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206|回复: 10

(885)与地方作家贾宏图对话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4-4-23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85)与地方作家贾宏图对话
      
    还是在云南和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素梅等人与云南知青联谊的时候,就听李素梅说,4月23日在省图书馆有个和著名知青作家贾宏图的见面会。为什么是那天呢?原来那天是世界读书日。4月16日从云南回来后,尽管杂事缠身,还是推掉别的事,在世界读书日的当天下午早早来到省图书馆,等待见面。贾宏图也早早到来,就坐在了我旁边。
    我早就知道贾宏图的经历与作品。而且,他还曾是我的直接领导。我在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社任副总编时,当时杂志社归省报集团领导,贾宏图是省报集团的老总,常到杂志社检查和指导工作。报业集团例行编务会议时,我有时替有事的社长参加会议,面对面接受贾总的指导。退休后,也多次听贾宏图的报告,并照相、录像。因此我们见面并不拘束。我直言,在当代知青作家中,贾宏图是伟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我们的故事》(一、二)都是纪实性的作品,没有半点夸张和虚构。他采访百多个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下乡地点及个人经历文化都不同的知青,倾听他们口述自己的历史,加以自己的思考、判断和评论,这就比较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了知青的真相和历史,具有史料的价值,填补了知青文献的空白和不足。为了表达我对老领导的敬意,我送他几张我编导、制作的几部电视纪录片光盘:《周恩来在铁岭》、《我们这一代》、《哈尔滨知青第三届运动会》、《知青三月唱新歌》、《参与公益活动是快乐的》、《生命之歌》。算是以“书”会友、交友吧。
    对话会开始了。省图书馆闻主任介绍了这次对话会的程序。他也是知青,自然很理解知青。对话之前,首先播放了黑龙江电视台拍摄的“艺术龙江——采访知青作家贾宏图经历”的录像片。之后,贾宏图讲述了自己下乡、读书、写作、做人、做官的成长经历。
    接着,对话。
    贾宏图著作《我们的故事》中的人物之一尹艳杰首先讲了与贾宏图交往和自己的经历、感受。之后,也是知青作家的巴瑛讲述了对贾宏图作品的评价;知青魏秀玲介绍了自己读书的心得和体会。

    图书馆闻主任邀请联谊会李素梅发言。李素梅赞赏贾宏图是我们广大知青的知心人,赞赏省图书馆为我们老中青开放电脑教学和读书、座谈等活动。对话结束时,引入了表演!由知青朗诵团的余涛、苏晓琴朗诵了根据贾宏图作品《我们的故事》而创作的诗朗诵《没有墓碑的生命》。
    每逢联谊会有重大活动,我的职责就是照相、摄像,然后上网,发表。在任何场合下,我从未有当众讲话和发言。今天,副会长李素梅让我也讲讲。
    我没有讲稿。还是实话实说吧。我简短先讲了我认识贾宏图的经历。然后讲了我的感受。
    贾宏图的作品重要价值在于真实。历史的真相不是由虚构的东西记录的,而是由真实的文字、实物、图片,现在又有了音像视频记录的。在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屁话流行的时候,别怪我们“怀疑一切”,实在是不真实的东西太多了。因而,我们读贾宏图的作品,犹如读我们自己。真人,真事,真情,真意,没有虚构,粉饰,夸大,拔高。一切不需要“考证”,只需要思考。
    有位青年作家在校读书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但他说,七门功课亮红灯,照亮我前程。他的话从一个侧面暴露了我们目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不出人才。从更深的层次反映出“读书无用论”的广泛影响。有些高官、大款,家中也有些书,很高档,但不过是点缀,弄来的文凭也是造假。“读书无用论”如果继续在全民中蔓延,一切都向“钱”看,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说到读书,我经历了“借书”、“抄书”、“买书”、“读书”几个阶段。上小学、中学时,没有钱,只能借书,或到图书馆去借书看。下乡时,无书可读,只好抄书。我现在保留着我抄过的书:唐诗宋词三百首、唐五代词、“第二次握手”。上大学时,我还抄过电影文学剧本《拉萨布兰卡》。当时同学还嘲笑我,但传看后,都着了迷。1977年恢复高考,初中毕业的我,为了能买到高中数学书,到南岗书店找熟人,我们像地下工作者一样“接头”:他把一个购书的凭票纸条捏成团扔到我脚下,头不看我,离开。我装作系鞋带,弯腰捡起纸团,然后凭票买来“三角函数”等教材。幸亏看了这些书又找人辅导,我高考数学得了40分,使我总分不至于落榜,被推进了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多年来,买书一直是我的习惯。我每天都要挤时间读一点书,不看书,难受。现在,我家的书、报、杂志已“人满为患”。实在没地方放书了,我下一步只好“卖书”了,当然不能当废纸卖。要卖给有识之士,卖不动就赠送。我已经送高歌的女儿华华两批书了。
   
























































































