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牧场前身为白城军马场,是省属农垦企业。1960年建场,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201军马局。1976年交给省政府,更名为白城牧场,由省农委管理至今。计划经济时期,牧场曾经辉煌一时。近些年来,同许多老国企一样,由于受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生产一度陷入低谷。去年9月,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后,全场职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依托原有基础,积极挖潜增效,使各项工作有了新起色。 惠民生:办好三件实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既是摆在党委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党委一班人的强烈共识。一是解决退休人员养老金拖欠问题,使其生活有保障。牧场长期负债经营,主要症结是2005年以前形成的债务,具体包括拖欠在职人员工资、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去年底,班子积极向上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争取资金。通过不懈努力,仅用3个月时间就为退休人员筹措解决了拖欠养老金105万元。二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场党委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1万元,场配套资金105万元,在场部生产生活区修筑了9条总长5.14公里的水泥路和4公里砂石路,每条水泥路边安装路灯。修建5座公共厕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交通条件。三是修建了公共浴池,周六、周日集中开放,方便了全场职工洗浴。 抓发展:让职工有奔头 发展是硬道理。牧场现有在册职工1027人,95%职工转岗种地。为鼓励和支持职工科学种田、增收致富,每年牧场将600余万元国家惠农资金发放种地职工手中,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场党委成立科技培训中心,邀请市农科院、市牧业局、洮北区农机局的专家,为职工传授了大型农机具使用、农作物栽培与田间管理等知识,提高了职工的种植水平。满足职工种地需求,投资13万元修复了提水水泵、涵洞、闸门、渠道,免费为种地职工供水(沤肥、灭草、灭虫、叶面施肥等),仅此一项每年需投入5万多元;成立护秋保收领导小组,专车每天巡逻,今秋全场未发生庄稼丢失现象。由于注重提高种田水平,加之日常管理到位,今年种地职工获得了一个大丰收。为改变场容场貌,今年场党委在院西南角盖了一个停车棚,使外来车辆停放有序。 促和谐:倡导文明风尚 正气上扬。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在参与精神文明创建中为年轻人做出榜样,场党委一次性投入资金17万元,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安装了暖气,购置了彩电、音响、椅子、大鼓、扇子、象棋、扑克,订阅报纸和刊物价值3000余元。迎庆建党89周年、建国61周年前夕,老年秧歌队自编自演了诗歌联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解放区的天》,舞蹈《毛主席的光辉》、《为内蒙古喝彩》,快板《赞牧场》等节目,歌颂了党的丰功伟绩。场党委抓好党员职工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组织党员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踊跃为灾区捐款献爱心。青海玉树地震、南方洪灾,全场职工捐款37048元。今年春节,场党委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走访慰问了全场军烈属、重病人员和特困户。二分场一位家境困难的普通群众遇车祸,全场党员干部自发捐款1.7万元,让其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