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034|回复: 1

大鹏影视专稿577一张“准考证”的回忆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12-2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鹏影视专稿577


                一张“准考证”的回忆


IMG_1000副本.jpg    

         一张用白纸打印的编号001的“准考证”摆在我面前,我十分惊讶。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简陋的准考证。它保存了39年!
         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联谊会在道外园林办接待知青向知青纪念馆捐赠物品的日子。也许是该来的知青都来过了,也许是三九严寒刚开始,知青出门的少了。总之,这一天只来了一人,25组、也是联谊会的志愿者宋辉明。她带来的这张准考证是他爱人当年参加考试用的。
         对这张薄薄的准考证,我非常感兴趣。宋辉明带着甜蜜,向我述说了难忘的回忆。


IMG_1005副本.jpg

        1968年10月13日,19岁的初三学生宋辉明从哈尔滨市第十中下乡,来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45团8连农业连。年底,下乡知青都在连队“过革命化”新年,谁都没有回家。在全团文艺调演中,宋辉明跳起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舞蹈,大受欢迎。1969年元旦刚过,1月5号,宋辉明调到了团部宣传队,后调机关工作。转眼又是一年。年底,机关过年包饺子。宋辉明看见办公室里有一个人默默地看书不肯过来。一打听,原来是从10连良种连调到机关的哈尔滨知青杜志滨。更巧的是,杜志滨和她同在10中,不过,杜志滨是初二的学生。他们是同一天乘同一列火车来到5师45团的。“我对他第一个印象是,他在另一个屋和一个知青用那种发芽的面粉包饺子居然一个没碎。”宋辉明说。1971年,杜志滨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成为连级干部。宋辉明对他不能不刮目相看,虽然他小宋辉明一岁。

IMG_1018副本.jpg

IMG_1016副本.jpg

IMG_1017副本.jpg

         1968年,积累了三届的初高中毕业生最后都因不能复课学习,而陆续离开学校奔赴乡下的时候,上海机床厂却办起了大学。7月22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报道,毛泽东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他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此后,被命名为“七二一工人大学”的范例逐渐向上海乃至全国推广。1970年开始,高等学校在停止招生6年后,恢复部分学校的招生,而所有的学员都是“工农兵学员”。新的招生办法无须进行入学考试,而由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 据1971年5月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大学当年招收的8966名工农兵学员的统计,出身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其他劳动人民家庭的占99.8%,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占0.2%。这是中国几千年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情况。1972年春,北大、清华招生试点的经验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但由于生源基础太差,197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七三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指出:“在政治条件合格的基础上,要重视文化程度,进行文化考查”。 教育部第一次提出要在招工农兵学员的过程中重视文化考试。
        1973年,到北大荒已有5年了的兵团战士们听说大学开始招生,仿佛在前途命运迷茫的云层中看到了一线曙光。然而,招生之路并非康庄大道,而是一个窄窄的独木桥。能取得“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最终参加“文化考查”并非容易。宋辉明和杜志滨双双有幸取得了那张薄薄的“准考证”。此时,两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来往和特殊的关系,甚至交谈也不多。只不过没学过初三课程的杜志滨向宋辉明借了化学书、几何书,开始复习丢了整整五年的中学课程。招生中,宋辉明和杜志滨一路闯关,兵团团部、师部和省招生部门都通过了。然而,杜志滨顺利进入了黑龙江理工学院,宋辉明却没有被哈尔滨师范学院录取。她被别人顶替了。她这才明白没有“关系”是不行的。有关方面也觉得说不过去,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让步”,许愿让她以后再考。宋辉明只好无奈地说:“去留都是革命需要,服从组织安排。”
        1975年,有人给宋辉明介绍对象,就是考入黑龙江理工学院的杜志滨。宋辉明有些犹豫,虽然和杜志滨是哈尔滨一个中学的,又一同下乡到一个兵团,又同在团部工作过。但人家是兵团连级干部,是党员,现在又是大学生,且又小我一岁,我们相处能行吗?但杜志滨很愿意,这使宋辉明很感动。双方家长也同意,这样,宋辉明和杜志滨确立了恋爱关系。