后记
     我4月5日至16日赴云南期间,只在4月7日途中在旅店上网发了一期稿,至今16天再未发稿。有些朋友以为我又外出或有病了。都不是。外出我会提前上网请假。我虽然累,但没有病。每天都在忙:整理云南之行的照片、录像,编辑要费时间。还要完成联谊会交办的知青博物馆布展照片的补充和视频的制作。
    现在要告知的是,我5月1日至3日和老伴李军及儿子的岳父岳母同去锦州,与从北京而来的儿子儿媳在锦州会合度假,然后各回各家。在此期间,继续不能上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 发表于 2014-4-24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写的很好,贾宏图是我们知青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我都拜读了,在省图书馆的讲座我也听过,在采访座谈在联谊会我也去了,写出一百个知青的故事,非常真实,书出了我买了,哈尔滨广播电台播配音播故事也坚持听了,给我们带来精神食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 发表于 2014-4-24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写的很好,贾宏图是我们知青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我都拜读了,在省图书馆的讲座我也听过,在采访座谈在联谊会我也去了,写出一百个知青的故事,非常真实,书出了我买了,哈尔滨广播电台播配音播故事也坚持听了,给我们带来精神食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排水 发表于 2014-4-24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真是读书人生,让我们也感到不愧为最好的艺术享受。一个喜爱读书的民族,便会知道昨天的光荣和今天的梦想,并且拥有明天的灿烂和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茶香四溢 发表于 2014-4-24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老师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大鹏老师的知识面那么丰富这与您平时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大鹏老师刚刚结束云南之旅,一路一定会很辛苦,悠着点,不要废寝忘食,身体是本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4-4-24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读书日,其劝引民众读书之善心可见一斑。
      同日,我在《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上看到管大鹏的博文《与地方作家贾宏图对话》,如实地介绍了他的读书经历。他是位读书很多的文人,写作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其实,我也挺小了解作家贾宏图对读书的精辟见解,由于文中对话不多,可惜没有分享到作家的宏论。于是我就产生了“一吐为快”,对当前青年人读书的几种倾向透露一点自己的拙见。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历来是很重视文化、文明发展的,自然也就包含“读书”在内。因此,我国历朝历代都大力提倡全民读书的良好风气。在我读中学的时期,《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等杂志发表过几套古今中外优秀书目的推荐读书要目,其中包括我国闻名世界的四大古典名著和我国三十年代的作家胡也频、沈从文、朱自清、林语堂、徐志摩、洪深、叶紫,以及前苏联与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挪威等国的名家名著。我在大学时,学校还不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或演讲会。我就做过苏联青年作家特里弗诺夫的《大学生》的读书报告。
         后来,只是缘于在我国六七十年代发生的十年浩劫等原因的影响,在国内曾几度出现过“读书无用论”的逆流,一时间甚嚣尘上,诸如“读书无用”,“念书浪费”云云。此此,国人学生上学的劲头不足了,到书店买书的人稀少了,在图书馆看书的人罕见了。图书馆人头寥寥,书店门可罗雀;反之,饭店门庭若市,网吧人满为患,酒吧拥挤不堪,一些青年人的价值观在偷偷地蜕变……
        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的惨状似乎有所好转,但并未根除。有些人尽管是读书了,但是也有一些片面倾向。例如,读网上的,不读原著的,因为省事;读中国的,不读外国的,认为麻烦;读现代的,不读古典的,因为难读;读实用的,不读政治的,认为与己无关。他们喜欢读所谓适用的。比方,怎样做生意才能发财?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与异性谈恋爱?怎样能成功走仕途之路?怎样养生才能延年益寿?怎样下围棋、打乒乓球?等等,诸如此类。现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山大,竞争激烈,无暇读书。于是,他们只好选择了省时间、省事的办法,采取“走捷径”的读书法。
        还有另一些倾向,例如:一种是“买书不读书”,那是为了装饰门面,偌大个豪华厅,摆设一排排各种图书,从马克思到毛泽东,从电脑软件到琴棋书画,一应俱全。一种是“读书不买书”,认为买书是浪费,舍不得花钱买书,随便拿过别人的书,走马观花,一看了之。还有一种是郭沫若先生批评过的“读书不求甚解”,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看了,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就心满意足了。这些人不是真正为了寻求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眼界、增强才干、净化灵魂、提升素质,而是走形式、摆样子,是装给别人看的。
        其实,我书读得并不多,难免孤陋寡闻。我的读书方法是,首先根据自身的需要筛选书读,其中分必读的,如有关党的知识的,党建工作的;补缺的,即自己缺腿亟需补救的,如哲学方面的、经济学方面的。其次是读杂书,各方面知识都要涉猎的,例如圣经、美学、易经、卜算、风水,等等。我在读书时,重要的书习惯在书上划道道,以示突出,便于记忆、查找;有时也作提要,谓之“读书扎记”;有的还可以写写读后感、上博客,与大家分享感受。说实在的,读书的过程是要动脑筋、勤思考的,从中分辨是非,以便提高分析能力。读书要养成习惯,持之以恒,贵在坚持,集腋成裘,功到自然成。
       我在这里颇有说教的意味,请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徐茹茹 发表于 2014-4-24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鹏兄的及时报道!学习了收获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4-4-24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永大 发表于 2014-4-24 16:52
读书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读书日,其劝引民众读书之善心可见一斑。
      同日,我在 ...

