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2-11-20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习近平说:
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据介绍,这幅对子是河南省内乡县县衙的对联,为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乡县知县高以永撰写,距今已是333年。三百多年来,一直沉睡在那里,只有游览过县衙的人知晓,也许游人当时并不在意,抑或觉得对联有些滑稽好玩,议论几句,随后忘掉了。可能谁也不会认真想什么。
直至公元2013年11月经总书记一宣讲,立刻传遍中国。这大概就是名人效应吧。
这幅对联,是挂在三堂门外的,可以看出是县官的自我约束。县官虽小,毕竟是父母官,有生杀予夺之权,关乎一县人民的福祉与安全,所以上联便强调县官的重要性。下联则强调自己吃百姓,穿百姓,所以不能欺负百姓,要时时记得自己也是百姓。这显然是不以父母官自居,倒有把百姓作为衣食父母味道。
这使我想起明代河南重要思想家吕坤来,吕坤承认人民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告诫统治者对此不能忘情,他说:“吃这一箸饭是何人种获底?穿这一匹帛是何人织染底?大厦高堂如何该我居住?安车驷马如何该我乘坐?”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对这些问题反躬自问,时刻不可忘记: “获饱暖之休,思作者之劳;享尊荣之乐,思供者之苦。”(《应务》,《呻丄吟语》卷三)否则便是愧对时事,愧对人民。
吕坤还说当官的不能蹂躏人民,欺负人民,百姓有时会显示出改天换地的力量。他在《呻吟语·治道》中发出这样感叹:“无事时唯有丘民好蹂践,自吏卒以上,人人得而鱼肉之。有事时唯有丘民难收拾,虽天子亦无躲避处,何况衣冠?此难为颂《诗》读《书》者道也。”的确,有些人是不知道人民厉害的,很快,李自成入京,崇祯皇帝无处躲避,只好吊死在景山一棵树上。
看看,古代官员一些人民观,还是不错的吧。
现在,有些当官的有些肆无忌惮,不懂鱼水关系,总书记引古语警世,意义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