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22|回复: 1

堪称痴人说梦的《红楼梦》

[复制链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4-10-15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作品。曹操痴吗?宋江痴吗?孙悟空痴吗?西门庆痴吗?以痴人为男一号的,前所未有。更何况除了贾宝玉,书中的男人几乎全部乏善可陈。就连还算可圈可点的柳湘莲,其重情重义和爱干净也都未能免俗。那些女人却无不精彩,包括穷亲戚刘姥姥,戏份不多的丫环小红,讨人嫌的赵姨娘,狗仗人势之王善保家的,个个让人过目不忘。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女人的世界,其他那些男人则只是配角,除了认为女儿清洁如水的贾宝玉。
这样的世界,独一无二。
因此“四大名著”的说法是荒唐可笑的,也只有《红楼梦》才称得上伟大。她就是中华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没有之二,绝对唯一,而且非痴人不能写出。所谓痴,也就是用灵魂来写作,其他人则不过脑子好使,手艺高超罢了。
当然,那已经非常了不起,还有望尘莫及的。
事实上只要稍有眼光,就能轻易地将《红楼梦》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她有着迥异别人的气质。这种气质无妨称之为诗性。中华本是诗国,诗风源远流长。可惜到了元明清,往往没了精神,只剩下格律。谁能想到,柳暗花明,诗的“文艺复兴”竟由《红楼梦》来实现。尽管此曲只应天上有,且是绝响,却仍然值得我们额手称庆。
诗无达诂,而《红楼梦》几乎无解。唯其如此,才会让众多读者如醉如痴。也许,只有《水浒传》同样经得起咀嚼和琢磨,因为书中人物的命运和选择耐人寻味。可惜《水浒传》的主题毫无悬念,全书更无诗性可言。毕竟,施耐庵并不痴,毋宁说相当清醒。这使他创造了另一种价值,也有权与诗无关。的确,小说就是小说,不必硬得是诗,正如痴人未必都是诗人。但,真正的诗人却非痴不可。
痴,才是解读《红楼梦》的钥匙。
锁眼却正在第一回,作者也留下了线索——女娲补天时剩下的石头,一个没用的东西。这个没用的东西居然会去了红尘之中,这本身就不合情理。不甘寂寞是讲不通的,由于那一僧一道的讲述而动了凡心更没道理。请问,这两个神职人员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到青埂峰下说三道四?他们又哪来的神通,能够把巨石变成美玉?还有,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本是整数,女娲为什么要多出个零头,还弃之不用?
这不是障眼法,那顽石也必有使命。
众所周知,女娲在中华文化系统中自有象征意义。她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祖先,也代表着曾经的美好时代。尽管那个时代明显地被理想化了,然而理想化正意味着批判性。换句话说,正因为对现实不满,才会美化过去。为此,必须重建女娲的世界,哪怕只是在想象中,哪怕只是试他一试。
我们知道,这就是大观园。
修建大观园有着表面上的正当理由,真正的主人贾元春却一天都没有住过。住在里面的是五个女孩子和宝玉,再加他们的寡嫂李纨和修行人妙玉。这就等于是在世俗社会之外另辟特区,以便那石头完成使命。贾元春这位娘娘,则无妨看作女娲的现身。也因此,抄检大观园便只是迟早的事。
事实上世俗社会和现存秩序,早就预感到那衔玉而生的来者不善,尤其是贾政。伪善者的本能告诉他,作为纯真之天性,痴是充满危险和无可救药的。如果不迅速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自己培养的便是掘墓人。那还不如杀了。
所以,他对贾宝玉大打出手,恨不得把唯一的嫡子往死里打,绝非一时冲动的气急败坏,毋宁说是已在潜意识中将对方视为死敌。事实证明,这个名字谐音“假正经”的家伙感觉并不错。毕竟,他只是虚伪古板,却并不弱智,尤其是在事关那个寄生虫阶级的核心价值和核心利益之时。
名字暗示“花香也有杀伤力”的袭人,则无妨看作现存秩序派出的色情间谍,如果现存秩序有意志的话。作为宗法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尽管她的利益少得可怜,却也有着维护以往历史法则的自觉。她的反感林黛玉,效忠薛宝钗,以及向王夫人告密,都出自本能。这个唯一与宝玉有过肌肤之亲的丫环,甚至以自己的去留为筹码,约法三章,哄得那痴人满口答应: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
结果怎么样呢?
痴话照讲,胭脂照吃,爱读书的样子照旧不做,也仍然要用女孩子的洗脸水,让那袭人徒唤奈何。这不奇怪。作为书中的人物,花袭人也好,政老爷也罢,当然都不可能知道秘密所在——贾宝玉其实就是假宝玉,也就是真石头。
真石头是痴心不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4-12-28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着就过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9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