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378|回复: 11

在第二次召开征集《知青之歌》评选小组工作的汇报

[复制链接]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4-4-2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尖山一兵 于 2014-4-28 22:04 编辑

             在第二次召开征集《知青之歌》评选小组工作的汇报
      今天,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秘书长李素梅在黑山街57号办公室主持召开了征集《知青之歌》评选小组第二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评选小组副长郭桂芳、管大鹏;组员:金铁山、刘文喜、陈佰岩、孔祥利。
    我(孔祥利)就当前征集工作向评选小组的同志们做了汇报。
    按照《方案》的要求,李大姐安排我和李华英负责每周一、三在联谊会做专职接待工作,因李华英外出,现由我1人担任此项工作。
    自4月9日(星期三)开始,到4月23日(上周三)止,共有5次接待日,今天是第六次接待日。
    自4月2日晚18时,征集《知青之歌》方案在网上正式公布以来,到今天28日上午为止,已经25天半的时间。这25天,我共收到征集投稿共计19篇。其中:歌词17篇;歌曲2首。
    在收集的17篇歌词稿中,有2篇不可用的,是8组胡殿文的2篇,原因是:他投的是2篇是很早以前创作的散文诗,文章很长,不适合作歌词,我已在网上与他进行了沟通;对这类情况,应该视为是此项活动的参与者,应该给予鼓励。
    剩下是15篇中有3篇是何英范(网名:沧桑)投的,他1稿3改,就是1篇歌词投稿后,又进行了2次修改,即:投了3次。实际内容是1稿;
    这样就剩下是12篇了,在12篇中栾秀翔(白水)1人投了6稿,而且每稿歌词都不同,每篇都是独立的完整原创作品,也是这次征集活动中高产的投稿人;
    剩下6稿人是:张德彪、齐梦,李再林、张岩松、昨夜星辰、山城林各投1篇;
    2首歌曲投稿人:1首是任文海的《难忘的岁月》;是郭桂芳推荐的,虽说这首歌曲题目不叫《知青之歌》,但其内容是反映知青的,这首歌可用性很大。
    另1首是我创作的《知青之歌》,本想不先发表此歌,但目前网上一直没有成型的歌曲,我请刘文喜将我手抄稿进行修改,并用电脑打出来,请寇志平将此歌发到网上,想借这一歌曲传到网上,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来促动其他创作人的产生动力,以便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尽快面世。
    自4月9日(星期三)开始,到23日止,在5次的接待中我尚没有收到一份手抄文稿。今天开会前刚刚收到两手抄稿,1份是歌词,1份是歌曲,这样,收集歌词就是18份了;歌曲是3份;共计21份。
    为了让更多的网友了解征集工作进展情况,我及时在网上发了三期《征集快讯》,昨天晚上又发了第四期《快讯》。
    在收集稿件中,我还曾接过2个外地打给我的电话咨询征集《知青之歌》的事,一个是辽宁鞍山的;另一个是河北沧州的,经我介绍,一个网名叫清风的人已经加入到了北大荒知青网,并在网上发表了个人作品《我的知青岁月》,共发了7篇文章。
    现在所收到的投稿,都是我在家上网收集的。随时发现网友投稿,随时下载保存的,然后在联谊会打印出来的。
    从目前,征集工作来看,我个认为,观看的人不少,但参与的人还是很有限。《方案》浏览人数1711人,回复52个;《第三期快讯》浏览120人,回复5个;《第二期快讯》浏览196人,回复13个。我建议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今天的汇报,是否说清楚,请大家指正。
                        汇报人:孔祥利(尖山一兵)
                              2014年4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14-4-2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中写过诗,填过词的人很多,但写过歌词的人不多。写歌词和写诗有相同之处,就是有灵感而发,就容易写出来,写得好。例如,著名词作家乔羽看到蝴蝶飞进了屋里,一下产生灵感,很快写出了《思念》。对于命题的歌词写起来就要困难些,如果是哪个部门派任务给乔羽写一首《思念》,大概就不会那么快。我觉得能有现在这样的成果也算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4-4-2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尖山一兵 于 2014-4-29 21:10 编辑

