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186|回复: 4

百年老道外,是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吗?

[复制链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2-6-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22-6-5 19:04 编辑

                                                                 百年老道外,是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吗?提起老哈尔滨,多数人会想到洋味儿十足的中央大街。然而还有一片风情老街,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被人淡忘。它就是“老道外“,位于老江桥以东的那片老城区。
哈尔滨道外,百年前叫“傅家店”。起初,哈尔滨素有“先有傅家甸,后有哈尔滨”的说法。相传,清光绪年间,曾有傅宝山、傅宝善二兄弟从山东一路迁徙至此,行医、开客栈,生意逐渐兴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松花江畔开始有了人烟。傅家兄弟住的这片区域,后来被称作“傅家甸”,成为来哈的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也因此形成了今天的道外区。
哈尔滨人所称的“老道外”,是指松花江南岸,钱塘街以南,南极街以北,景阳街以东,道外二十道街以西。称其“老”,是因为现在的道外区是过去的道外区与太平区合并形成的一个新的道外区。但最有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的还是原来的那个道外区。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这里集中了116条大街小巷。码头,油坊,面粉厂,银行,大大小小的商铺。戏院,茶楼,客栈,书局等等,各式各样的市场。成为哈尔滨最繁忙的商业区。
1905年,哈尔滨等16个城市对外开放,哈尔滨傅家甸从当年荒烟蔓草,水沼鱼塘,逐渐变成人烟稠密,轮轨辐辏,商号林立,华洋毕集的东北重要商圈。据1924年道外滨江商会统计,傅家甸地区拥有大小商号5100家,民族商业占其主导地位。这里聚集了日用百货、五金交电、餐馆客栈、戏园影院、诊所药店、成衣作坊、理发池塘等五行八作,当街摆摊,扎堆叫卖,一应俱全。
规模较大的同记、大罗新、公合利、阜合昶、同发隆5家商号,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形成了以正阳大街为主轴,辐射两边街道的傅家甸商业区,成为国内外商品的聚集地和哈尔滨人的购物中心。昔日喧嚣的店铺、厂房,多已人去楼空,繁华落尽的中华巴洛克,在黄昏中留下长长的身影。
20世纪初,一批精明干练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老道外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
为了要与中央大街的俄式建筑相媲美,他们也请来了西方设计师,想把华丽奢侈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移植到道外,但同时又不失去自身特色。
擅长实用主义的中国人,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在西式的结构上,加上中式的细节;西式的浮雕上,加上中式的符号;西式的回马廊楼梯,加上中式的四合院;西式的立体流动感,加上中式的平面图纹。
百年前的欧式建筑,已经具有浓厚的中华建筑艺术的元素。阳台铁艺精美,窗户宽敞明亮,建筑雕花精致。体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
中华巴洛克建筑’虽然在我国其他一些城市都有留存,但哈尔滨道外区留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
这里,百年前,道外最繁华的街巷。距离当时最热闹的“桃花巷”只有百步之遥。当时,周围是戏院,茶楼,大大小小的商铺。
老人讲:新市巷小饭馆,小客栈有几十家,专门接待南来北往的小买卖人。10年前,这里还有不少小客栈。老道外的小胡同小街巷也是哈尔滨历史的浓缩。
据有关历史书籍记载,解放前道外区共有大小街巷116条,最早的延爽街和平原巷,可以追溯到1870年…染房胡同,距离道外南二道街19号“仁和永”布料丝绸批发市场只有百步远。
当年,几十家印染作坊集中在这里。成为哈尔滨手工业纺织印染工人集中的地方。这是,仁义巷,当时这里集中了几十家估衣铺。专门收售旧衣服,并且也加工服装。看看仁义巷有多深,多少可以看出当时的繁华。
小商,小贩,小店是道外百年来,大众全民经商的特色。这是10年前,道外北头道街几家在哈尔滨出名的小吃店。这是道外“张包子铺”胡同,可见当年包子在哈尔滨多出名。当年“范记仁义馆”也在这条胡同里。这里,距离松花江100多米远,当年,渔民打鱼归来,这里就成了哈尔滨最大,最繁忙的鱼市。于是有了百年鱼市胡同。
这里,距离当年的戏院,茶楼,就是几步远,歇市后听戏,吃饭,喝茶。饭馆、酒馆、茶馆、理发馆、照相馆、旅馆、浴池,遍地都是,档次齐全。饭馆几乎每个街巷都有,但是也有一些饭馆集中的地带:最早的是天一街、桃花巷、张包胡同、纯化街,后来又有南北二道街、南北三道街、富锦街、长春街、南十六道街等。
饭店分名吃和小吃,小吃的饭馆到处都是。大饭店有正阳十六道街的新世界、正阳六道街的厚德福、正阳八道街的福泰楼等。结婚包办酒席都在这几个地方。其中新世界和厚德福也是哈尔滨的著名饭店。新世界始建于1920年,是饭店旅店娱乐三合一的大型酒店,三层大楼,门前是两进十个宽大台阶的进廊,十分豪华气派。

