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78|回复: 3

舌尖上的芳华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8-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mZaowwoKBoxPNWvcVKx1VQ

陈晓平推荐

李 青
(原黑龙江香兰农场杭州知青)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color=rgba(0, 0, 0, 0.9)]吃,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有嘴动物生存的需要,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现在的古稀老人大都经历过共和国历史上非常年月:几亿人忙着糊口,为温饱。因吃,而衍生了许多刻骨铭心的“故事”。

[color=rgba(0, 0, 0, 0.9)]“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物短缺,正是身体生长发育时,饿得眼发花腿发软。好容易熬过艰难的日子,国民经济好转,市场供应充裕起来,久违的笑容又重新附着在人们的脸上。

[color=rgba(0, 0, 0, 0.9)]没过上三年,文革运动开始了,学生不上课,工人不干活,农民不种地,都在一本正经地“闹革命”。坐吃山空,民需物资凭票限量供应,商店里货架上空空如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olor=rgba(0, 0, 0, 0.9)]闲散在家的“革命小将”让家长们头痛不已:三天两头惹事生非。骂不得,打不得。真要打,也未必能打得过前世修来的“小祖宗”。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知青上山下乡,支边支农。

[color=rgba(0, 0, 0, 0.9)]我报名去黑龙江,没有名份(毕业证书),灰头土脸地离开了母校浙大附中。

[color=rgba(0, 0, 0, 0.9)]我下放的香兰农场位于汤原县,北临汤旺河,南濒松花江,境内自流灌渠绕场而过。农场幅员辽阔,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堪称“北国江南”。

[color=rgba(0, 0, 0, 0.9)]与农场为邻的村屯屈指可数,其中民族乡较大。该乡朝鲜族居多,农场人习惯以“部落”相称,可能沿袭了伪满时期日本开拓团的称谓。

[color=rgba(0, 0, 0, 0.9)]我到农场后,分配在木材厂。因为是农场办的厂子,农忙时节顺理成章地要干各种农活。

[color=rgba(0, 0, 0, 0.9)]节假日休息,每月工资32元,“旱涝保收”,整整十年未作调整。不算微薄的工资是黑龙江各农业单位知青们的标配,这工资收入足以滋润地养活一家。

[color=rgba(0, 0, 0, 0.9)]农场平时一日三餐,以大米为食,休息日吃两顿。食堂炊事员不忙时会给大家炸大麻花、大菓子,开饭时拿称称着卖。赶上忙了,那就杂粮伺候:二米饭(小米与大米掺在一起)、高粱米饭、大碴子(一种破碎了的玉米粒)。分场食堂南方知靑多,他们一般不会吃杂粮。

[color=rgba(0, 0, 0, 0.9)]休息天,一看食堂吃粗粮,我们就直奔分场去“玩”,表面上朋友相聚,实则蹭饭。真佩服与大家心息相通的“老乡”,他们变着法子改善伙食,慰藉舌尖上的乡愁。

[color=rgba(0, 0, 0, 0.9)]他们用干豆腐(类似南方千张)制作成素鸡,闲暇时还试种南方的蔬菜,但大都因生长条件不适应,长不好或长不成。后来他们的冬瓜种成了,只有排球大小,让他们激动不已。这年国庆,我有幸吃到冬瓜咸肉海带汤,那种感受让我幸福了好几天。

[color=rgba(0, 0, 0, 0.9)]六月,黑龙江气候宜人,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由于是在木材厂工作,很想到伊春林区的重镇浩良河去看看,一则玩,二则看看正规的森工企业,尤其是木材加工的规模、设备。

[color=rgba(0, 0, 0, 0.9)]休息日,起了大早,徒步急行28华里,在香兰站赶上定点客运列车,二十多分钟便到达目的地。走马看花式地逛了林区的市区,感觉也不过如此,那儿的木材加工厂和农场的木材厂差不多,规模也不算大。

[color=rgba(0, 0, 0, 0.9)]回香兰已是下午,紧赶慢赶也赶不上食堂的下午餐,哥几个一商量,决定在二部落吃饭。

[color=rgba(0, 0, 0, 0.9)]听老职工们讲过,那儿的冷面不错,朝鲜风味,有点名气,入座后,冷面很快就端了上来,有点像上海的阳春面。只不过是荞麦制作的,一块有点像牛肉的瘦肉飘浮在汤里。

[color=rgba(0, 0, 0, 0.9)]肚子不饿,吃不出什么滋味,只觉冷面是名副其实,面条虽筋道,嚼在嘴里像吃棒冰,要不是浇了辣椒油,肯定是难以下咽。那块肉,也不知是什么肉,酸不拉叽的,肯定不是猪肉,也不像牛肉,大概是狗肉,“老高丽”就好这一口。实在难吃,随便扒了几口,扔在桌子上,潇洒地“扬长而去”。

[color=rgba(0, 0, 0, 0.9)]到场部还有一半路程,走着走着,肚子痛起来了。好容易撑回农场,直奔医院急诊。医生问诊病因,结论是胃部受冷刺激,痉挛。不用配 药,回去啃块生姜即愈。这几年去朝鲜旅游过的人盛赞平壤冷面,我一听“冷面”胃部就隐隐作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olor=rgba(0, 0, 0, 0.9)]从场部出来,往北走二里地,就有一道水渠。水渠的两侧是未开垦的荒地,左手边的原野绿茵如毯,上面缀满野花,以黄花菜居多,好像人工刻意种植的。远远望去,仿佛走进了内蒙大草原。

