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865|回复: 13

补偿知青下乡期间的损失应列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复制链接]
雪莲花 发表于 2014-3-13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莲花 于 2014-3-13 18:44 编辑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提案

                                                           上海市人大代表    李飞康

         国务院公布的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没有将“还旧债”的问题列入其中,是有失公正的。“还旧债”,是指部份群体受政治运动影响,自身利益受到损失后,政府给予经济补偿。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历史上和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对遭受错误打击的人员予以经济补偿等等,全都属于“还旧债”的范围。

        在文革期间,以国家名义所发动所组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1979年结束时,由于当时的各级领导,也包括知青自己,对这场运动的认识都很模糊。正因如此,国家也不可能想到要为蒙受苦难的知青群体予以经济补偿;知青及他们的父母当时也仅仅是满足于能返城就行,根本也不可能想到经济补偿一类要求。但是,当时没有想到不等于以后不会想到。

       从1968年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至今已有45年了。当时,上海的六六、六七届初高中学生,除部份去了工厂,将近一半去了农村。尤其是六八、六九届初高中学生,无论是刚成年的或是未成年的,以“一片红”的形式,全都被上山下乡了。在国家面临的危难之际,上海知青以上山下乡的方式,为社会的稳定承担了义务。一些研究中国当代史的专家指出:没有老三届学生的上山下乡,当时的城市将会更乱更加动荡,社会更加混乱。仅就这一点来讲,知青是有功的。

        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十年下乡期间,恶劣的工作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给知青的健康、尤其是对一大批未成年人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知青在农村,看病吃饭的钱;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要靠父母资助。当时所遇到的困难,都由知青的父母承担了。一贫如洗的知青回城后,没有受过系统教育、没有一技之长,在后来的的改革中又遭遇了下岗失业的厄运。

        知青的生活经历,电影电视剧和小说中都有反映。那些故事那些细节,基本上是真实的。不堪回首的这一段历史虽已过去,但过去了不等于就没事了。

        现在,知青要求经济补偿,就是对 “分配讲公平”对“还旧债”的理解,党和政府有责任回应知青的呼声,也有责任为以往政府的过错埋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做了不少为纠错而埋单的好事,如“将知青在插队期间的务农时间也计算工龄”就是其中一例,但这是不够的。

        知青在农村中遭受的苦难,绝非那些“农家乐”式的、花花草草的回忆录所描述的那样。真实的知青生活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是“很苦”的,就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歧山说的那样“尝过挨饿的滋味”。

       如今,贡献了美好青春的一代知青已成了老龄族一员。收入低病痛多,知青的现状让人看了心酸。为了抚平一代知青心中的伤痛,建议采用对下乡期间的工龄进行补贴的方式,还历史欠下的一笔旧账。

      工龄补贴,是对知青的实际务农时间作出补偿。所谓实际务农时间,是指在农村、农场的实际干活时间;凡是在上山下乡期间上学参军的、进工厂进机关的,只要是脱离了农村、农场的,这段时间不能算作务农时间,要剔除出去。用通俗的话说,叫有一年算一年,有一年补一年。

       提出工龄补贴的方式,考虑其简便易行容易操作,至于补多少,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其次,要向下乡时属未成年的68、69、70届初中毕业生要给予重点补偿;更要给予在农村、农场期间因干活、或因遭遇错误处理而受伤致残的、病故的、失踪的、牺牲的知青父母一次性补偿,这一点在79年后的35年里被遗漏了。

        第三,经济补偿的事项由当年知青输出地的政府承担。大批知青去农村后,所在的城市因此减轻了负担,是得益者。现在,为当年的知青提供帮助也是合情合理的。

       实施补偿,体现的是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理念。尽早的为在苦难中熬过来的一代人给予帮助,是时候了。

        为了国家的百年稳定,希望各级政府在制定本市的“收入分配方案”时,应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考虑在内,不要再留尾巴,确保今后不再发生因历史问题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


(该提案刊于《知青》杂志的博客,时间为2014年3月1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贝西 发表于 2014-3-1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如提案能批转对晚年的老知青大好事。谢提案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春 发表于 2014-3-1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14-3-1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案很长,说服力并不大。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雪莲花 发表于 2014-3-1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提案刊于《知青》杂志的博客,时间为2014年3月1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4-3-1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听说过此事,被知青以外的人冠之以“雷人提案”。
想想也是,世代务农又该如何补偿?坚守农场的职工又该如何补偿?
既然要求补偿,一定是认为受到“损害”。文革期间,全国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害,又该如何补偿,找谁补偿。
笔者以为,“知青”一词是个中性词,无论历史作用还是表现。既不是“受到伤害一代‘的代名词,也不是我们之间有些人标榜的“伟大历史作用”。
我们不要“王婆卖瓜”,也不要“自轻自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4-3-1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个好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元勋 发表于 2014-3-1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文喜 发表于 2014-3-13 18:21
提案很长,说服力并不大。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实话实说,而且是理性的与实事求是的实话实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14-3-1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4-3-13 20:18
以前听说过此事,被知青以外的人冠之以“雷人提案”。
想想也是,世代务农又该如何补偿?坚守农场的职工又 ...

      这才是理性的分析,客观的分析。
      笼统的把下乡定为受害是不符合实际的。虽然有受到迫害或伤害的,但与知青并无直接的关系。我们现在和今后,都会有受到伤害的人,如某公安机关把无辜的人定位杀人罪而夺去生命的。当时没下乡的人也有很多受到伤害的。有人以为现在国家主要领导人是知青,给知青补偿的问题容易解决了,想法有些天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罗兰 发表于 2014-3-1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支持这一有良心的提案。的确,看看知青这一代人的大多数,是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看了的确让人心酸。难道不应为这些倒霉的一代人,有点儿说法吗?话又说回来,我们知青这一代人,还是令人敬佩的,为国家的安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4 1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