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22-4-17 10:54 编辑
http://www.oldkids.cn/blog/view.php?bid=1625671
唐德华
清晨,一缕阳光照进卧室。“人间最美四月天”,本应是春光烂漫的美好时节,上海却遭遇奥密克戎病毒肆虐突袭,魔都全域静态管理。足不出户宅家的我,看不见外间春意闹花儿俏,却时时感受春天的温暖。 我们小区封闭管理近1个月。期间做了15次核酸和7次抗原测试,幸好全家5口皆是阴性。日子久了,日常生活必受影响,每天要吃的蔬菜首当其冲。尽管政府雪中送炭,先后发了4次大礼包,但毕竟杯水车薪,我们这样的多人口家庭撑不了几天。3月26日,当年下乡时的兵团战友小J打来电话。他在宝山承包经营一家七八百亩地的农场,主要种植蔬菜和水果。他说:“这几天农场太忙,积极响应政府保供号召,没时间联系大家。家里蔬菜一定很紧张吧?我让儿子给你和几个朋友送点去!”太感谢这位老战友!此时送菜比送什么都珍贵! 到了四月,吃菜就更紧张了,尽管政府保供又发了蔬菜大礼包,能维持两三天。4月5号,邻居小C突然微信我:“老唐,你家蔬菜还需要吗?今天单位发了两盒,你家人多,若需要,可给你一盒。”我马上回复:“好的,谢谢!”“那我放在门口,你来取。”平时联系不多的邻居,困难时刻伸出援手,心里好一阵感动。 由于疫情,外孙读书改为居家上网课。孩子早餐平时都是粥、面包、牛奶加鸡蛋。封闭管理后买不到面包,外婆就变着花样摊面饼、做煎饺、蒸米糕。一天,小区里原兵团农场的朋友小L微信我:“需要面包吗?”我回复:“外孙在家,正缺面包。”原来,小L的丈夫在颛桥万达广场开了一家面包店,疫情下暂停营业,就把库存分送亲朋。收到小L送来的一大包“白吐司”,我连声道谢,这下够孩子吃好几天了。 上海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也牵动各地亲朋好友的心。在哈尔滨的大学同学小Z微信问候:“唐大哥,当前上海疫情让全国人民牵挂。虽然我没有身在其中,但心与你们连在一起。如需我帮忙做点什么,请告知,比如采购日用品、药品等。我们一起努力,克服当前困难,争取抗疫的最后胜利!”我回信说:“上海疫情是到了最严峻、最吃紧的时刻,现在中央派孙春兰副总理到上海调研,情况已有所改善。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取得这场大仗硬仗的最后胜利!”我在黑龙江农垦工作时的老领导——组织部S部长看到我的《配药》博文后,专门从哈尔滨致电,叮嘱我要服从政府和属地居委会安排,克服困难,足不出户,配合做好核酸和抗原测试。组织部的同事们也嘱咐我要坚定信心,加强防护,胜利渡过难关。居住在广东珠海、黑龙江大庆和牡丹江、首都北京及旅居美国、澳大利亚的同学、战友们也纷纷来电、来微信问候鼓励,一声“多保重”,一声“祝你平安”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田。 为了组织和服务好居民,有序开展核酸和抗原测试,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事务,小区志愿者牵头建立业主微信群。微信群是桥梁,是纽带,更像一个温馨大家庭。无论是做核酸还是抗原,居委有事都会第一时间群里通知,一切井然有序。封管期间,张家没了酱油,李家少了盐,群里的业主互相帮助,相互调剂,使人忆起旧时上海老弄堂温馨的邻里氛围。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不辞辛劳为慢性病患者配药,一家家收取病历卡,再把配好的药一家家送到门口,让业主无接触地取回。团购快递的物品只能送到小区北门,志愿者一趟趟跑腿帮助取回,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最后100米”难题。志愿者们是春天的使者,是新时代的雷锋,给困境中的居民以莫大的帮助、信心和鼓励。 在抗疫的日子里,“春申晚霞”网宣团微信群热闹非凡。霞友们结合战疫主题,积极撰写博文。有的作诗词,讴歌白衣天使逆行的壮举和小区志愿者无私的奉献;有的写散文,抒发对抗疫的必胜信心和对春天的美好向往;有的娓娓道来,分享封控管理期间的所思所闻。一篇篇博文犹如一锤锤战鼓,传递信心和力量。 2022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春天。虽然生活有些苦涩,无闻鸟语花香,没见万紫千红,但人间真情仍让我内心温暖而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