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156|回复: 9

中东战争

[复制链接]
张莅 发表于 2013-3-1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18 09:27 编辑

                              中东战争评述
首先需要指出来的是,以色列建国前的那块名叫巴勒斯坦土的地上是没有国家的。一战以前那片土地上只有地主,阿拉伯人的地主们和他们的贫苦阿拉伯雇农以及数量很少的犹太人。一战结束后的欧洲大陆出现了反犹太主义的苗头,大批欧洲犹太人被迫开始陆续续的回到了他们祖先曾经生息的故土-巴勒斯坦。
 回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花费高出当时实际价格数倍的价钱从原来的阿拉伯地主们手上购买了土地。到二战结束以后,整个巴勒斯坦都已经成了犹太地主们的私有土地了。原来的阿拉伯人地主带着他们靠出卖土地获得的金钱纷纷移民去了其他阿拉伯国家、南美洲、欧洲等地,把原有土地上的穷苦阿拉伯人毫不留情的“转赠”给了犹太人。而巴勒斯坦的新地主们---犹太人,则把自己的私人土地无偿的献给了他们的国家。
    以色列突然发现圣城(耶路撒冷也是伊教的圣地)落到异教徒手上的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勃然大怒”,深感他们的宗教感情受到了侮辱,lower ab fat面膜去黑头最好的产品眼膜增高方法最好的快速瘦腰推荐补水面膜推荐外用减肥怎样消除眼袋口碑去脚气晒后美白祛斑产品排行榜美白减肥茶哪种好红血丝好的抗疲劳眼霜推荐随即纠合起来对以色列发动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以色列建国以后,原来巴勒斯坦土地上的穷苦阿拉伯人迅速的分化成了两大群体.愿意接受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留下来做了以色列的国民,并可以保持原来宗教信仰。不愿意被异教徒“统治”“侮辱”的,视宗教为生命的阿拉伯人,或为了"复国"而拿起了武器,或成为了暂住他国的难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以为以色列人民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取得的辉煌胜利完全是依靠美国人的结果,这种错觉是十分荒谬的,不过也不奇怪,大多数人只相信眼前看到的东西,又懒的去通过书籍了解历史,满足于电视和报纸上充满倾向性的官方报道,产生这种错觉是理所当然。
1948年,独立战争前夕,此时英美对以色列都没什么好感,以色列唯一的盟友是苏联,因为以色列独特的集体农庄在当时很有社会主义的色彩,而苏联在筹划中东地区的输出革命,认为以色列将是一个很好的盟友。但是英国很看好阿拉伯人,在英军撤退时把大多数军火都留给了当地的阿拉伯人。而美国人也接受英国盟友的看法,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犹太国将在一周内被消灭。
而当时苏联和西方国家还没有完全兵戎相见,因此对以色列的支持十分低调,唯一的援助就是允许捷克向以色列出售二战期间的剩余军火,但是购买军火的钱必须他们自己想办法。以色列人当时募集捐款的办法是到美国各大城市的犹太人社区挨家挨户游说。

  就这样在战争爆发时总算从捷克买了可以装备不到三千人的轻武器,而重型装备仍然奇缺。

  现在威名赫赫的第七装甲旅在刚组建时是一群刚下船的难民,把铁皮焊在民用卡车上和埃及军队的坦克对垒。很多人从难民营死里逃生,辗转来到心目中的圣地,结果一顿饱饭还没吃上就在抵抗阿拉伯人的疯狂进攻中阵亡了。以色列就是凭着人民前仆后继的勇气,简陋的装备,不断缴获敌人的武装来充实自己,坚持了将近一年的英勇抗战(不算停火期),终于打退了凶残的阿拉伯五国联军!赢得了国家的建立和民族生存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18 09:33 编辑

