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760|回复: 1

我们的——1964难以忘却的往事五常牛家头屯张琪玉

[复制链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4-7-2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4-7-28 11:10 编辑

                           难忘却的往事
                                                              五常牛家头屯张琪玉
      我出生在安徽省皖南山区的一个书画世家。九岁的时候跟随姐姐来到哈尔滨,1961年考入哈尔滨第六中学读高中。当时我学习成绩优秀,并且特别爱好体育运动—不仅喜欢游泳、滑冰,而且是学校优秀的长跑、跳高、跳远运动员;在学校和市、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多次获得名次,为学校和集体争得了荣誉。
        1964年,我在董加耕“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鼓舞下,不顾姐姐地反对,下定决心到农村插队,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同年九月,我和李宗玉、杨秀英、马居里等具有共同理想的同学一道,到五常县牛家公社头屯大队集体插队。
        1965年,我作为知识青年的代表出席了黑龙江省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报告了头屯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相结合、战天斗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事迹。
        1966年,我和马居里被哈尔滨市知青办作为骨干调到黑河哈青农场,并分别在一连、二连担任连长。当时我们在深山老林里安营扎寨,开荒种地,睡的是帐篷,喝的是泉水......我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片荒原上实现首次垦荒大丰收。我带的一连也被评为“边疆钢铁红一连”的称号。
      期间,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那是我们到原始森林深处去清林,回来时和战友们走散了,我迷了山,竟然朝大山深处走去。天眼看就要黑了,肚子又饿,当时我真是害怕极了。这时我忽然想起当地人说过,一旦迷了山,千万别慌慌张张地到处乱走,尤其是天黑了,一定要爬到树上去...... 于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一棵树,斜靠在上面,解下绑腿,把自己绑在大树的枝干上,防备一旦睡着了会从树上摔下来,喂了野兽。就这样,我手里握着一根木棍,在大树上整整熬了一夜。当时我心里不断地在想,同志和战友们发现我没有回去,这时一定会到白天清林的地方寻找自己吧,越想越感觉对不起战友们.....
      这一夜,森林里不时传来令人胆颤心惊的声音,野狼、黑熊随时都可能出现。此时我以坚强的意志,抗拒着黑暗和阴森,以及野兽可能出现带来的恐惧,终于熬到了天亮。
      我从树上爬下来,终于摸准了方向,勉强支撑着几乎瘫软的身体,踉踉跄跄地回来了。这时已是中午时分,战友们发现我活着回来了,都冲出帐篷紧紧地拥抱我,向我述说昨天夜里搜山一直到后半夜的情景,我们一个个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天有不测风云。1968文革爆发,极“左”思潮泛滥,我和其他二十多个所谓有“家庭历史问题”或“出身不好”的知青干部都被免职,统统调到了一师一团的马场,被监督劳动,成了一名“内 控”知青。19716月,我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了“隐藏在兵团里的反革命分子”,蒙受了种种不白之冤。由于我拒不认罪,所以后来遭受到种种人身攻击和无端的迫害。白天和“男犯”一起干十四小时的重活,还有人持枪监督。晚上还要接受批判,与家人隔断联系,没有任何人身自由,这种日子直到19722月才结束。
      “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为我爷爷和父亲澄清了历史事实,撤销了所谓“漏划地主”的不实之词,给他们恢复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名誉。爷爷和父亲还慷慨地把家里多年珍藏的珍贵书画无偿捐献给国家。省博物馆专门举办了以祖父和父亲名字命名的“新安画派”捐赠书画展。
      不久,我因病调回安徽老家,回到安徽以后,一直从事我十分热爱的幼教事业,个人出资兴办起一家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幼儿园。我现在居住的是一幢二百多平米的小楼,两个儿子研究生毕业后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我和爱人衣食无忧,幸福的颐养天年。
      回首往事,可谓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尽管充满坎坷曲折,但也饱尝了人间真情。我们把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4-7-28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尽坎坷
苦尽甘来
往事无悔
青春永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