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知青回访团重返香兰农场
知青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但却是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少年懵懂的他们,伴随着火车汽笛一声声轰鸣呜咽,乘坐在驶向远方的火车,泪眼婆娑与家人、朋友挥手告别,跨越山海远渡北大荒,此去不知几时还,对那片未知的黑土地充满着茫然。就这样一代青年踏上了他们的青春旅程,奏响了属于他们的时代颂歌。他们战天斗地,克服严寒,学习翻地、播种、锄地、收割、打场,用汗水浸润着这方黑土地,这方沃土也滋养了他们的灵魂,塑造了他们的人格,磨砺了他们的精神,传唱着他们的风华。
沪杭知青返乡后,始终不忘这段艰苦岁月与这片他们为之奋斗过的黑土地。已是古稀之年的沪杭知青们想着为这片土地留下些印记,为他们的青春、他们的芳华和那如诗如歌的岁月!于是他们商议,集资共同在香兰农场立一块“风华”纪念碑,香兰监狱党委对此事十分重视,精心选址和纪念碑的材质,于是一块承载着岁月、记录历史、讴歌奋斗的“风华”纪念碑于2021年在香兰农场福民公园落成,但由于疫情影响沪杭知青始终没有返回香兰农场对纪念碑进行揭牌,一睹它的容颜。为了了却心中的夙愿,沪杭知青代表与2022年8月18日重返这片魂牵梦萦的故土,他们的第二故乡---香兰农场。
为做好沪杭知青的迎接招待工作,香兰监狱党委高度重视,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孙志学由于执勤原因不能迎接沪杭知青,但他做出安排,一定要做好迎接招待工作,让沪杭知青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和热情。香兰监狱党委副书记、企业经理张荣志全程陪同,与企业负责人员做好了细致的安排工作。8月18日中午,曾经与知青共同生活过的农场职工听说知青们要回来,早早自发地来到了现场等候。近乡情更怯,知青们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一位知青阿姨说当客车驶入香兰农场这片久违的土地的时候她激动得掉下眼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历经50年他们终于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载着对第二故乡深深眷恋的大巴车缓缓驶入香兰农场,热烈的欢迎声一浪高过一浪,农场职工与知青彼此叫着对方的名字,拥抱、握手、亲切的交谈。
18日下午,在香兰农场的安排下,在企业经理张荣志的陪同下,知青们来到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分场。
三分场职工热烈的欢迎仪式。
知青参观香兰监狱历史纪念馆。
香兰农场企业经理张荣志同农场职工代表与知青开展座谈。在座谈中,知青与农场职工从曾经的生活经历到现在的香兰农场的发展建设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知青们表示,在监狱党委的正确带领下,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感到十分欣慰和欣喜,为第二故乡的变化深感骄傲。
香兰农场企业经理张荣志与知青回访团代表周振华共同为“风华”纪念碑揭牌。
在揭牌活动中企业经理张荣志深情说道:“当年知青们远离父母亲人,离开优越的城市生活,毅然决然地来到了第二故乡——香兰农场,你们和我们的父辈一起,开荒辟地,兴场创业。每一块土地都有你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为农场的发展,洒下了你们无私的汗水,贡献了无穷的智慧力量和美好青春。如今五十余载过去了,你们仍然不忘第二故乡,跨越千里来看望我们,我们万分感激和高兴。香兰农场的乡亲老少也忘不了你们,农场的山山水水忘不了你们,你们是农场的亲人。在农场这片热土,你们参加各种劳动,为农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的精神至今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耕耘者。不忘初心,无私奉献,也真诚的希望你们老一辈建设者为我们建言献策,努力将这片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知青回访团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振华在揭幕活动中动情的说道:“50年前知青来到这里,他们开始了征途,他们在这里挥洒青春,流血流汗,辛勤耕耘,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奋斗,懂得了坚强,得到了历练,他们学到了真正的本领,所以他们对香兰大地,有着深深的黑土情香兰缘,50年很快过去了,如今我们已是古稀之人,对香兰的感情没有消退,反而像窖藏的老酒,越来越浓香。这块纪念碑的石材梦幻的色彩中包含着很多知青的故事,向世人诉说着知青的故事,他们人生的坎坷,他们奋斗的道路;这块石也是富有色彩的,折射出当年知青在这里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生活状态,也映射出后来知青成为国家栋梁,社会中坚力量的光环,这块石头也是有温度的,因为这块石倾注着知青的热血,永不熄灭的激情燃烧,凝结着知青家国情怀。”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特殊符号和烙印,他们满怀激情,带着所学的知识,把根深深地扎入北大荒的沃土,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给这片黑土地,香兰不会忘记他们为拓荒香兰农场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岁月失语,为石能言。这块“风华”纪念碑将在香兰大地上将知青的故事时代传颂,山河不老,丰碑永驻。
审 核:孙金波
编辑初审:宁 娜
摄 影:徐 爽
撰 稿:李 阳
编 辑:李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