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风 于 2014-5-9 11:02 编辑
<P p 我的知青岁月(六) align=left>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里说的就是学习的长期性和重要性,人自出生起就开始了学习之路,学海无涯,到死方休一直都在学习的路上。提到学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学校和书本,其实不然学校和书本只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人的最主课堂是的在社会,社会才是门类最为齐全的百科全书,所有书本上的知识经验都来之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人们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有开始,没有结束,所没有期中,没期末。这样的课堂更没有毕业证。那么在社会你向谁学习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俗话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些都在说明社会是最好的老师,就看你如何去学?社会上老师无数,就看你学什么?怎么学?学的好的,少交一些学费,学的不好不但是学费的问题,可能会丢掉性命。
<P p align=left>我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中,在农村的生产劳动中,不仅仅只是学会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也学习到,当时当地的农业生产科技种田方面的知识。如机械化的耕种,化肥的使用,粮种的培育等等,这些科技都对当时的农业增产起到了促进作用。应该说,此时的农业生产,相对于我儿时祖母家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粮食产量至少提高三分之一。当时农村提出的口号是:粮食产量要跨黄河、过长江。跨黄河是亩产500斤,过长江是亩产800斤。当时我们大队的大队书记王广富开会时,经常骄傲的说:我们大队的粮食亩产已经过黄河了,亩产已经超过600斤,我们的今年的生产目标是跨长江······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务实的目标,再也没有听不到耸人听闻亩产一万斤的口号了,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这样的神话。
<P p align=left>当时我对旱田的农业作物了解一些,因为我在城里生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一些。那时候在城里粮站买粮的时候,买的高粱米就是杂交高粱。人们常说晋杂五,晋杂五,不好吃,不好煮,这就是当时人们对杂交高粱的负面评价。那么杂交高粱不好吃还要种呢?原因很简单,杂交高粱高产,能够多打粮食。
<P p align=left>来到农村以后我知道的就更多了,这里不但有晋杂五,还有晋杂四、晋杂七等一系系列杂交品种,也明显的感受到杂交高粱确实是高产,丰收。这些杂交高粱的生长特点是,单株不高、密植、穗大,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秸秆还是甜的,我们经常嚼这些秸秆吃,有吃甘蔗的感觉。而过去传统的高粱品种的名字叫青壳和黄壳高粱,这些高粱的秸秆非常的高,大约三米高,高粱穗小,紧密,产量只是杂交高粱的百分之六十,当地农民播种这些产量不高的粮食,只是为了作为农民自己的口粮种植的,因为它好吃,有营养。另外这些高粱的秸秆,也有不少的用途,而盖房子的房薄,做篱笆墙、做蔬菜种植的架材等等。
<P p align=left>杂交高粱有优点也有缺点,那就是它的种子不是一般的种子,而是需要特殊培育。一开始是农民到种子站购买,但是这样的种子非常的贵,是正常的粮食价格的三倍。我所在的生产队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自己进行培育,有自己的种子田。
<P p align=left>这些种子田有一些科学规定,要求在种子田的周围附近200米以内不准种植相同品种的粮食作物,来保证种子的纯度。队里的技术员跟我说:高粱、玉米都是异花授粉,如果附近有相同的作物,这些作物的花粉就会随风飘到种子田里,那样种子就不纯了,就会严重的影响将来的粮食产量。
