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66|回复: 4

通过列锦手法,将名词巧妙组合,形成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意境。

[复制链接]
孙胜权 发表于 2024-12-9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胜权 于 2024-12-10 00:01 编辑

    “列锦”又称“列词”,最早大约见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北宋邵雍所作《山村咏怀》)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
再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经典的列锦还有“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列锦在诗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水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这些诗句通过列锦手法,将名词巧妙组合,形成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意境。


白描和列锦都是诗歌表现手法,但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区别。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主要用直接描写事物,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而列锦则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孙胜权转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凤竹 发表于 2024-12-9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传播,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4-12-10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不错。你当老师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孙胜权 发表于 2024-12-13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凤竹 发表于 2024-12-9 20:05
感谢传播,欣赏学习。

谢谢版主临帖,问好,迟复为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孙胜权 发表于 2024-12-21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4-12-10 11:28
这个真不错。你当老师可以

谢谢临帖,问好,迟复为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5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