      文喜弟:你说得太对。定了“框”的,写起来是很受局限,我深有体会。写诗、写曲一定要有灵感,从情而发、从心而发,这样的作品,只是瞬间即可完全成,而且成功率较高。
       我写诗、写歌曲是在下乡的1970—1971年间,虽说只是个初中文化,对诗词歌赋也不太懂,只是在课堂学那点唐、宋的诗,其实学的也不深。但在下乡那时,在那种政治条件下,在文化娱乐非常匮乏的年代,心里总有一些感受无处而发,虽然生活环境是那样艰苦,但在闲暇无事,也会突然由某种事或某种感受产生了一些动感之情,如:同学间、离别时、师生情、战友情、暗暗的恋情、对模范人物的敬仰、对党对祖国的忠诚等等,都会在一瞬间,会突然在头脑袋和心中就产生了一种非常澎湃的涌流向外迸发,不论是写诗、写歌,提笔就会源源流出。那时写出的东西,不论不类,也讲不出是否有辙有韵,也不敢给别人看,只是自我欣赏,但不论写得怎样,一下将心里憋的东西泄出来,心里好像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68年10月20日下乡,11月份到团部宣传队拉手风琴,69年5月8日当了连队的音乐老师。直至77年2月返城前,先后在连队和团直学校一直任音乐教师工作。正是因爱好音乐,下乡近九年多没有受到累。在此期间,我写了不少的歌曲和小诗,歌唱祖国的、毛主席语录歌,小表演唱、群口词、三句半等,写的这些东西都是利用学校汇演,让学生表演出去了。虽说没落下什么名声,但当时总是将自己的感受用文艺形式发泄出去了。
        回城后,虽说是在国有单位工作,但生活、工作压力太大。有时也写一点,也参与单位的文艺活动,但激情没有那么强烈了,写的东西也少了 。
        几十年过去了,人变老了,各种感受也习以为常了,激情也没了,说实在的现在想要写点东西,那种激情,感觉一下子找不到了,自而言之,写出的东西总有一种生拉硬套了。
        说了这么多,总之我们这些人,不论写诗、写歌,写文章,绝大部分人都属“草根”族,必境我们不是“科班出身”,有专业的人不多。为此,我觉得,我们只要诚心诚意做点喜爱的事,尽管成不成功,只要我们尽了力,也就心安理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科洛河 发表于 2014-4-29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西还是要有点文化底蕴的,不是一般人敢绰乎的,支持的人一定很多,但直接参与的不会太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4-4-2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洛河 发表于 2014-4-29 21:19
这个东西还是要有点文化底蕴的,不是一般人敢绰乎的,支持的人一定很多,但直接参与的不会太多的。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正如李大姐所说:“我们这次征集《知青之歌》活动,最终要看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多,我们的成功率就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14-4-30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4-4-29 21:07
文喜弟:你说得太对。定了“框”的,写起来是很受局限,我深有体会。写诗、写曲一定要有灵感,从情而 ...

      当初把时间定的这么宽,我想也是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我想现在一定有很多人在酝酿中,过段时间会有更多作品展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14-5-1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祥利:辛苦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从大家的投稿来看,热情高,有激情。不要着急,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知青之歌》一定会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4-5-1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专注与倾心。我们老知青的确文化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为何至今没有填表,就是觉得写的只是心情表露,离歌词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过,我会动员连队有能力的知青,发挥作用的。您辛苦啦。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4-5-1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14-5-1 06:11
孔祥利:辛苦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从大家的投稿来看,热情高,有激情。不要着急,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 ...

谢谢寇姐:对此工作的支持,在大家的支下《知青之歌》最终一定会好的作品问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4-5-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尖山一兵 于 2014-5-1 19:30 编辑
齐梦 发表于 2014-5-1 07:36
谢谢楼主的专注与倾心。我们老知青的确文化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为何至今没有填表,就是觉得写的只是心 ...

齐梦:您好!
       感谢您此项工作的支持,我们所写的都是我们从内心发出的心声。不论怎么写,都能代表或反映出,知青某个时期或某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这足已让我们非常高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18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