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74|回复: 0

集采药:省钱还是活命?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1-2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ay-dH41OxefF8enO-KohdA

李洪栩推荐
有个地狱笑话:一家医院的院长被查出贪腐,吞下一整瓶安眠药畏罪自杀,结果药是集采的,还是没死成,被捉活的了。也有较真的人说,难道院长都搞不到原研药吗?真的难。
日前还看到有人在微博上吐槽,有医生在美团上给他爸买降压药(正常渠道开不出来),收货地址写所在医院科室,把美团跑腿小哥整懵了,反复打电话确认:“你们医院为什么要要在外面买药?不是钓鱼执法吧?这不是什么非法用药吧?”
医护人员也很无奈,集采药的品质下降,对他们的影响可说体现在方方面面。就连最普通的打针,现在集采的留置针因为质量不行,穿刺费力且液体分叉,成功率大打折扣,病患吃苦不说,医患矛盾也上升。集采让一支留置针从27元降到3.08元,暴跌近9成,价格是下去了,痛苦也上升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近日媒体又开始重提曾让无数病患痛苦的“针灸麻醉”,为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就是现在集采的麻醉剂药效也不行了。麻醉需要三种药物:镇静药让患者沉睡,镇痛药让患者不痛,肌松药让患者肌肉完全松弛不能动,这样才能保证手术。镇静药物给得不够就会术中知晓,患者不能动也不疼,却什么都知道,这可想有多恐怖。由于药效下降,现在医生做手术时,麻醉剂都卡着最高量来用。医生都提心吊胆,毕竟病人在手术台上出现什么问题,到头来还不都是医生背锅?和医生朋友聊得多了,真怕这样下去迟早出事,得到的答复也很是无奈:“出事了也没办法,看病都是靠运气,每一次有创操作,能平安出院都是运气好。”自2019年12月开始执行药品集采以来,“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这样的问题也早就不是秘密了,只不过最近才成为公共话题,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发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品质受到了影响。
为什么集采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价格低得太离谱了。
几次集采,价格暴降80-90%都是常事。2022年骨科脊柱耗材全国集采开标,平均降幅84%,骨科领域只剩运动医院尚未集采,想必就是运动员对材料的要求更高。500ml的林格氏液,是手术中常用的补液,现在不到2块钱,比农夫山泉还便宜。孕妇常服的叶酸,低至不到3分钱一片,难怪有笑话说,这样的结果反倒有利于进口的叶酸片,因为集采的孕妇不敢吃。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日前表示,群众无须本着“一分钱一分货”,担心降价后的药品质量,因为虚高的价格原来就没有形成企业利润、没有用在质量上、没有用来研发创新药,而是进入了腐败分子家中的夹墙里。他说,“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左右” ,而其中3600亿用于支持创新药。话是这么说,但现实是,现在的医保政策已经没什么空间给原研药了,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之后每个病种的费用都已压缩到极致,医生被逼成了精算师,也很难再有钱让患者用上原研药了。
即便集采这五六年节省了4400亿,但对医药企业造成的损失就不止,对医护人员的冲击和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何况,这点钱平均到每年也就七八百亿,你猜2024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是多少?12880亿。有一篇《老百姓难道不希望药价更便宜吗?》在深入分析集采药问题之后断言:“集采中标药物的本质就是:质次低价的物品充斥市场、为了控费不惜降低医疗服务的质量。”从结果上来看,除了主管部门之外是全输:“目前的集采模式,是医保局、企业、医院和患者四个人打麻将,医保局大赢,企业、医院和患者三输——企业利润下降裁员降薪少交税、医院背负骂名、患者得不到合适的医疗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9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