<P p align=left>高粱的种子田是六根垅的母本高粱,两根垅的父本高粱,这样交替的种植。母本的高粱叫做雄性不育系,就是说这种高粱需要外来雄性花粉来授粉,如果没有外来的花粉,这种高粱就只开花,不结果。至于父本我知道的不多,也就是不同品种的老品种高粱。种子田的父本和母本的种植时间按照科学的计算,要相差好几天,因为通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父本和母本高粱同时开花,已达到最佳的授粉效果。母本授粉以后结出的果实才能成为种子,父本只是普通的老品种,打下的粮食只能食用,不能成为杂交种子。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很容易出现花期不遇的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为花期不遇,母本没有授到花粉,就不会产生种子,那么这一年的种子培育就没有任何收成。
<P p align=left>这一年我所在的生产队就发生了这样的现象,我们生产队的农业技术员,发现种子田的母本高粱长的比较慢,根据他的经验会发生花期不遇的现象。他就和队长商量,买了一些植物生长刺激素,给长得慢的高粱喷洒,这样能够加快生长,从而让父本和母本同时开花。至于作用多大,什么原理我就不知道了。这一天队长就让我和另外一个社员跟着技术员,到种子田喷洒植物生长刺激素。那时正值是伏天,天气十分的炎热,我背着喷雾箱,拿着喷雾器来到了离村子五六里路的种子田。
<P p align=left>喷洒植物生长刺激素要在下午,晴天没有露水的条件下作业。天气热,我来到种子田的时候,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我看见种子田的母本高粱很矮只有一米多高,父本和其它的老品种高粱差不多,都还没有开花。这时技术员就在在地头用水勾兑药液,按什么比例是技术员掌握,勾兑好的药液装进喷雾箱,然后我就背着喷雾箱到田里进行喷雾作业。这个活很简单一看就会,可是进到了种子田里一点也不透风,热的透不过气来。技术员也跟着我俩一起在像高粱叶子上喷药,同时还教我俩怎么样的作业。这个工作不累,就是热,边走边往庄稼上喷药,我们大约干了快一下午了,这个活就干完了,可是远在村外,也没有水喝渴得很,再加上,这种叫920的植物生长刺激素有一种香精味,非常像冰果的味道,有没有毒我也不知道。闻到香精味我就想:这要是有冰果吃该多好,可惜只能忍着,这里连喝的水都没有。
<P p align=left>这是杂交高粱的种子田,队里当时还有玉米种子田。玉米种子田与高粱种子田还有所不同,因为玉米没有不育系,至少是当时是没有的。这样为了能达到杂交的目的,就将作为母本的玉米的花抽掉,只用父本的花粉,这样生产出杂交玉米种子。当时的品种有丹玉系列杂交玉米,有丹玉三,丹玉四······等等我知道的不多也不全。
<P p align=left>到了秋天的时候打下的高粱种子和玉米种各个都是非常难看,看上去一点也不饱满,就像不成熟似的,可是就是这样的种子,在第二年的耕种中就会产生神奇的功效,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好,产量非常的高,当时我看到这样的种子能够高产简直都不敢相信。这样的种子田要年年的进行培育种子,因为高产的粮食只能是商品粮,而不能成为第二年的种子,一旦把那些高产的粮食作为种子种了以后,下一年就不会打粮,而且长出的作物高矮不齐,有的根本就不能结果,这就是杂交农作物的特性和老品种的区别。
<P p align=left>在农村我干过许多的农活,就是有一样农活我没有干过,就是打农药,应该说我是幸运的。那时的农药是剧毒农药,是有机磷农药名字叫1059,人们提到1059就像谈虎色变一样。因为在农村每年都有因为打1059农药中毒的事件发生,严重的有死亡事故发生。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青年点的王立宪就是有一次打农药回来就中毒了,回到青年点他浑身都是1059农药味,而且有中毒反应,大家都很害怕。还好他的症状不算太重,后来到医院,打针吃药经过一个星期就好了。这样的农药如果严重就有生命危险,而且中毒以后,以后身体就没有抵抗力了,再接触到这种农药很容易中毒。