[color=rgba(0, 0, 0, 0.9)]右手边是一片原始的沼泽地,一座渠水的闸门便建在这里,虽不宏伟壮观,也别有情趣。由于平常用水不方便,休息日子,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来到这块“家门口”的“旅游胜地”玩耍,洗浣。

[color=rgba(0, 0, 0, 0.9)]见水就心里痒痒的知青们找一处僻静地方,痛痛快快地洗天浴(裸浴),放飞愉快的心情。把洗干净的衣服晒在草丛或灌木上,然后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遐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静听耳畔孱潺 的渠水,还有野地里生灵们低吟浅唱。

[color=rgba(0, 0, 0, 0.9)]当人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时,你会由衷地赞叹人生真好,边疆的山水更好!肚子饿了,吃一根麻花或是一块大菓子,这时你才会感激炊事员们的辛勤劳动和良苦用心,原来休息日的伙⻝还可以是这样安排的。

[color=rgba(0, 0, 0, 0.9)]不知不觉到了麦收时节,赶上了连绵阴雨,收割机下不了地,只得人工站在水里割,直到麦子长芽。为了不影响秋耕,兵团里有些单位干脆点火,“偷偷”地烧了,我们农场好像没听过有这么干。昔日的产粮大省,各大农场、兵团交不出公粮(商品粮生产任务),无奈地向国家“求援”,吃起了返销粮。从此我们在农场的生活陷入困顿,仿佛困难时期又回来了。

[color=rgba(0, 0, 0, 0.9)]物资紧缺,伙食单调,三餐都是“甩袖汤”唱主角。这种汤制作简便,毛葱炝锅后,倒入水,同时撒上一把石花菜干(介与紫菜与海带之间的海藻,又名裙带菜),汤沸后,以土豆淀粉勾芡。复沸,将事先备好的蛋液,徐以勺沥之,撒上适量盐,外加味精,少顷即成。

[color=rgba(0, 0, 0, 0.9)]此汤热食尚可,凉了就成了“清汤寡水”,故美其名曰“甩袖”。

[color=rgba(0, 0, 0, 0.9)]“兵团战士爱喝汤,一日不喝馋得慌。早上喝汤迎朝阳,中午喝汤暖心房,晚上喝汤捞月亮。从北安,到肇光,一直喝到建三江。”这段顺口溜在黑龙江垦区流传甚广,农场亦然。

[color=rgba(0, 0, 0, 0.9)]生活艰苦,知青们只得求助家人。杭铁中的同学披露,可以让家长“零担货运”,10公斤为最低计价,快则一周,慢则半月即到香兰,比从邮局寄包裹合算多了。当年从杭州托运的清单,以炒米粉、面条、咸肉为主。

[color=rgba(0, 0, 0, 0.9)]哈市知青品尝过炒米粉后,赞口不绝,他们哪里知道是加料的。里面掺了炒黄豆,讲究的还有炒芝麻。他们也让家里寄炒面,油茶面,我尝过后也觉得“其味甚佳”。当年为了加工炒米粉,有一位知青家长还出了车祸。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

[color=rgba(0, 0, 0, 0.9)]食堂里以前几乎天天吃的大米饭换成了杂粮做的主食,大锅灶在短时间内做的“饭”,咀嚼时如同生食,实在难以下咽,许多人宁愿买供销社自产的糕点充饥, 也不愿吃大锅里做的“饭”。

[color=rgba(0, 0, 0, 0.9)]这时南方托运来的⻝物及时地安慰了肠胃,使人如同回到家乡。咸肉炖⻩豆成了知青们联谊的纽带,有福同享的原始共产主义,彰显出人性的温暖。一到休息,熟悉的肉香便弥漫在空间,让路过的职工羡慕不已。

[color=rgba(0, 0, 0, 0.9)]“大锅饭”年月,农场附近村屯的老乡们日子过得也清苦,下蛋母鸡卖一元钱一只。我们经常在星期天去屯里买鸡,回来后打平伙。日子过得挺滋润,渐渐地,脸色红润了,身体壮实了,力气增大了。

[color=rgba(0, 0, 0, 0.9)]真感激国家发的工资,让我们度过那个艰苦的年代。当然,也有不法之徒干偷鸡摸狗之事。他们吃准了东北庄户人家的大门是朝外开的,鸡舍的门也是朝外开的,拿棍子一“支”(用木棍在外面顶住),从容不迫地“偷”,这和小说中威虎山土匪上夹皮沟抢老乡的鸡没什么两样。

[color=rgba(0, 0, 0, 0.9)]艰苦并未拉长岁月,三江平原的金秋如约而至:水稻拔节、扬花、抽穗、灌浆,静候成熟。旱地里的苞米棒不知什么时候也臭美起来,偷偷地将额头的那绺“刘海”焗成了深咖啡色。大豆结荚,静等摇铃。果园里的沙果也争先恐后地在自己的“脸上”抹上胭脂,喜迎人们参观。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我参加了基干民兵护秋,每天身背五六式自动步枪, 漫无目的到处“闲逛”,这可是让知青伙伴们羡慕的公干。第一站,首选果园,“醉翁之意不在酒”,吃也吃了几颗。寒带的水果酸得让人直皺眉,啃两颗就倒牙了。关键还是贪恋果园的美景,人们置身其 中顿觉物我两忘,妙不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3-8-30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时期,我们也不上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3-8-30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时期,我们也不上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8-30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3-8-30 06:59
文革时期,我们也不上课。

谢谢建国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9 1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