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750|回复: 3

代发 原四十团哈尔滨知青 王乐众

[复制链接]
小鱼 发表于 2013-11-2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鱼 于 2013-11-20 10:25 编辑

                                                 
            1968113日下午,一列满载着近千名哈尔滨上山下乡青年学生的列车,顶着风雪,驶离了哈尔滨的站台。火车爬山过河,一路向东行驶了20多个小时,终于喘着粗气,停在一个名叫兴凯的小站台上。
      刹时间,平静的小镇喧闹起来,从车站到农场机关大楼区区几百米的砂石路上,挤满了身穿黄棉袄黄棉裤的城市知青,他们大包小裹,相互呼唤着拥向了8511农场场部。农场的职工、干部,兴凯乡的农民都被这从未有过的热闹场面所吸引,纷纷来到场部大楼前一睹这些城市来的青年学生的“风采”。
     “上车饺子,下车面”,为了迎接这批200多名哈尔滨知青的来了,农场机关食堂准备了午饭——面条。但是一则由于餐具少,知青人数多,根本不可能同时进餐;二则要想使200多名知青同时进餐,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锅。所以,一时间食堂里秩序大乱,局面不好控制。
       午后,还没有公布分配名单时,我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踏着融化的积雪,沿着通向修配厂的小路漫无目的的走着。无意中我发现一个戴着新四军军帽,穿着新四军军服,打着绑腿的同学坐在积雪的路旁伤心地啜泣,两腿之间放着他那绣着红五星的军用挎包。
        看到如此情景,我的心里突然一沉,当大家与亲人离别的伤感情绪刚刚散去,脸上的泪痕被欢声笑语替代的时候,这个一路上逗大家开心的178岁的小同学,却在无人处独自饮泣,我被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再也没有心思去领略这异乡的美景。火车上的情景象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从我眼前闪过。
      哈尔滨火车站,火车汽笛的刺耳鸣叫,打开了车厢内同学们泪腺的阀门。从未离开过父母、家乡的青年学生,还没有完全做好踏上人生道路的准备,便被上山下乡的大潮卷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们伤感、我们彷徨,甚至于想逃离。
      车厢内,同学们的情绪糟糕透了,就是集体学习毛主席语录也无法排解同学们的低落情绪。哭声过后,就是死一般的宁静,空气象被凝固住了。
      此时,只见一个头戴新四军军帽,身穿新四军军服,打着绑腿,背着绣有红五星军用挎包的大男孩站了起来。没有语录,没有说教,只见他说着样板戏中的台词,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在狭小的空间里时而说笑话,时而讲评书,大家的注意力渐渐被吸引到他身上。他用充满阳光但又满脸稚气的孩子脸,给每一位同学送上微笑。他努力地表演着各种小节目,调动着大家的情绪,抵消着大家的不愉快。渐渐地大家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车厢内终于又有了欢笑声,出现了只有青年同学扎堆才能出现的活泼场面,沉闷的空气终于被朝气蓬勃代替了。
      我被他的表演吸引了,我被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我开始注意这个看起来比我要小得多的陌生同学。他的表现与他的年龄有着太大的反差。一晚上,他从未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也未看到他泪眼婆娑。他用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着大家,把全车厢100多个知青从消极情绪中带了出来,重新给了我们欢乐,使我们暂时忘记了与亲人的离愁别苦,可他也只是个大男孩呀!
      然而,此时此刻,当所有人都忘却离别的痛苦,脸上展现出兴奋的笑容时,他却在偏避的地方暗自垂泪,独自承受着对父母、家乡的思念。同学们三三两两地从他身边走过,无动于衷,甚至都没有看他一眼。我也实在不忍看下去,但又不能给他以任何帮助,我只能尽快地离开他,让他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喧泄一下情绪吧。但是我记住了他的新四军军帽、新四军军服、绣有红五星的军用挎包、打着的绑腿和那张孩子气的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3-11-2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俏夕阳 发表于 2013-11-20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回忆,知青的共鸣,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江川英兰 发表于 2013-11-22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时代永远是知青们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