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静悄悄 于 2014-6-12 22:08 编辑
喀什印象(上) ——西行续篇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喀什葛尔,是一个让你一眼看不透的地方。 向往西域 到过新疆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两句话: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去喀什就等于没去新疆。前一句是说新疆之大,后一句是说新疆之源。关于新疆之大,在半年期间,我们依次游走了天山神秘大峡谷、千佛洞、铁门关、博斯腾湖、巴音布鲁克草原、天池、喀纳斯湖、克拉玛依风城、吐鲁番、哈密、塔里木胡杨林和罗布人村寨等地。既便如此,没去过的地方仍有很多很多。关于新疆之源,喀什当之无愧。从西汉时期的“疏勒国”,到公元10世纪的“喀什葛尔”,那里不但有涵透自然灵性的喀喇昆仑雪山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样的神奇地貌,更有养育着维吾尔民族性格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葱岭古堡及高台民居等风格独特的宗教建筑和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喀什的人文地理,足以喻世,那里是维吾尔族人的摇篮。 喀什位于新疆的西尽头,距库尔勒市将近1100公里,驱车两天的路程,中间经过阿克苏。趁着西行的余兴,我和爱人及同学建林11月26日起程出发,听说28日是穆斯林盛大节日——古尔邦节,想到可以借此机会更多地感受一下喀什的风土人情,心情自然高兴。 驾车西行,一路上,北面是绵延不断的天山山脉,南面是苍茫无际的戈壁大漠。冬季的南疆别有风韵,冰雪象一层洁白的薄纱,覆盖着天山与戈壁。行程过了阿克苏以后,更是苍山依旧,古道西风。渺远的雅丹地貌雾气升腾,近在咫尺的山岭五颜六色,戈壁滩上薄亮的冰雪层在太阳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是神灵造化,还是自然灵性。这个北望天山、南倚昆仑的喀什,真是令人神往。 从阿巴克霍加麻札走出的穆斯林教民 27日下午三点半,我们进入喀什市区。大家商量好,先奔最近的景点,打听了几位当地人,说“香妃墓”离这不远,我们就去了那里。去“香妃墓”的路的确不远,可接近目标时,却是一条狭长的路,刚好来往过车,两边全是积雪。由于“香妃墓”内有大礼拜寺,赶上周五(居玛日),前去做礼拜的维族和回族人络绎不绝。我们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子,谨慎地避让这些神色凝重的穆斯林教民,远远地就把车停在路口,下车走进了前往的人群之中。做礼拜的教民都是男性,穿着庄素,戴着貂皮帽,留着浓密的胡须。 我们来到了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古建筑门前,门牌上写着:阿巴克霍加麻札。导游小姐看出了我们的疑惑,笑着解释说:麻札就是陵墓。她一边解说,一边带我们游览。原来,所谓“香妃墓”并不是香妃一个人的陵墓,这是十七世纪一位伊斯兰传教士的家族墓地,墓内葬有其家族五代霍加,共72人。其中之一便是乾隆皇帝的妃子香妃——是维族人。 从里面出来时,恰好有一队穆斯林教民也从大礼拜寺出来,这些教民走在路上话语不多,声音也不大,即便是年轻人也不勾肩搭背、嬉戏打闹。他们眼中透露出一种虔诚和平静。我听说过,维族人不慕奢侈,崇尚知足常乐,但不知道这是维族人的个性,还是有信仰人们的共性。我想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答案,投过来的目光告诉我:过来看吧,我们很好,这里很安静。这是一些有着崇高民族自信心的人,在他们中间,我爱人看到,有一位穿大衣、衬白领,相貌不凡的长者,挺胸颔首,目不斜视,我们猜测,那可能是一位威望极高的阿訇。 不期而遇的阿瓦提路 我们一行三人都没来过喀什,去宾馆的路只能依靠导航。谁也没有料到,在毫不知情的境况下,车子把我们领进一条至今想起都让人后怕的路。 我讲这一段,必须要先交代两个时间条件:一是27日是个星期五,维族人上午做礼拜,下午上街;二是28日就是古尔邦节(宰牲节)。可以想象,当时这条街上是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大街两侧是各色商铺,货摊更是星罗棋布地占满了路边,川流不息的人群,清一色是高鼻梁、深眼窝的维吾尔族人。维族人衣着以深颜色为主,男的大都穿大衣、戴貂皮帽,女的则是长裙拖地、围巾把脸裹得严严的。年轻的巴郎和古力则不然,穿着时髦的短装。车子渐渐开入街区,人群中的吆喝声与说话声我们一句也听不懂。来到新疆后,还是头一次看见这么多的维族人,好像置身于异国他乡,可算是开了眼界。 维族人过古尔邦节跟我们过春节的规格同样高,是个传统大节。由于这个缘故,节前逛街购物的人特别多。穿行的人群流量不断增大,街心能够行车的道儿越来越窄,车子不得不左挪右躲、走走停停。刚才还兴奋不已的心情,渐渐地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么陌生的人群,这么遥远的地方,该不会出什么事吧。我们下意识地想到了“7.5”事件,想到了彼时街头上那幕不该发生的事,一种莫名的焦虑陡然而升。可是,急也没用。人群越聚越多,行车越来越困难,骑着摩托车的、牵着羊只买卖的人群摩肩接踵,在车的周围频频挤过;过街灯岗被堵得死死的,路上的交警显得束手无策。车子堵在路中间,往前一望,仍是黑压压的人群。我们真是后悔,怎么驶入了这么一条街。可话又说回来,满大街面对着的都是维族人,你跟谁打听路呢。无奈之下,只能一边提心吊胆随着车流挪动着车子,一边在心里暗暗祈祷:千万不能出差子,千万不能产生一丝诱发因素。 可能是我们想得多了,街面上的人虽然很多,但拥挤之中还是有礼让的,陌生的人群无暇顾及我们的担心与多虑,也没有人想找我们的麻烦,与我们过不去,他们只是忙自己的事情。大约苦熬了半个多钟头,总算是走出了这条街。打开导航一看,这条街叫阿瓦提路,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曾产生于古丝绸之路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喀什大巴扎,就在此地。在这里,我们没有买一件物品,没有进一家店铺,甚至没来得及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走一步,而是在不安和惊恐之中与她邂逅。这种经历绝无仅有。
出了大巴扎,松了一口气,我们绕道而行,下午五时来到了由建林事先联系好的塔里木石油宾馆。安排好住宿后,本想到周围转一转,就结束当天行程,可购物时从一家店主那里得知:因明天过节,商店铺面都要关门,建议我们要逛的话现在就去。已是黄昏,事不宜迟,我们向宾馆礼宾——一位维族小伙子,打听好艾提尕尔广场的位置后,弃车徒步,十五分钟来到了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