永大关于读书的见解深刻,是篇好文章。我非常同意你的见解。现在很多人不爱读书,但却是“低头族”,整天低头敲手机。我从昆明机场飞回时改停在银川机场呆了四个多小时,百无聊赖,我在巴掌大的候机室溜达,一位年轻女子低头敲手机,撞到我身上。见她走进洗手间,我忍不住感叹:“上厕所还不忘敲手机!”书籍是最好的老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帮你成才。离开学校后,我的知识的积累,才能的发挥,全靠书籍的指导。正如你所言,有人读书“读网上的,不读原著的,因为省事;读中国的,不读外国的,认为麻烦;读现代的,不读古典的,因为难读;读实用的,不读政治的,认为与己无关。”不读高尚的,灵魂不会高尚;只读肤浅的,思维自然弱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没有一个与读书无关。庸人充斥的民族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4-4-24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香四溢 发表于 2014-4-24 06:22
大鹏老师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大鹏老师的知识面那么丰富这与您平时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


谢谢茶茶的关心,我会安排好我的“工作”的。昨天的读书对话会,李军也去了,她理解了我,特批我连夜报道。但不会让我总熬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伟民 发表于 2014-4-2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伟民 于 2014-4-24 20:40 编辑

书,在过去的概念中它是印刷在纸张上并装订成册后,才作为“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书不光光是以纸张为原料,它发展为电子版的。你可以下载电子版的书进行阅读。另外还有“在线阅读”等等。而这些基本上包含了中外的书籍。计算机、手机等就成为看书的工具。

现在又发展了,出现了微信、微博。这两个方式可以游览当今世界发生的事和当今的一些文学作品。

我刚到北京时,看见地铁上上班族都在低头看着手机,由于我眼花看不清他们在看什么,但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地一行接一行的文字,原来他们是在阅读微信上面的文章。

所以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读书的看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读书方式“多元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7 0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