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471|回复: 2

家乡是福地

[复制链接]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11-1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在网上见到《顾乡屯,是哈尔滨一个和谐美丽的佳话》一文,深深感动了我——生于顾乡,长于顾乡,少小离家,虽定居京城已几十载,仍时时关注着家乡点点滴滴的老哈尔滨人,老顾乡屯人。
几十年来,公出加上探亲,平均2——3年回哈一次,每次家乡都给我以激动,给我它的日新月异。仅从顾乡地区的城市建设来看,八十年代中期至今的二十多年间,90%以上街区旧貌换新颜,砖房、草房、板夹泥房被整齐的楼房取代。
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八十年代中期回哈,新修的埃德蒙顿路让我找不到了儿时上学每天经过的吉星街,差点找不到天合街上的家。2011年初秋回哈,小弟带我“驱车观花”。行走在多为高架桥组成的二环路上,家乡的美景“扑面而来”。鳞次栉比的片片的高楼,绿地和水景点缀其间,纵横交错的宽阔道路,将城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到群力新区,更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按照现代宜居城市的理念建设着,人均绿地面积已达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吃、住、行、娱乐、休闲等民生要件在这里也得到合理地安排和体现。这里早已不见了当年“黑鱼泡子”的踪影,儿时我常常光顾这里,捉鱼摸虾或与小伙伴们野泳。现在来看,这里是松花江湿地的范围,湿地的改变对环境和气候影响很大,祝福家乡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兼顾好环境和自然生态。
有了一定的阅历后,我更加知晓,家乡是个福地。对人类生命财产最大威胁的地震灾害远离哈尔滨,有记载以来,仅牡丹江地区发生过深源地震,绥化地区三十年代发生过五级左右地震,对哈尔滨都是波及,影响很小。而顾乡更是福地中的福地,松花江水再大也淹不到顾乡高地。
家在天合街,天合街依山傍水。山即是河流的阶地和漫滩组合,两面环水。西面为大河沟,即博主文中的西河沟,我们小时都叫大河沟。至于何家沟的称谓,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赐。南面为小河沟,即博主文中的东河沟。我曾对亲人和朋友感叹:现今的小区如果能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青山绿水,家乡成仙境了。至今我仍然清楚记得,三年自然灾害时,父亲带着我们在小河沟捞鱼,河水清澈见底。那年不知为什么小河沟里的鱼特别多,每次我们都能够捞一两脸盆的鱼,解馋、解饥甚至救命。鱼儿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那么多,多年都不得其解,但在我心里更加坚定了:家乡是福地。
令人惋惜的是,如今小河沟被建筑垃圾所覆盖,不见了踪影。大河沟未见其面先闻其味,已成臭气熏天的污水河。实在是糟蹋了“祖业”。
据说天合街的历史几乎和哈尔滨等齐,也是悠悠百年。曾经横贯初期的哈尔滨,道路最长时达几十里,东到上号、香坊,西接与哈长铁路平行的去往双城的主干公路。狮子楼、新华派出所等所在的楼,均为二、三十年代的建筑,表明了天合街的“悠久”和曾经顾乡中心的位置。我记事的时候,哈尔滨自行车厂早已把它截断,只保留了顾乡西侧数百米的一段。据说哈尔滨自行车厂之前,这里曾经是哈尔滨电机厂早期或雏形或一部分的所在地,它的职工后来都成为哈尔滨电机厂的元老。哈尔滨自行车厂之后,这里又是哈尔滨铝制品厂,现在不知做何用途。而天合街的现在,埃德蒙顿路的扩建抬高,使它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截尾之路,仅剩百余米的小街。
狮子楼是天合街乃至顾乡的地标建筑,小时候这里是滨江区农业供销社所属的商店,我们常常在楼外玩耍。曾有资料称,这里日伪时期曾是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联络点。2011年回哈,狮子楼仍在,可知有关部门承认它的保留价值,周围的高楼大厦相映下,显得蜷缩矮小,还有些褴褛,衷心希望再回哈时,它重焕英姿。
感谢《顾乡屯,是哈尔滨一个和谐美丽的佳话》,我读到了亲切,唤起浓浓乡情。祝愿家乡更加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雪莲 发表于 2013-11-10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二,看了你的文章。倍感亲切,因为我们都是顾乡人。看看如今的顾乡,真是无法与我们儿时的顾乡相比、、、希望你常回家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11-1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乡——故乡,多么温馨、使人眷恋,如暖流滋润心田。
感谢雪莲战友的跟帖,祝愿家乡越来越美丽,家乡的人们幸福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1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