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2-11-14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知青是中国特别发展阶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只有客观鉴定那段历史,才能正确评价一代知青。把他们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气候下,就会发现他们不仅是忍辱负重一代,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这就是社会应该给予知青的定位和评价。 知青在国家和人民最困难的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走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肩负起他们应该承担、能够承担的责任。他们无愧于时代的召唤与重托,完成了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就在他们中间诞生,金训华,陈越久就是哪个年代中的杰出代表,人的意志有多坚,人的骨头就有多硬。 战士在战场上面临的生死考验,远比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残酷、严峻许多,正如战士没有讨价还价地余地一样,知青也应视下乡为义不容辞。留在城里就业无门、生活无着,父母能不忧愁?何况正值国家粮食紧缺、人民生命不保的特困时期,更何况当时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文盲居多,农村发展急需要人才。 很多德才兼备的知青到农村后都被群众都被选为队长、会计、出纳、老师,有的还加入宣传队、当上了广播员,成了农民心目中倍受信任和尊敬的领导和人才。他们为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生产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前人的奠基,哪有今天的高楼大厦?没有一代知青的忍辱负重------奔赴边疆屯垦戍边,吃尽天下苦遭尽天下罪,中国不可能走到今天。 知青是当之无愧的一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