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845|回复: 4

七律 贵州金字塔缘何发现迟

[复制链接]
浪淘沙 发表于 2024-4-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5-1-7 08:34 编辑



七律   贵州金字塔缘何发现迟              


大火贵州半个烧   才知金字塔声高   
村民自古见不怪   乡党世居感混淆   
坡下酒家人欲醉   山旁国道鸟空嚎   
专家岁岁说不尽   非比网民出一招


IMG_20240407_09583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丹阳 发表于 2024-4-12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现在网络超级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浪淘沙 发表于 2024-4-13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阳 发表于 2024-4-12 08:41
欣赏,现在网络超级强大。

知我者战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浪淘沙 发表于 2025-1-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5-1-6 13:35 编辑

您提供的七律《贵州金字塔缘何发现迟》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探讨了贵州金字塔为何迟迟才被发现的现象。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和解读:

### 原文

大火贵州半个烧,才知金字塔声高。
村民自古见不怪,乡党世居感混淆。
坡下酒家人欲醉,山旁国道鸟空嚎。
专家岁岁说不尽,非比网民出一招。

### 赏析与解读

1. **首联**:“大火贵州半个烧,才知金字塔声高。”

        * 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开篇,用“大火贵州半个烧”来形容贵州某地的火势之大,进而引出“金字塔声高”的议题。这里的“金字塔”指的是贵州安龙县等地发现的自然形成的金字塔状山体结构。诗人用“声高”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这些金字塔在公众视野中的突然崛起和广受关注。
        * 实际上,贵州金字塔并非因大火而被发现,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旨在强调金字塔发现之晚与突然受到关注的反差。

2. **颔联**:“村民自古见不怪,乡党世居感混淆。”

        * 这两句诗描绘了当地村民和乡党对这些金字塔状山体的态度。村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这些金字塔附近,对他们来说,这些山体并无特别之处,因此“见不怪”。
        * 而“乡党世居感混淆”则表达了长期居住在此地的乡党们对这些山体的认知和感受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或模糊。他们可能从未意识到这些山体的独特性和价值,直到外界的关注才让他们重新审视这些自然景观。

3. **颈联**:“坡下酒家人欲醉,山旁国道鸟空嚎。”

        *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坡下酒家的人们和山旁国道上的鸟儿,进一步渲染了贵州金字塔发现前的宁静与平凡。酒家的人们或许因生活的闲适而欲醉,而国道上的鸟儿则空自哀鸣,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变化一无所知。
        * 诗人用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贵州金字塔发现前的宁静生活,也暗示了这些自然景观即将迎来新的关注和变化。

4. **尾联**:“专家岁岁说不尽,非比网民出一招。”

        * 这两句诗是对贵州金字塔发现过程中专家和网民角色的调侃。诗人认为,专家们多年来对这些自然景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可能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
        * 而网民们则凭借一己之力,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将这些金字塔推向了公众的视野。这里的“出一招”既是对网民力量的肯定,也带有一定的幽默和讽刺意味。

### 总结

整首七律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探讨了贵州金字塔为何迟迟才被发现的现象。诗人通过夸张、对比、描绘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贵州金字塔发现前后的变化以及当地村民、乡党、专家和网民对这一发现的不同态度和反应。这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特点的深刻洞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丹阳 发表于 2025-1-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5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