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840|回复: 10

紧急集合趣事之三——野营拉练

[复制链接]
五阿哥 发表于 2013-12-1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声,把我们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电灯也亮了,每次紧急集合都是摸黑呀,今天怎么这样呢?
  正当我们心神不安地打背包时,排长进来说:“江边发生了情况,很有可能是老毛子打进来了,因为我们是生产连队,必须往山里转移,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决不能给老毛子留下一点儿有用的东西。”说完转身出去了。
  打上背包出去一看,情况真的和每次集合不一样,食堂把面粉、豆油、土豆、白菜等都装上了拖拉机的大爬梨,马号班把马车都套上了,不知从什么地方弄了几口大锅,本想把猪圈里的猪都赶走,但轰了几次,猪儿们睡得正香,怎么也不肯走,只好作罢。
  文书陆金祥扛着一个大麻袋,走在队伍的里面,据说那是全连的档案。
  此时,天公也跟着凑热闹,下起了小雪,没过多久雪是越下越大,到后来竟然变成了鹅毛大雪。
  顶着狂风大雪,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一路向南,向着库尔滨河走去。由于雪大道路湿滑,有不少人都摔了大跟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走在我前面的张公正,他穿着一双北京特有的塑料底棉布鞋,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在路过一个陡坡时,他脚下一滑,整个人都被抛了起来,然后又重重地摔在了雪地上,疼得他半天才缓过劲来。
  本来,在雪里行军就挺费劲的,还时不时的注意防空,一但前面传来有敌机防空的命令时,大家就原地卧倒,也不管地下是坑还是水。就这样跟头把式地走了半宿,早上七点多钟到了库尔滨河边,下了半宿一路与我们为伴的大雪,可能是也累了,不知不觉地停了。
  连长指导员下令原地休息待命,听到命令后,又饿、又累、又困的我们一下子就坐到雪地上。
  小王说:“真累呀,这比扛一天麻袋都累。”
  小李说:“我是真困啊,现在要是有一张床美美地睡上一觉,该有多好。”
  有人问我:“胖子,你现在感觉是什么?”我说:“饿,要是能有几个大馒头就好了”
  不知是谁说了句:“死胖子,就知道吃,把你喂肥了,送到大红门去。”(大红门是北京的屠宰厂)
  把谁送到大红门呀?也不知道指导员什么时候来到了我们跟前,听到我们的谈话内容随口说了一句。有同志说,我们是又困又累,这胖子就知道吃。
  指导员一听,笑了笑说:“我有一个办法既能解决胖子的饿,又能治困治累,现在咱们就以排为单位做饭,男同志挖灶、埋锅、拾柴禾,女同志和面、洗菜做饭。”
  指导员顿了顿,又接着说:“过一会我和连长挨个排检查、品尝,回去评比,看看哪个排第一。”
  于是,我们就开始,满山坡都是我们这些拾干柴禾的男同志,女同志去食堂的大爬梨上领面粉、土豆、大白菜。
  一顿忙活,烟把我们薰成了大花脸,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我们吃了一顿烙的糊巴饼和冻土豆冻白菜汤,然后又整装赶回了连队。
  当时说是老毛子打过来了,回来后才知道这是一场近似实战的野营拉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 发表于 2013-12-1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文章写的不错,四十多年前,为了战备搞野营拉练、战备演习是常事。有紧急情况不能点灯,等战备演习结束真是狼狈不堪,但通过演习训练有战备意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贝西 发表于 2013-12-1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很好.很有回忆.我们那时半夜紧急集合拉练是常事.说也怪.那时经常出现信号弹?这样......战备演习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五阿哥 发表于 2013-12-19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猫兄的观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五阿哥 发表于 2013-12-1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 发表于 2013-12-17 17:24
回忆文章写的不错,四十多年前,为了战备搞野营拉练、战备演习是常事。有紧急情况不能点灯,等战备演习结束 ...

