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86|回复: 1

汤旺河旧事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7-2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PpsGg2WsFQTeMLRt1nbRbw

陈晓平推荐
施顺根
(原黑龙江香兰农场杭州知青)
从哈尔滨到佳木斯火车是走了一个园弧,南岔是拐点,所以车过南岔后前进的方向大至上是由北奔向东南。

[color=rgba(0, 0, 0, 0.9)]汤旺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过了南岔也是这个方向流动。她要在汤原境内汇入松花江。坐在火车里向窗外眺望,汤旺河或在你的左边,一会儿又跳到你的右边,有远有近,若即若离,是一幅流动的画.一首动听的歌。经过这里每次我都会贪婪地望着这条河,寻找那条河中拦腰的大坝…因为四十年多前我曾在这里建造、加固大坝。是“引汤灌香”(引汤旺之水灌溉香兰农场之意)工程中的一员。

[color=rgba(0, 0, 0, 0.9)]香兰农场大约有8-9千亩的水田,灌溉用水一是靠汤旺河的水,二是靠六分场的一个小型水库,均属于自流灌溉。70年冬天,汤原县由水利局牵头,组织香兰农场、汤旺朝鲜族自治乡 ……等灌区受益单位,趁冬季江河封冻,江水基本断流,在汤旺河的浩良河段修理﹑加固﹑抬高拦水坝。(横卧在江上的水坝的作用不是把河水截流,而是把坝上游的水位抬高一些,水还是从坝顶上溢流而过。上游的左侧有一条穿山而过的人工遂道,5公里长的隧道穿空以后是人工渠,坝抬高一些后,人工渠的流水量就大一些,山洞由汤原农场在扩孔)。

[color=rgba(0, 0, 0, 0.9)]香兰农场摊派到的劳动人数大约是100余人。农场也是从各个分场抽调的人员。我比较乐意去。主要因为去修水利的话,算是出差的补贴方法。当时工资只有32元,而每天的补贴是0.5元钱,(够一包中华或一包牡丹),另外还有粮票补贴,大约每月能补6—10市斤 。

[color=rgba(0, 0, 0, 0.9)]我们大约在十月底到了工地。这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清清的河水从大坝顶部不快不慢地溢过,落差也就3—4 米。逆坝而上的鱼儿冷不丁地还会串出水面。

[color=rgba(0, 0, 0, 0.9)]往人工渠去的咽喉处还有一水闸,提升完全是手工。旋转一个好象是汽车方向盘之类的东西,顺时针旋或逆时针旋,闸门也相应地升高或下降。旋盘上影约还有昭和××年××株式会社制造的字迹。

[color=rgba(0, 0, 0, 0.9)]据说这水利设施是日本开垦团干的,有人曾介绍:说是一个名叫小也的工程师,设计了这个水利枢纽。日本人从馋涎这块土地到付之行动,这也是最好的见证。

[color=rgba(0, 0, 0, 0.9)]工地上虽然没有挂××工程指挥部牌子,汤原县水利科(现在可能都称局了)以姓张的一位科长为首,再加上他们科的2-3位科员就是指挥部领导班子了。

[color=rgba(0, 0, 0, 0.9)]我们100号左右的人(叫农大连),以知青为主,指挥部看看也派不了大用场,所以分配我们以备料为主.沙子现成的,蛾卵石现成的,河滩上放45°左右筛网,我们把沙子和蛾卵石的混合物(河滩上遍地都是,就地取材)撬到网的上部,滚落下来就分开了沙和石头。

[color=rgba(0, 0, 0, 0.9)]七十年代初,广播(高音喇叭)、大字报、油印小报是很流行的。工地需要不定期的一张水利战报,指导员推荐了我去。没干二天体力活,就被抽调去办水利战报,还有一名叫吴自立(见《[color=var(--weui-LINK)]北大荒出道的国画教授》)的杭州知青,字和画都很好。由我推荐成了我的助手,主要负责蜡纸刻写(现在已很少用蜡纸印刷了,所谓蜡纸刻写也就是制版),当然油印工也就是我们二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3-10-10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河在伊春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9 1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