<P p align=left>我对当时的科学育种,科学种田很感情趣,对其中的科学道理也很着迷,心里有一个念头,我要是能够当上农业技术员该多好,而且我坚信我有能力,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农业技术员。但是我心里十分清楚,我是不可能干这样的工作。原因是,技术员是个十分抢手的工作,不是你有能力就能干的,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基础是不能担当这样的工作的。
<P p align=left>在我的一生中,有些事情都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因为你在这方面是最优秀的,你就可以干这方面的工作。有些事情让人匪夷所思,我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可算是优秀,但是,我最终却是当上了一个普通工人。而我的一个同学,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经常的不及格,可是他最终成为中学老师。
<P p align=left>在农村正当我想当一名农业技术员感兴趣的时候,我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一年的夏天干旱少雨,地里的庄稼都打蔫了。为了抗旱大队干部都非常的着急,于是他们决定买来一台手扶拖拉机,想用它在离村子比较远的地块来抽水抗旱。这样需要两个拖拉机手,这在当时的农村里,待遇最高的工作。不但收入高,有技术,而且还不累,有一种当上了工人的感觉。所以是个非常抢手的工作,当地的农民都打破头争抢这个工作。可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大队决定找两个青年当拖拉机手,而这两个拖拉机手就有我一个,另一个是孙世华。三十多个青年之中我能够被选中,真是幸运之极。孙世华有些社会背景,有情可原。而我是一点社会背景也没有,另外我少言寡语,又不会交际,却被选中,简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对我来说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在我的一生中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由衷的感谢西古大队的领导,和西古的农民对我的厚爱,以及他们的高尚情怀。
<P p align=left>在农村当上了拖拉机手,也是我的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我和孙世华接到通知后,十分兴奋的去到大队的机耕队去上班了。在机耕队上班,就不属于生产队的劳力,而是在属于大队机耕队里的人。每天都在机耕队划工,而且工分也是最高的。另外机耕队在农忙的时候供饭,机耕队有食堂,食堂的伙食非常的好。吃的大米饭,每顿饭菜都有肉,还能经常吃到大豆腐,比青年点的伙食强多了,而且在城里也没有这么好的饭菜。
<P p align=left>我俩到了机耕队,队长并没有让我俩都去开新来的手扶拖拉机。而是让我和一个队里一个链轨拖拉机手刘勇士开手扶拖拉机,孙世华去开七十五马力的链轨拖拉机。虽然我的工作不如孙世华,但是我依然非常的满意,因为只要在机耕队干活就已经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不但能学到技术,而且待遇高,再也不用干那种下大地的苦力活。
<P p align=left>学开拖拉机,没有师傅,都是自己学着开。大队买这台手扶拖拉机就是为了抽水抗旱,第二天就把拖拉机开到离村子五六里的马家坟地块去抽水。因为一开始都不会开,就用低档慢速开到地里的深井旁边。马家坟这个地头是我们村上的边界,再往北就是邻村的土地,中间隔着一个干渴的水沟,深井的对面有一块水塘,周围长在一些老柳树。这里的地势比较高,是为了便于灌溉。我们来到之前,队里已经把水泵安好。手扶拖拉机开到水井边,调整合适的位置后就把拖拉机的三角带卸下来,安在水泵上,然后开动发动机,带动水泵旋转,井水就抽上来了。我就和刘勇士就负责给发动机加油和加水,发动机日夜的工作,井水不断的流入干渴的庄稼地里。
<P p align=left>机耕队的王队长就告诉我俩,你俩换班看守水泵,如果发动机太热了,就停下来,歇一会。说完他看一切正常就回去了,留下我和刘勇士看水泵。我俩商量,六个小时一换班,然后我叫他先回去,我在这里看水泵。我当时也不知道这个机器的能力,就听从他的话,定期停车。可是这个手扶拖拉机的启动是人力启动,没有力气是发动不起来的,再加上还是带负荷启动,我当时每次启动真的发愁。刚开始没有人指导我应该怎样干活,自己的力气还不是很大。每次启动发动机,拿起那个铁摇把子,使劲的转动着发动机,累得呼呼直喘一半会也发动不起来,还不敢说我干不了。有一次我把摇把子摇飞了,把我的门牙打掉个碴,这就是我的好工作使我付出的第一次代价。
