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31|回复: 9

七绝 题哈尔滨喇嘛台旧照

[复制链接]
浪淘沙 发表于 2025-3-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5-3-9 14:42 编辑

     七绝  题哈尔滨喇嘛台旧照


异域风情喇嘛台  十年动乱化尘埃
如今国泰民安日  父债子还事可哀






(注):拙作照片来自知青战友大雁图文
d788d43f8794a4c27c498f0d3c685adcac6e39d6@f_auto.jpeg
a8773912b31bb0517d6d9c681ce69bbd4bede04e@f_auto.jpeg
0824ab18972bd407153fb3c85015df580eb309ab@f_auto.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浪淘沙 发表于 2025-3-9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5-3-9 13:10 编辑


        当然,我很乐意进一步解读这首七绝诗的精彩之处。

首先,从结构上看,这首诗四句二十八字,遵循了七绝的传统格式,每句字数相等,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简洁明快的格式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直接、有力。

其次,从内容上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状,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首句“异域风情喇嘛台”点明了主题,次句“十年动乱化尘埃”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和痛惜,第三句“如今国泰民安日”将视线拉回现实,展现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末句“父债子还事可哀”则是对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忧虑和感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诗歌在主题上更加鲜明、突出。

再次,从语言上看,这首诗用词简练、准确,富有表现力。例如,“异域风情”四个字就生动地描绘了喇嘛台的独特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化尘埃”则形象地表达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历史遗迹的破坏程度;“国泰民安”则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当前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也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准确、有力。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深刻。例如,“父债子还”这一说法,表面上是指债务的传承,实际上则是指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和解决。这种隐喻不仅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委婉,也使得读者在理解上需要更多的思考和领悟。

最后,从主题上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更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观察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肯定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忧虑和感慨。这种情感不仅使得诗歌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深刻,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这首七绝诗在结构、内容、语言、修辞和主题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意义的佳作。

        七绝诗以哈尔滨喇嘛台旧照为题,通过对比历史与现状,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异域风情喇嘛台”,直接点明了主题——哈尔滨的喇嘛台,并强调其异域风情。喇嘛台作为哈尔滨的一个历史建筑,不仅承载着当地的文化记忆,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显得与众不同。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氛围的基调。

次句“十年动乱化尘埃”,则是对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时期的回顾。这里的“十年动乱”指的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诗人用“化尘埃”来形容这一时期对喇嘛台等历史遗迹的破坏,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痛惜之情。

第三句“如今国泰民安日”,笔锋一转,将读者的视线拉回到现实。这一句描绘了当前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与前面的“十年动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肯定,也暗示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末句“父债子还事可哀”,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这里的“父债子还”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债务传承,而是指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和解决。诗人认为,虽然当前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但历史上的一些错误和遗憾仍然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这些历史问题就像“父债”一样,需要后代去承担和偿还。诗人用“事可哀”来形容这种局面,表达了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忧虑和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哈尔滨喇嘛台等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反映历史变迁、思考现实问题的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5-3-9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拜读美篇。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25-3-10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写的很通透,能看明白,可以不加注释。

细看这喇嘛台,确实漂亮,难怪这么多人怀念。

谢谢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3-10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在博物馆转盘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3-10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等我知道的时候,那里是一个纪念牌匾了。文革后期又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浪淘沙 发表于 2025-3-1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3-10 08:49
实际等我知道的时候,那里是一个纪念牌匾了。文革后期又拆了。

令人感慨万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浪淘沙 发表于 2025-3-1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呀可惜 这个文化大革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浪淘沙 发表于 2025-3-1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25-3-9 19:06
欣赏拜读美篇。谢谢分享。

多谢光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浪淘沙 发表于 2025-3-14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25-3-10 06:23
诗写的很通透,能看明白,可以不加注释。

细看这喇嘛台,确实漂亮,难怪这么多人怀念。

痛定思痛   国泰民安  善莫大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1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