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3-4-10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向东 于 2013-9-17 17:07 编辑
打马草
打马草对于一般的农场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对于军马场而言意义重大。军马场除了饲养使役马外,主要任务是为军队输送大量军马和骡子。60年代末70年代初逊克军马场每年马匹存栏7800匹左右。为了保证军马安全越冬,军马场不但种植大面积燕麦,碱草,青割豆还要打1000多万斤青储马草。
七月水草繁茂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军马特别喜欢吃,每年军马场都要在这麦收之前组织强壮劳力展开打马草战役。我们连队位于小兴安岭东北麓的半山坳小公河畔,草场不足,只够日常放牧之用,打青储草只好到山下沾河之滨摆下战场。
好像那是69或70年七月上旬的一天,我们坐着28胶轮车和马车一路欢歌‘我爱马场我爱马’奔赴沾河草场。美丽的沾河从南至北流入逊比拉河,它的东边是松柏林立的悬崖峭壁,上面是广阔的沾河大岗,西侧一条公路顺河而行,紧挨着公路则是沾河盆地。从对泡子二连至大山头之间有数千亩的草场,足够我们练刀了。为了用水方便,我们的车就停在了沾河附近,卸下了行李和工具,就地取材把岸边树头截去,下半部当做立柱,取比较直的杨树杆用八局子固定上当房梁,蒙上大苫布,搭起了窝棚。然后用木杆搭建床铺,上面再铺上草,就可以铺行李了。大家又卸下开好口的半截油桶做锅腔子,把头号大锅一放就可以做饭了。吃完饭领导做个简短动员布置任务,下午不干活安排老职工指导知青按芟刀,掂芟刀。
我们用的是俄罗斯9号大芟刀钢口好,足有90---100公分长,刀杆用二米长6,7公分粗比较直的杨木或柳木去皮做成。取4,5公分粗40公分长的王八柳去皮开出槽,上火烤,做成刀拿子固定在刀杆中间。刀杆上头削尖以便插刀方便,刀杆下头用锯截齐安上刀和刀箍,用刀钥匙拧紧,刀杆下部绑一根柳木条做为挡草的弓子,芟刀就安好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最关键的是掂刀。每人一把掂刀钢锤,一个3公分宽一韭菜厚的钢砧。掂芟刀要把钢砧钉在木墩上,左手扶住芟刀放在钢砧上,右手一锤一锤的砸刀。用力要不大不小,劲大了把刀砸出豁口不出快,劲小了刀砸不薄也不快,还有一种砧子是方的,那要用锤子的小面刨芟刀刃。每人一块油石磨刀备用。太阳一下山,蚊子就开始围着人群伺机进攻,没办法只好在上风头点起来几个火堆,然后压上蒿子,青烟马上四散开来,蚊子也不敢接近我们了。老职工开始手把手的向知青传授掂刀技术,帐篷周围响起了叮叮铛铛的砸刀声,好似优美的交响乐。砸完刀,有的找块草场开始试刀,学习打草,有的偷偷转到下游躲开人群,下到河里洗澡纳凉(为了安全连队禁止下河)。音乐爱好者们奏响了乐器,放开了歌喉。一曲曲红歌荡漾在 沾河之滨。
第二天真正的考验到来了。到了草场,分成几组拉开距离,每组老职工在前,一个跟一个,然后是知青。你看头刀抡起芟刀,从右边插刀,刷的平稳的抡向左侧,打掉的草被刀弓子带到左边,自然倒下,刷刷刷,,,,整齐的草耥子出现在你的面前,一刀下去那就是2米来宽,那草打的好平稳,好悠然、茬口平齐。一个跟一个,银刀闪闪,好不威武。后面是我们知青,这刀在人家手里看着可顺手了,到我们手里就不行了,有时茬口太高草扔下一半,有时刀尖太往下,一下就扎到土里或塔头里,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拔出来。草场塔头很多,高低不平,那真是深一脚浅一脚。早上露水大、一会裤子全趟湿了,太阳升高了又热的要命。七月那正是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季节,再抡起一米来长的大芟刀,打不一会,不说是挥汗如雨也汗流浃背了,太阳一晒浑身是一层白霜那是盐粒子。打的快的已经打到头了,慢的还没打多远,打完的同志帮助后边的接齐,互相总结经验教训。背壶里的水一会就喝完了,只好寻找脚下有无流动的水,实在没有活水塔头坑里的死水也得喝,不然你就渴的受不了。小咬蚊子瞎蒙三班倒不说,又增加了蛇和马蜂的威胁。大山头附近蛇比较多,打草时也经常遇到蛇。知青开始最怕蛇,见到蛇毛骨悚然,时间长了也不以为然,俗话说打草惊蛇,芟刀一过去蛇就惊跑了,真正被蛇咬的机会很少。