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086|回复: 1

重发大鹏影视专稿262单光复:“我在青藏高原入党”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1-11-29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鹏影视 于 2011-11-29 18:58 编辑

纪念建党90周年特别报道(之六)

      1964年下乡知青纪念建党90周年感言(3)
                            转发前言
           单光复,一听名字,就知道她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华光复那年生人。1964年,单光复在哈尔滨第13中学高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放弃高考,自愿报名下乡。
          1966年初,作为知青骨干,她被省安置办抽调到黑河地区爱辉县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一师一团“哈青独立营”担任连副指导员,成为全省最早的兵团战士之一。由于文艺天赋突出,先后被选入师部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队,并参加了第六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演出。
          1969年5月,其父亲被打成“特嫌”,她因此也受到株连,被分配到黑河马场独立营,后又被调到德都县二龙山一师六团。
          1973年与从军的高中同学王维华结婚,随丈夫进入西藏,在昌都县委组织部做文秘工作。
          1978年,单光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底,单光复随爱人转业回到哈市,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做计
生委干部。
          2000年单光复退休。
                                         
              我在青藏高原入党
                                                 单光复

          时值全国人民热烈迎接建党九十周年生日之际,回想我入党,感慨万千。
          上高中时,我就积极要求入党。1964年响应党的号召,我自愿报名下乡在双城水泉公社仁义大队插队。1966年初,作为知青骨干,我被省安置办抽调到黑河地区爱辉县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一师一团“哈青独立营”担任连副指导员,成了最早的兵团战士。但我入党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原因是文革期间,我父亲被打成“特嫌”。 1973年,28岁的我与高中同学王维华结婚后,随军人身份的丈夫进入西藏,在昌都县委组织部做文秘工作。
         由兵团正式调入西藏昌都县的。在这里我开始了完全陌生又崭新的工作和生活。在高原,只要你爱这里的百姓,有知识、有力量,肯于向藏族干部和百姓学习,你就可以把自己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学会了骑马、喝酥油茶、吃糌粑,学会了简单的藏话生活用语,跟随县级领导农业学大寨,从春播青稞、冬小麦到田间管理到秋收收粮,从秋收分配到兴修水渠、水库。无论走到哪里,和热情好客的藏族百姓打成一片。赶上他们干什么活,我就可以跟着干什么活。七、八年插队、兵团生活的底子和经验足够用了。有一次赶上犁地,我也敢照量,秋收那就更不在话下,无论从割麦的速度和捆个子方面都不落后。这是很不容易的,当然手法上都是北方的方法,要知道藏族的百姓是多么有力量,干活真是如虎下山。就这样,乡干部群觉夸我说:“农业学大寨,铁姑娘都是在电影片子上看到的,现在可看到真的汉族铁姑娘了。”
           1978年,经组织上长期对我的培养和考验,在西藏昌都县大野区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有了新的政治生命。从内心里感到热血在沸腾!我可以向我的兵团战友宣告——单光复是革命者!是值得信赖的!这是压抑我多年的情感的释放,尽管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我的心思。
         我感谢西藏高原的博大胸怀,感谢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感谢藏族干部、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帮助,使我的人生道路有了新的转折。
           1979年底,随爱人转业,我们回到了哈尔滨,在量具刃具厂工作。
在西藏昌都工作、生活的八年结束了。32年过去了,我们无时不在魂牵梦绕着西藏昌都。我们幻想着有生之年再回去看望。在电视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昌都的巨大变化。如果真的梦想成真,我一定用全身紧贴着大野区的土地热吻,紧紧拥抱那里的乡亲和一起战斗过的同志们。我没有忘记他们的名字,真想借此机会向他(她)们一一的亲切呼唤。衷心弟子祝愿他们“扎西德勒!昌都更加美丽富饶!”
                    
                2011年5月25日大鹏摄影报道
           2011年11月29日大鹏重发







在下乡战友马桂兰70岁生日聚会上,单光复、王维华夫妇放声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1-11-29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1-11-29 22:28 编辑

     光复是我们点输送出去的最早的兵团战士。选他的人真是慧眼,看到了她坚定地信念、执着的追求、热情且特别能吃苦,最大的常处是无论到哪里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些素质使她在文革中顶住压力,在西藏的艰苦工作中被誉为铁姑娘。回哈尔滨后,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爱人是量具厂的领导,她的工作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5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