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2-2-14 20:24 编辑
二、到二队 经过一个月的集训后,我们来到二队,共20人。其中 女生:张桂云 张子瑜 张广琴 李建平 吕桂荣 东洪伟 梁秀环 田雅丽 周树芳 马冬林 男生:张宗保 张九功 李景贤 赵振彪 赵庆稀 樊小锁 沈 秦 姜宜里 陈万生 周玉泉 二队的房子是干打垒的草房,20多户老职工、干部就住在里面,两栋新砖房也是为我们盖的。人们热情质朴。欢迎我们的联欢会是在比较大的草堂开的。这样的环境也比我们想象的好多了,因为接待我们的人讲了实情。在《老兵新传》的电影里看到的是马架子,所以我们做了吃苦的准备,同时也体会到了干部、老职工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欢迎会质朴、热烈,使我们感到温暖、快乐,就像昨天的事一样。特别是看了知青回访片后,更觉得今天连队的巨大变化是荒友们的汗水、泪水和血水浇灌成的,特别是坚守在那里的人们。我感慨万千: 连队礼堂真明亮, 联欢会上喜洋洋, 队里茅堂马灯明, 汽车盘行小兴安,高树猴头毛茸茸, 老友知青坐满堂。 文兄秀凤引吭歌。 联欢笑语歌笛声。 歌声阵阵冲云天。俯视群客笑盈盈。 西瓜佳肴全摆上, 子瑜秀慧素平舞, 熊姐一曲三杯敬, 苍松翠柏匆匆过,野磨猪肉山民意, 热情洋溢述衷肠。 青春常在是荒友。 草堂之中暖融融。 锣鼓声声在林间。决心屯垦记民情。 三、劳动 labor 十月末,北大荒的土地就有冰碴了。我们这20个年青人初到队里,对农田劳动感到十分新鲜。一听说要去收萝卜,特别高兴。一天王副队长领着我们拿着钩子、大麻袋很快来到萝卜地里。场部的张指导员也陪我们下地了。那地硬硬地,滑溜溜的。萝卜叶子有黄有绿。萝卜有的半截露在土上面,有的埋在土里。还没等领导下令,我们就起来。先用钩子刨,刨好几下才刨出一根萝卜。有的萝卜还被钩子扎了几个洞,干脆用手拔吧。有的萝卜被拔了,有的拔掉了缨,萝卜还埋在土里,速度真慢。于是,我们就脚踢,又踹,又蹬,怎样干的都有,还不时的说笑,好不热闹,就像上学时到郊区参加劳动一样。地上踢出来的半截、整个的萝卜多起来,我和另外两人用麻袋往车上装。大家的脚也踢痛了,棉胶鞋上都沾满了泥土和萝卜渣。忽然,有人喊:“快看!”大家的目光很快都集聚到张指导员身上了。原来他下地时穿的是皮鞋,他领我们踢萝卜很来劲,到最后把皮鞋跟踢断了,此刻正一瘸一拐的在地垅沟里走着。看着他艰难行走的滑哪种防晒霜好减肥ab fat润肤增高的方法美白怎么瘦腰保湿快递价格好用丰胸药最好最新数码产品瘦腰车载导航仪品牌排名防晒抗衰老产品什么牌子好去皱粉底液哪种好用稽样子,我们都大笑起来。收萝卜这活还真不易呀! 隆冬季节,二队的田野里白雪茫茫,十分寒冷。我们戴着狗皮帽子,棉手扪子,拿着铁钩子,去地里收大豆。小青年只看到雪地一片,队领导却能凭经验找到豆垄。人们用铁钩子将豆铺中的豆枝刨出来,费了很大力气,收效并不大。豆枝上豆荚没有多少,粘着冰雪。铁钩子碰到豆荚,豆粒就全炸飞了。地中间的积雪深没膝盖,光趟雪就出了一身汗。劳动时间长了,胳膊酸痛,双腿也迈不动了。直到中午收工,也没收够一牛车豆。后来队领导讲,1963年是灾年,南方来的转业军人种地经验不足,到年末亩产量只有16斤;1964年也不行。我当时想,北大荒的黑土那么肥沃,要是能把地种好,再遇到风调雨顺的时节,亩产粮怎么也不会低到十几斤的。 36团3连 张广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