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鱼 于 2011-12-3 14:30 编辑
六姊妹 一 回首青春往事,回顾在北大荒、在三十六团3连渡过的岁月,令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曾经是《三、八》机车组的成员。同车组的还有哈尔滨的王淑珍、宋淑兰,北京的柳小黎、范小妹和上海的邱以凤。1970年秋到1971年,6个女知青风华正茂,在一起工作、学习、吃住,形同六姊妹。那时我们天真烂漫,憧憬着在3连这片黑土上大有作为。春风中,我们在2号地抽水灌稻田地;阳光下,我们车组奔驰在田野上,看准远处地边的扦旗翻地;夜空里,我们轮班作业,伴随着星光和狼嗥耙地;雪地上,机车拉着大木爬犁收玉米。车组六人,两人一组,轮流夜班作业。我下夜班后,淑兰就把她的热被窝让给我睡。我在宿舍睡着了,醒来时姐妹们已经把饭打回来了。 柳小黎政治理论水平高,经常代表车组在大会上发言。小柳工作服上常粘着油渍,认为这样才算是和老职工师傅们打成一片。3连的7个地号融入了我们六个姊妹的汗水,那翠绿的禾苗、丰收的麦豆也带给我们欢乐。连队50年的开发、创业史中留下了我们女知青《三、八》机车组光辉的一页。 2007年连队荒友回访农场时,六姊妹中的5个又重逢了,只缺柳小黎。摄影前,不知谁开了句玩笑,几位奶奶、姥姥笑得人仰马翻。快门瞬间按下来,留驻了这一令人回味无穷的镜头。 照片中的晓斌、以凤、变化不大,淑珍胖了许多。淑兰得病了,皮肤异常的白皙。青春年华变成永恒的记忆,美好的光阴稍纵即逝。六姊妹分离36年,如今已是各奔东西、各有归宿了。 1971年5月,王淑珍先行返城。她在外县农村开了1年多拖拉机后就招工回哈尔滨了,在宽城商店当售货员。1973年,她和哈一工具厂的转业军人,技工陈克功结婚,生有两个女儿。王淑珍搞过边境贸易,到头来赔了本。宋淑兰于1972年春节时返城,在呼兰县甜菜研究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招工到哈尔滨水箱厂,后转到制药六厂。1971年在连里参加水中收麦子劳动时,淑兰作下了妇女病。1975年她和油漆化工厂的工人李殿星结婚后,生活困难,营养不良,怀孕不久就流产了,以后再没能生育。她妹妹的孩子宋双跟她很亲,孩子长大后,去英国留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