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685|回复: 0

重返北大荒影诗文录 五

[复制链接]
云山雪 发表于 2014-4-25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返北大荒影诗文录 五

QQ图片20140425211254.jpg

QQ图片20140425211247.jpg

老连长


云山鹿场创业人,

年虽古稀奕精神。

根系沃土松不老,

守望知青传佳音。


见到了温连长


      照片里身材清瘦,而身板儿硬朗、精力充沛的老者,就是我们日夜想念的鹿场老副场长温炳芳大哥。在我和爱人来鹿场的山路上,碰到了要下山办事的叶淑香大姐,她是温连长的老伴。叶大姐见我们回来了,就和我们返回了鹿场。
      刚进村口,叶大姐就向远在家门口附近地里干活的老头喊:“老温,你快看谁回来了?”老头停下地里手中的活,向我们三个人望着,等我和爱人走近他的时候,他也没认出我和爱人是谁。看了有半分钟,他忽然认出了我爱人,冲我爱人说:“你是小毕,这个男人我不认得了。”叶大姐急了,指着我说:“小毕你认得,那他是谁你就不认识了?”于是老温连长疑惑的问:“那你是小苏吧?”我激动的说:“正是我。”老头高兴的说:“小毕这些年没怎么变样,你都变得不认得了,以前你没这么胖,现在怎么胖成这样了,原来的模样都没有了。”说笑中,和叶大姐把我们请进了他们的家里。
      他们的家还是原来那样的简单,我的感觉不失原来那样的熟悉和亲切。我们倾诉了彼此思念之情,唠了一些分别后各自家里的情况,儿女们的状况,以及连队生产及人员的变化。我问了当年那些北京知青们都谁还和他有联系,因为我对他们的音讯都不知道。老人倾诉了对知青们的思念,使老连长欣慰的是,这些年也有一些北京、天津的知青回来看过他。老温副连长对一些北京知青的感情是很深的。因为鹿场从最原始时期组建的时候起,在鹿圈饲养牧鹿的知青,大都是北京知青,有的知青和我及爱人的关系处的也都比较好。
       闲谈中,老两口告诉我们,温连长他们老两口年纪都大了,承包养鹿的活干不了干不动了,本应早在退休的时候就离开这里,但舍不得这块奋斗大半辈子的土地。所以每年春天至秋季都在这里住着,只是为了有点事做,还锻炼一下身体,活动一下筋骨。在这里种点自留地管着也收获一些纯绿色的菜粮食品。冬天天冷了,就下山到场部去住。几年前已在山下买了套楼房,冬天很暖和。我说这样最好,年纪大了,夏季天暖了该锻炼一下就活动活动干点,累了就歇歇。冬天就好好休息。关键是干活别太好强了。
      老温副连长是兵团初期组建养鹿场的元老。他和正职老连长辛殿旺并肩奋斗多年。开始组建鹿场时,鹿的种群发展出了外购进几天鹿外,其余大部分都是知青和牧工们在大山里窖鹿捕捉的野鹿,用拖拉机运回来驯化饲养繁殖起来的。他们二位领导和牧工们为兵团的养鹿事业的发展吃尽了辛苦,倾出了许多心血,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在日常工作中,温副连长主营业务,辛连长主抓全盘,二人配合默契。温副连长平时非常专研业务,学习掌握对野鹿的驯化的知识,研究对鹿如何合理的饲养,精粗饲料如何配比,以及如何对鹿疾病进行防治,如何掌握鹿群的配种繁殖期及期间的鹿群调整和管理。对鹿产品的各项加工技术都非常的精通。在八十年代初期,温副连长大胆引进外地的先进技术,实施电木栏的工程建设,对鹿群实行科学化管理的模式落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温连长的家自从1973年搬到鹿场居住,到今年2013年止,四十年就再也没完全离开过。他把大半生的精力和年华都留在了这个山沟,奉献给兵团农场的牧鹿事业。而他的心也是和早已返城的各地知青的心是相通的,也是不可分割的。
      记得73年三个单位刚合并为畜牧连(鹿场)时,年纪再大一些的老垦荒人,叫温副连长为“小温”,而在我87年返城时,连里的人们就叫他“老温”了。时隔二十七八年又过去了,我回到了这块土地,老温连长,实实在在的是我尊敬的长辈长者了。他已经八十多高龄了。他身板还很硬朗,精力充沛,我们应该永远视为他为我们的前辈、长者,尊敬他。永远不要忘记他们老两口对北大荒的贡献,以及在那些年代对我的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希望温连长和叶淑香大姐身体永远安康。因为北大荒只有你们健在,四方的知青人再回北大荒就更有奔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29 2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