独立战争后,以色列和苏联的关系有一段时间非常亲近,但是当苏联意识到这个新生的国家建立的是完全不符合预期的民主制度,而且并不打算推行社会主义制度时,开始和以色列渐渐疏远。1950年,苏联境内的移民潮造成了以苏盟友关系的彻底解体,由于斯大林同志禁止苏联境内的犹太人向以色列移民,引起苏联犹太人骚动,苏联政府封闭了所有的犹太教堂,处决了一些传教士和有亲属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导致以色列和苏联的彻底翻脸,自此反目成仇。
而这时善于投机取巧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又意图拉拢以色列来制衡中东地区原殖民地的原教旨主义革命,而以色列已经断了东欧的军火来源,本国的国防工业还不足以支持长期的战争,因此与英法建立了盟友关系。而这时美国还没有涉足中东,因为中东是英法的传统势力范围,美国要维持西方社会的团结和睦,防御苏联入侵,不会公然去和西欧盟国争夺地盘。
自1956年西奈战争后,法国一直是以色列主要的供应商,对以色列空军和海军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法国这种老牌殖民国家不能顺应时代进步,还以过去传统的方式来控制以色列,对以色列的内政甚至国防政策进行干涉,意图使以色列完全听命于他。以色列在维持这种军购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国的国防工业,至60年代初,已经实现常规军事装备自给自足。
1967年,周遍阿拉伯国家再次蠢蠢欲动,大规模集结兵力,企图一举消灭以色列国,以军准确掌握了敌人的动向,决定先发制敌。但是法国方面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反对以色列主动出击,并且信口开河的许诺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让阿拉伯国家撤军。以色列政府和人民危急时刻没有听信外国政客的空头支票,而是坚决依靠本国本民族的力量,再次给周遍意图进犯的阿拉伯联军以沉重打击,取得了辉煌战果,巩固了国家安全环境,争取到了发展经济建设的宝贵时间。史称“六日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法国对此恼羞成怒,认为以色列非常不给法国面子,从此断绝了对以色列的军火供应,甚至扣押以色列已经付款的导弹快艇不予交货,(后来以色列海军和情报部门密切配合,从法国把导弹快艇夺了回来)并转而支持伊拉克大搞核设施,企图以此作为对以色列人民独立自主的报复,但是后来以色列空军千里奔袭把核反应堆一举摧毁,再次创造了一个令世界人民鼓舞赞叹的经典战例。重挫了伊拉克独裁者称霸中东的阴谋,和法国殖民主义者妄图复辟的野心。
六日战争后,阿拉伯国家纷纷投向苏联怀抱,获得了大量性能先进的新式装备,军事势力再次超过了以色列,国家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在此情况下,以色列开始考虑建立一个新的获取高性能武器的渠道。而这时美国正在和苏联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民主国家,而且和苏联关系很僵,是一个天然的盟友,但是美国由于顾虑到欧洲盟国的原因,一直没有给以色列实质的援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阿拉伯国家经过多年的整军备武,扩充实力,再次充满信心的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由于以军情报部门出现重大失误,被阿拉伯国家的一系列假动作所迷惑,所以麻痹大意,被阿拉伯联军长驱直入,两线夹击,直逼首都。
而以色列政府和军队高层在多年和平环境中多少养成了一些官僚主义的坏习气,忧郁不定,决策迟缓,也导致了战争初期的布防和反击不力,前线重装备损失殆尽,弹药也明显不足,政府已经决定不惜代价,以核武器来反击侵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美国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避免以色列动用核弹,才第一次向以色列空运了弹药和装甲车辆。
而此时以色列已经建国25年了!
在得到常规军事装备的补充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之后,以色列军队在沙龙将军的率领下巧妙迂回,强渡苏伊士运河,直插埃及腹地,迫使埃军全线回防,以色列得以把南线兵力调去支援坚守戈兰高地的第七装甲旅,打退了叙利亚人的疯狂进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8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18 09:42 编辑

 这次战争在极端不力的条件下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此后,以色列和美国建立了真正的盟友关系。
但是美国的盟友不是那么好当的,美国也多次企图以军事技术和贷款为条件要挟以色列在和谈问题上作出不符合原则的妥协,但是以色列人民从来没有屈服于物质的压力和引诱,因为他们知道,以色列对于美国来说,要比美国对以色列更重要。
一个亲手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民族,一个在强敌环伺,内忧外患中坚持战斗五十年并且欣欣向荣的民族,是不可能惧怕任何敌人的,也是不可能屈服于任何困难的。
综上所述,以色列人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斗争中,始终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一切党派纷争和大国的意志都必须让位于这一原则。
在不同的时代,根据不同的战略环境,尽可能改善自身的安全态势,但是绝不会为了强大的盟国而牺牲犹太民族的利益。
那些盲目诽谤以色列人民正义斗争的人们动辄污蔑以色列是美国的走狗,声称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根本不可能建国等等,众多想当然的奇谈怪论,除了暴露自己的无知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3-1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版的评述感觉耳目一新。
直接或间接知晓:2000多年以前,现在的以色列地区(可能包含现在巴勒斯坦人占领区)曾经有过犹太人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犹太人离开了这里,迁徙到世界各地。历史上,尤其近现代,由于宗教矛盾,犹太民族饱受苦难,几次惨遭杀戮。尤其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进行种族灭绝的屠杀。从十八、十九世纪开始,犹太民族的精英就不断鼓吹、宣传、积极从事犹太复国计划,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汇集到祖居地,建设自己国家,免受流离、欺辱、屠杀。这才有了40年代后期的以色列建国。
犹太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共产主义的始祖马克思、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出自这个民族。
有一点不太清楚。以色列建国之前,它用来建国的土地是“无主”的土地吗?如果是有主的,是哪个国家的。“巴勒斯坦难民”的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望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18 20:13 编辑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3-18 15:21
张版的评述感觉耳目一新。
直接或间接知晓:2000多年以前,现在的以色列地区(可能包含现在巴勒斯坦人占领区 ...


该评述是网上转载的。一战后,奥托曼帝国瓦解,先后成立31个国家。而巴勒斯坦那块地盘,基本上为英属无主托管地。当时有个贝德福勋爵,积极鼓吹在此地建立犹太国,是为有名的“贝德福宣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各地犹太人先后大批来到这里,开始驱逐留在此地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建国后,变本加厉,由此形成大批巴勒斯坦难民。几十年来,我国一贯支持阿拉伯和巴勒斯坦,视以色列为敌对国家。中以建交后,我官方宣传立场,转弯180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1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东战争期间,我国报纸提到过以色列的独眼将军达扬  以军陆军司令拉宾  孔立夫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14 0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