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4

抢在拜登破局前,中方先发制人,一道限制令下达,美国害人反害己

[复制链接]
大雁 发表于 2024-1-27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抢在拜登破局前,中方先发制人,一道限制令下达,美国害人反害己
2024-01-26 09:00
美国正式撕破脸,美国国土安全部日前对中国汽车部件制造商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在俄亥俄州的美国子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美国土安全部发言人称,这次搜查是“正在进行的联邦调查的一部分”。根据美媒的说法,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已经通过电子邮件告知美媒,美国一些人试图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中方坚决反对。此外,美国政府日前还有官员致函瑞士企业,要求后者为同中企合作给美方一个说法。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我们不必怀疑,美方终究是辜负了中方的信任。在这里我们不由得想起不久前中方曾公开说过的一番充满气概的话语: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豪气干云、气势雄浑,更是一种充满尊严的又满载善意的规劝。
中美虽然都是大国,但是再大,太平洋也足够容纳中美两国和谐相处,美方一再污蔑中方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试问中国到底哪里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了?中方从来就没有在大洋彼岸发起战争或者释放军事影响力,也从来没有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是美国一直从多个角度威胁到中国的利益,甚至是国家安全。
中方是希望中美能够和睦相处的,可是美方呢?嘴上一再对中方承诺不寻求对抗,不寻求“新冷战”,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承诺,最终兑现的只是美方一次又一次的背信弃义。中方不可能“哀求”美方放过自己,那样只会让美方觉得中方好欺负从而得寸进尺,选择用充满尊严又满载善意的规劝,已经足够体现中方的大国胸襟了。
但是美方终究是辜负了中方的期待,再一次对中企展开针对性措施。汽车产业是继半导体产业以后,美方又一个重点针对中方的重量级产业,美国国土安全部突袭中企,说背后没有政治因素在影响,美方自己相信吗?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方其实早就知道美方死性不改,甚至不止如此,美方近年来显示出下限越来越低的趋势,所以抢在美国总统拜登破局前,中方就已经先发制人了。根据美媒透露,自去年7月以后,在重要半导体原材料镓和锗的出口上,中国对美国已经“完全停止”。
去年7月,基于当时美国伙同日本、荷兰在半导体产业对华进一步加强封锁,中方推出了限制令,当时就引起了美日荷三国的担忧。但是我们说明一下,这一道限制令的下达,不代表中方就彻底禁止出口了,只是在有关出口上加强了审核,如果美方能够在之后放弃针对中方,中方对美出口应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现在美媒直言中国“完全停止”对美国出口镓和锗,就证明美方在行动上,从来就没有对中方释放哪怕半点善意和修复关系的诚意。
镓和锗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非常重要,对此美方肯定是会遭受损失的。但说到最后,其实是美国害人反害己,中方不可能面对美方的长久针对保持沉默,采取行动是必然的。中方过去保持善意,是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和美方解决问题。但是如果美方听不进去规劝的话,中方只能反制,所以说这一切都是美方咎由自取!
在22号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一番话美方理应听进去,发言人对美方进行了“三连问”:为什么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味指责中国相关企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什么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矛头总是指向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呢?为什么其他国家明明没有感到中国产品构成威胁,美方还要胁迫他们对相关中国企业进行封杀?

这三个问题,几乎直指中美关系当下的症结,一言以蔽之,美国表现得像是被害妄想症患者,总觉得任何崛起的、接近乃至超越美国的国家都是敌人,这种行径是缺乏包容性的,更是绝对错误的,它不仅仅会给中美两国自身带来各种难以预测的伤害,也会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伤害。如果全球发展因此受到威胁,美国,需要负全责。
-(文章来源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4-1-2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现在就是想当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24-1-2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够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架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雁 发表于 2024-1-2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 发表于 2024-1-29 10:47
这就是够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架势。

欢迎荒友光临点评。祝冬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雁 发表于 2024-2-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荒友点评。祝冬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7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