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97717|回复: 3

PM2.5

[复制链接]
张莅 发表于 2013-2-21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2-21 06:08 编辑

    一段时间受到官方掩盖的PM2.5如今公布于众,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话题。也如同GDP、GPS等挂在各位领导嘴边的洋文一样,这PM究竟是那两个英文单词缩写,一般人无暇顾及和追究。现转载、整理如下报导: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
   就总量来说,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约各占一半。颗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源产生的数量较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粒径在 3.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而其中PM2.5(可入肺颗粒物)由于粒径过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燕子 发表于 2013-2-21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2-2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PM2.5进入人的呼吸道,无法阻挡,戴口罩无济于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2-23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到佳节,国人娱乐享受之时,就将PM抛到脑后去了。洋文此时就不显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8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