<P p align=left>后来我才知道抽水根本就用不着停机,机器是不会出问题。另外也可以,把负荷卸掉,单独启动发动机,都非常省劲。我还自己学会了,动态的上皮带等方法,这些都是自己学的,没有一个人教我。
<P p align=left>我一个人在远离村庄的庄稼地里看水泵,听着柴油机有节奏转动的声音,闻着刺鼻子的柴油味。白天还好,可是到了夜晚,在这荒郊野外,离村子又是那么远,四周都是一人来高的玉米地,漆黑一片。在加上这个地方在过去又是令人恐怖的坟地,阴森可怕。一般胆小的人夜里是不敢在这个地方呆的,但是我不惧怕黑夜,最令我受不了的是夜里的蚊子咬人太厉害,于是我就找来些柴火点着了,用烟火驱赶蚊虫,这样就能减轻一下蚊子的叮咬。
<P p align=left>我和刘勇士俩个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轮流看水泵,等我回到青年点,吃完饭,刚睡着一两个小时就得去换班,根本就睡不好觉。。一开始还可以,可是过了二三天以后,由于睡眠不足,浑身难受。但是天气就是不下雨,还必须坚持下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坚持,我就盼望着早日下雨,结束这样难熬的日子。可是天气就是不下雨,我记得清清楚楚一共坚持了一个星期,我都要崩溃了,脑袋嗡嗡的直响,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那天我刚换班回来的路上,天上突然电闪雷鸣下了一场大雨,我被迫躲在村子外面的一个窝棚里躲雨。我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大雨,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我终于熬出来了,旱情解除了,再也不用看水泵了。
<P p align=left>我趁着大雨间歇的时间跑回了青年点,吃过晚饭,就安心的睡觉了,好久没有睡过这样安稳的觉了,这一觉睡得实在是太香了。这场大雨下了一晚上,也应了那句俗语:关门雨,开门晴。第二天早上雨过天晴,这场大雨使地里的旱情彻底解除,我也用不着去看水泵了,我就到机耕队上班了。到了机耕队,王队长告诉我和刘勇士,你们俩今天先帮忙修链轨拖拉机。等道路干了以后,再把手扶拖拉机从地里开回来。
<P p align=left>在机耕队的工作真是和当时社会羡慕的工人的工作一样,很少有艰苦繁重的体力活。这种工作环境的变化,让我的心情非常的愉快,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和美好。过了两天,道路干了以后,我和刘勇士就把手扶拖拉机从地里开回机耕队。我们都是第一次开拖拉机,队长也告诉我俩新车需要磨合,要慢慢开。我俩也不会开,所以用一档慢慢的把车开回来。
<P p align=left>接下来的几天队长告诉我俩,把车开出去,进行磨合。要逐渐的加速,这样也有利于你俩学会开车。拖拉机的磨合是对新手最好的学习过程,我俩每天都这样学习开车,又把车磨合过程完成了。车也磨合好了,我俩也基本上学会了开车。平时的业余时间我就学习拖拉机的使用说明,工作原理,很快我就了解了整个拖拉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机械性能。比如说:什么样式的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冷却系统、冷却方式、润滑系统及方式等等,以前我都没有听说的事物,都全部了解。
<P p align=left>由于我和刘勇士天天在一起工作,对我这个工作伙伴有了深入的了解。刘勇士年龄比我大一两岁,中等个,身体长的很壮实。四方脸,黑黑的脸庞,眼睛不大,长相一般。人很老实,不善言谈,说话声音也不大,也不是那么流畅。干活时虽然比我有力气,但是看上去,有些笨手笨脚。但是他做事干活非常的朴实,尤其是干活时不遗余力。他表面看上去很憨厚,其实他很有心计,想问题时比较周全。
<P p align=left>人在年轻的时候,每当自己有所进步的时候,都会高兴,我更是这样。就在我满心欢喜自己学会了开拖拉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我在一次在车库往外开拖拉机的时候,受伤了。(未完待续)
作者:尹子文 2014年4月13日星期日于河北普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