最大的敌人反而是马蜂,草丛里有很多马蜂窝,你根本看不到,一旦打到马蜂窝那就是引蜂上身了。你扔下芟刀赶快跑吧,好家伙,你越跑它越追你,数不过来的马蜂 不断向你发动攻击,只好挥动衣服不停地转动,但是最终你也难逃被马蜂蛰伤的命运,就连你附近的人都得被你牵连。有的脸,手,脖子蛰肿了 ,有的眼皮蛰的只剩一条小缝,嘴唇肿的像个撅嘴驴,好在来前准备了季得胜蛇药片,用水调好抹上,或用鸭跖草‘斩龙剑草捣碎敷到伤口上就会慢慢好的,严重的伴有全身症状,那只好找大夫了。参加过打草的人得有三分之一被马蜂蛰过,只是轻重不一罢了。后来,我们尽量穿长袖衣服,又让人买来防蚊帽,一旦打到蜂窝就用衣服包住头脸等,扒到地下一动不动,只要不让他蛰着就没事。不要乱跑也不要去扑打它,你越打它,它越要报复你。你越跑,它越追你。,,,,,下工了大家虽然很累,仍然高唱‘打靶归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雄赳赳气昂昂的排着整齐的队伍返回窝棚。
回到窝棚里喝点水歇息一下,大家又叮叮铛铛砸起了芟刀,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那是个火红的年代,晚上大家围到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愚公移山,纷纷表示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克服一切困难轻伤不下火线,坚决完成打草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毛主席汇报。
实践出真知,那是不假啊,在老职工帮助下,经过几天的磨练,知青们也越来越熟练了,刀能端稳了,很少扎进塔头里了,茬口也平齐了,进度也加快了,一个打草季下来,很多人掂刀技术也掌握了,也锻炼成了打草的能手。
七月的天气那是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赤日炎炎,几块云彩一飘过来就是一阵雨,大家把打掉的草顶到头上挡雨,小雨还可以,赶上下大雨那是不管用的。碰上阵雨大家坚持到雨停了继续打草,衣服湿了也毫无怨言。有的同志还高声朗诵起了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真是狂风暴雨何所惧,逊克草原练红心,体现了知青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夏天的夜里一般讲也不算太冷,但是北部边疆夜里气温较低,一遇到阴雨天,冷气逼人。有一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大雨瓢泼,帐篷一头也被刮起来,大家赶快冒雨把帐篷栓到树桩子上,全身龟缩在被子里抵御冷风的侵袭。尽管很凉,劳累了 一天的同志们 实在熬不住了 又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起来,帐篷里地下全是水,有的脸盆找不到了,有的鞋少了一只,原来,夜里雨大水急把鞋和脸盆冲到别的地方去了。
打完的草要经过3个好太阳的晾晒,然后用叉子挑成一人多高的小堆,再经过两天以上露水煞堆,抬起来不散花,就可以上大垛了。上大垛,踩堆最重要,踩不好,踩一半就滑堆了。一个高手踩垛,两人挑叉子,其他若干人两人一伙抬草。两个人一人一根3--4米长一头带尖的抬杆,插到小草堆的下面,像抬担架一样把草抬到垛底子跟前。挑叉人先用小叉挑草上垛,随着草堆不断升高改换2号叉子,3号叉子,踩垛人要一层一层把草均匀摆开,关键是一定压好茬口 。堆到3人高就要逐步一点一点收堆压心封顶,上面 就像一个草帽一样 。垛好以后把抬杆放到草堆上,踩垛人顺杆而下。这样的草堆下雨也没事,冬天下雪以后连队就安排用大爬犁把草拉回马厩,那时草堆里仍然是绿色的,还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呢。 前几天我找到了一本当年的日记,其中1970年7月24日的日记是我写的一首顺口溜---打草歌,现在把它附录在这里。因为当时就是火红的年代,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大家不要见笑。下面大图上扛着的芟刀和我们以前用过的一模一样。请朋友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