IMG_1010副本.jpg

IMG_1009副本.jpg

IMG_1007副本.jpg


        1975年12月31日,宋辉明被招工来到了设在哈尔滨的中国工程力学研究所。她从工厂的钳工干起,又到研究室,转干,入党,直到在保卫处任副处长。1985年,宋辉明以考试成绩第一的资格,考上了黑龙江公安学校,圆了上学深造的梦。
        而杜志滨1976年大学毕业又回到兵团5师45团工副业连任技术员。那时,有人劝宋辉明与杜志滨“黄”了,在哈尔滨重新再找男友。宋辉明坚决不干,说:“当初我在兵团还没回去,小杜已是在校大学生,对我都不离不弃,我们感情这样好,我怎能离开他?”
         1978年,黑龙江理工大学招杜志滨回校,他重新回炉学习。在校从助教干起,一直从科级干到处级,直至任学校后勤集团副总经理。
         1977年6月12日,宋辉明和杜志滨乘借来的大客车与亲属、宾客在街上绕了一圈,结婚了。

IMG_1014副本.jpg

IMG_1013副本.jpg

IMG_1011副本.jpg

IMG_1022副本.jpg


        婚后住单身宿舍间壁的一间小房,房后有块地,两人种点苞米、茄子、豆角,小日子过得也不错。为省钱,两人3分5厘一块的蜂窝煤块都舍不得买。而是借辆手推车,到十几里外的地方买来煤灰,拉回来,杜志滨驾车,宋辉明拉套。回来将煤灰和上黄泥,孩子在一旁玩耍,两人洒汗制蜂窝煤坯,每块才合2分7厘。


宋辉明一家
IMG_2276副本.jpg

可爱的女儿
IMG_2155副本.jpg

img_0397副本.jpg

DSC_1153副本.jpg

    杜志滨退休后,在平房一家公司打工。宋辉明一头扎进了知青联谊会,成了很早的会员。她保留着编号为“5号”的会员证。这些年来,联谊会的重大活动中都有宋辉明忙碌的身影。事无巨细,她都满腔热忱地甘当志愿者,从不抱怨,从不计较。爱人杜志滨非常支持她的工作。

宋辉明(左2)在2008年哈尔滨之夏知青专场演出联欢会上跳舞
40X12厘米舞蹈.jpg

宋辉明(左2)和笔者大鹏(左1)在2012年8月9日哈尔滨杭州知青联欢会上
IMG_9234.jpg

2012年12月24日宋辉明在道外向知青纪念馆捐赠办公室
IMG_1001副本.jpg

        2009年11月,宋辉明因病做了肿瘤化疗,在家休养期间也十分关心联谊会的知青活动。2010年6月,听说联谊会组织428名知青乘专列赴上海参加世博会,她坚持要参加,硬是和爱人、女儿乘飞机赶到上海世博园,参加了黑龙江活动周,我有机会给他们全家三口人合影留念。

宋辉明一家在2010年6月上海世博会黑龙江活动周上
IMG_2018.jpg

         2012年4月,联谊会组织108名知青赴宝岛台湾旅游。刚从外地回来的宋辉明又要求报名。“我是最后一名报名的知青。”每每说起,辉明满脸喜悦和自豪。
          联谊会在道外园林办接待知青向知青纪念馆捐赠物品,宋辉明积极参加办公。她还动员爱人将珍贵的“准考证”捐了出来。
         “这张准考证改变了我和爱人的命运,见证了我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捐出来真有点舍不得啊。”宋辉明说,“但我们还是决定捐出来。它是历史和时代的一个宝贵的文物。它应该属于我们知青纪念馆。”

                                   2012年12月25日大鹏摄影报道
                       (老照片由宋辉明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执着 发表于 2012-12-2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纯、情真、唯我知青!宋慧明夫妇之爱情更显贵!祝宋慧明健康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6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