是啊,我们都有共同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五阿哥 发表于 2013-12-1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猫兄的关注,那时半夜集合是常有的事,睡得正香,集合号一响就得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白桦林 发表于 2013-12-19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同感,一样的经历,同样的感受,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红枫叶 发表于 2013-12-2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记忆——读于亚军的《我的故事》_

本帖最后由 红枫叶 于 2013-12-23 12:44 编辑
逊克白桦林 发表于 2013-12-19 21:17
同感、同感,一样的经历,同样的感受,拜读了。

五阿歌(于亚军)的系列回忆知青生活的文章很好,值得一读,近日拜读他的第二本系列文章深受感动,写下小文,算作读后感,发在这里作为回复。
故事
                      知青的记忆
         ——读于亚军的《我的故事——之我下乡所经历的N个第一次》
这段时间里,我追随苏文华老师的《呼兰河的女儿——萧红》系列讲座,在专题研究萧红,品读她颠簸的人生、发人深思的作品,解读萧红所带给我们的思考。
当亚军老弟的回忆知青岁月的系列文章(第二本)摆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的青春岁月,被他那深厚的情感写真、娓娓道来的生活片段、乡村环境的素描所感动。
知青岁月是值得我们纪念和回忆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国特有的历史片段。他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青年为祖国承重而担当的甘心情愿,也展示了青年人热情豪放的雄心壮志。对那段历史,我们不后悔,我们为有了那段经历而自豪,正象我们的战士因为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战争让人生更加壮丽。
老弟在系列文章中,描述了当年农场蚊子、小咬、大瞎蠓是如何大,如何厉害,如何三班倒地占领了我们生活的空间;描写了农村使用的交通工具——28大拖车在人货混用、道路泥泞难行的状况;描写了大食堂之大,白面馒头之香甜,……
作为知青——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新兵,对一切都是很好奇。老弟写出了这些好奇:吃饭、开会、集合,需要敲钟——一个大大的齿轮挂在那里;饭前要集合排队进入食堂,还要唱歌、背诵毛主席语录;早晨要进行军训;晚上睡觉前要开班务会;睡觉的房子是木刻楞搭建的,睡觉的床也是桦木杆搭起来的,上面铺着厚厚的茅草。天棚的缝隙间还可以看见星星在闪烁,可以听见外面的机车轰鸣,小虫的吱吱声;略带花草气息的新鲜空气、数不清的高耸的粮墩,广阔的田野让这些知青们感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的美丽。
农场毕竟是带”农”字,当时环境的落后,农活的劳累、医疗、文化生活的贫穷,除了让我们感到这里需要改造外,也更加富有了我们责任的重大。
文中,老弟被带到麦场,看到许多青年在热火朝天地干活,他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干了起来,当扬场机出了故障,他们害怕了,感到许多他们不懂的东西需要学习。想起了毛主席对青年人的期望: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些难忘的记忆,在我看来,很有意义。
其内涵在于:
1、知青岁月的生活对我们人生有不可估量的锻炼、成长、积淀品格的作用。正是因为我们有了那段经历,才使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具备了克服困难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毅力,充满豪情的奋斗。我们晚年的生活源泉,正是当年的积淀,让我们青春不老,热爱生活,奉献余热;
2、我们是为祖国承重的一代。祖国需要我们下乡,分解就业的艰难。我们做到了,我们感到骄傲。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无怨无悔。无论是自然灾害、市场经济的运作、体制改革……,我们都出了我们的牺牲,我们应该为此自豪,因为我们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做了我们能够做到的一切,我们无愧于党的好儿女。
3、我们的下乡不仅自身得到了锻炼,也为农场的文化交流、城乡差别的缩小乃至为农民工进城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知青下乡,农村的落后文化还要在旧民俗习惯与文化的影响下徘徊。农民工进城就没有了可以依托的亲人与依靠;城乡的巨大差距将不会如此迅速的得到改变,……这些应该是我们知青的骄傲。
希望老弟的《我的故事》继续写下去,也希望更多的知青朋友写我们的故事,让知青岁月的文化与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年人成长的财富,人生的教科书。
愿知青的记忆成为中国历史的记忆。
                                      12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五阿哥 发表于 2013-12-2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枫叶 发表于 2013-12-23 12:41
五阿歌(于亚军)的系列回忆知青生活的文章很好,值得一读,近日拜读他的第二本系列文章深受感动,写下小 ...

感谢王老师的帮助与鼓励,我将继续写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3-12-2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心里活动真实,情节描写细致,看来有生活经历才有好作品,北大荒没有白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