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820|回复: 7

揭秘耳朵与寿命4大关系—— 夏梦转

[复制链接]
夏梦 发表于 2013-8-9 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梦 于 2013-8-9 04:44 编辑

             揭秘耳朵与寿命4大关系
                                  夏梦转
             rdn_5202d4ee4832d.jpg
    很多人都能看手纹,从手纹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但是比起手,人的脸上有更多的生物特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比如人的耳朵长度。在一项科研项目中,研究人员普查了5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现他们的耳朵都有两个特征。耳大与长寿确实有一定关系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
            rdn_52030c273d632.jpg
                     耳朵长什么样能长寿
                  第一个特征是耳廓长。
            rdn_52032f33b03d0.jpg
    一般人的耳朵上边应该平着眉毛,下面应当平着鼻基。耳廓的长度,科学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从耳朵尖到耳垂下。一般成年人的耳朵平均长度为5~8厘米。但是接受调查的这50位长寿老人,从耳轮最高处至耳垂最低处,耳廓长度都大于厘米,而且寿命越长、耳朵越长,其中两名百岁老人的耳廓长度分别达8.4厘米和8.5厘米。
    耳垂就是从耳屏到耳朵的最低处。一般成年人耳垂长度为1—2.5厘米,但是长寿老人的耳垂长度至少在1.8厘米以上,而且厚软肥大。在所调查的50位长寿老人之中,耳垂长度在1.8—2.5厘米的有8人,2.6—3厘米的有39人,3.1—3.2厘米的有3人,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
    上面的数字告诉我们,耳廓长、耳垂大是长寿特征。我们自己可以回去观察一下那些长寿的老人,就会发现他们的耳廓的确有这两个特征。我们把耳廓长、耳垂大叫做长寿耳征。但必须注意的是,耳廓长、耳垂大只是长寿特征之一,长寿者耳朵一般都长,但是耳朵长的人不一定都长寿,耳朵短的人不一定都短寿。因为长寿与否,还必须结合耳朵的气色形态以及其他部位的多种生命征象来综合分析。
    耳朵的长短只是其中一条有用的线索。中医讲究相不独断,耳朵本身除了长短以外,还有其他特征,如厚和薄的问题,厚的比薄的好;软和硬的问题,软的比硬的好;还有贴和张的问题,贴比张好;气色的问题,耳朵的气色明亮润泽,比暗淡干燥好。要把耳朵本身的各种气色形态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而且,每个人都有五官七窍,在脸上不但有长寿耳征,还有其他二十几项生命特征,我们还要把耳朵特征和其他官窍的气色形态相互对比,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可靠。
              耳褶心征是冠心病的重要征兆
                  rdn_52030c27057d0.jpg
    正常人的耳垂一般都是平洁光滑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某些冠心病患者的耳垂,经常可以发现一条斜线或者皱痕。它是从耳屏间切迹,即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向外伸展到耳垂边缘的一条斜线或皱痕,有的深而长,有的浅而短,我把这种皱痕命名为耳褶心征
    耳褶心征的出现,能够提示冠心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所以它也被称为冠心病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等。出现耳褶心征的人可能得了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等疾病。国内外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冠心病病人出现耳褶心征的可能性很高,而正常人一般在24%以下。看来,耳褶心征能很准确地提示冠心病等疾病的存在。如果我们掌握这一特征,就可以提前发现疾病,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增加康复的机会。
             经常掏耳朵会致癌
             rdn_5202d4ee88291.jpg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
    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挖耳勺、用发卡、火柴棍儿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
    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我国自从废除理发师用剃头刀挖耳朵的做法,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
    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忠告: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排水 发表于 2013-8-9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长知识,如何保护好耳朵、这些细节应该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乐呵呵空间 发表于 2013-8-9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很详细,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夏梦 发表于 2013-8-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排水 发表于 2013-8-9 05:37
很长知识,如何保护好耳朵、这些细节应该注意。

      关于头发,耳朵,脑袋养生的文章都有了,下一步就是爱护我们的心脏,少操心,多点快乐,营养学上再注意。我知道您在研究和学习研究养生保健的东西。这一点也许有点用处。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夏梦 发表于 2013-8-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呵呵空间 发表于 2013-8-9 07:42
介绍的很详细,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拜读!

    谢谢您!这里有学问,咱一块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徐茹茹 发表于 2013-8-9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增长了不少如何保护好耳朵方面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夏梦 发表于 2013-8-9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徐茹茹 发表于 2013-8-9 16:52
谢谢介绍,增长了不少如何保护好耳朵方面的知识!

      谢谢大徐茹茹!最主要的是不要老掏耳朵,就是要掏,也小心,容易弄成耳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君亭 发表于 2013-8-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播知识,很有收获。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20 06: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