夜间霓虹灯牌匾闪闪跳动,照得一条街通红通红。进出这里的都是有钱的老爷、富婆、阔少、小姐,多数乘坐小汽车、黄包车,很少有坐三轮车的。那时候道外的出行十分方便。
解放前,马车遍行大街小巷。有固定的停车场,可以去那里雇车。也有走街串巷的随叫随乘。马车也分几等:有大板车,不仅可以坐人,还可以拉货,脚钱也便宜。有“斗车”,就是专门拉人不可以拉货,有四个轮子的,前两个是小轮,后两个是大轮。马车夫身后有三尺多长的座位,能同时坐下两个人。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斗车”,也叫蓬车,座位上有个遮风挡雨防日晒的布蓬,里面多是坐着老爷、太太、阔少、小姐或社会名流。
驾车的是高头大马,马车夫也衣着整齐、精明伶俐。这种篷车跑在马路上行使的很快,马车夫不停地吆喝着,目的是让行人和其他车辆尽快让路,免得被撞。说起老道外的马路,大多是用长条石铺就的,坚固耐用、没有尘土,雨后尤其光亮洁净。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石头道上清脆的马蹄声。
百年道外,百年建筑,百年人物,百年故事。如果你足够仔细,你会发现,靖宇街南北两侧的老道外,呈现出不同的光景。南边是改造过后的风情步行街,文艺,热闹。北边是未被开发的居民区,萧条,衰败。北三道街内破旧的圈楼空空荡荡,老化的墙体上划着“危险”、“拆”的字样,透过挡板,可以看到盖帘、椅子、花盆、晾东西的架子,好像人烟尚未散去,脑海里还能浮现出曾在这里生活的画面。
踏进寻常巷陌之时,辗转之间,自己已置身于别有洞天的美食世界。老鼎丰的五仁月饼酥松香甜;老太太烧烤摊上,烟气夹着诱人的孜然香扑鼻而来;荣华炸鸡店内,刚出锅的脆皮炸鸡还冒着腾腾的热气。然而,这样的日子还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
空寂的庭院中,依稀散发着浓郁的市井气;古旧的街巷里,不变的却是那一如既往的人间烟火味儿。光彩逝去、风华不在的黄墙上,依然还能折射出曾经的车水马龙。
历经百年的风霜洗礼过后,精美如初的西洋雕花细处,仍能看到中国元素的点缀,荷花、牡丹、蝙蝠、葡萄,从中可窥见百年前老道外的辉煌气象。满载着历史痕迹的那楼、那店,在新旧交替的当下,是否还能保持原有色彩而不褪去?

百年老道外,是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吗?未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子?
   转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2-6-5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道外,百年建筑,百年人物,百年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6-6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保留老道外,不要改变历史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胸有朝阳 发表于 2022-6-7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22-6-7 09:46 编辑

在道外几乎生活了一辈子,熟悉这里的很多。同记的哈哈镜,收款传送线上的铁夹子,老鼎丰的花生板、杂拌糖,三友照相馆窗前那大幅的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2-6-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胸有朝阳 发表于 2022-6-7 07:21
在道外几乎生活了一辈子,熟悉这里的很多。同记的哈哈镜,收款传送线上的铁夹子,老鼎丰的花生板、杂拌糖, ...

      小时候我们家虽然不住在道外,但返城后经常去道外买东西或溜达, 谢谢胸有朝阳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7 1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