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822|回复: 9

每周一期:三言五语说唐诗----第八期

[复制链接]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3-11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提高对诗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欣赏点评栏目作品,从今日起,由我主持,“三言五语说唐诗”专题活动,每周一期。主要包括选取唐人宋人比较著名绝句(暂时限定)作为说诗对象,由广大诗友参与说诗,根据个人理解,各抒己见,以及互相探讨,以供共同学习欣赏。

本项活动望广大诗友积极参与,推动学习交流。给予支持帮助!孙胜权敬启。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附各期选诗目录:
1.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2.咏柳.贺知章 3.凉州词.王之涣 4.王之涣.5.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6.海棠.  苏轼.7.春日五首(其一).秦观  8.沈园. 陆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丹阳 发表于 2022-3-1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您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3-12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首悼亡诗,我觉得最大特点就是惊鸿这个意象妙极了。它既是用典(曹植巜洛神赋》中宓妃翩若惊鸿),又有(结合陆游与唐琬的实际情况)字面惊鸿的含义,再恰当不过。令人回味无穷。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凤竹 发表于 2022-3-1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兄辛苦,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3-15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阳 发表于 2022-3-11 17:12
欣赏美文,您辛苦了。

谢谢版主支持,问好。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仅“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这里留下了他刹那间的毛喜与永久的悲,《钗头凤·红酥手》这首摧人肝肺之词也题于此。他多么渴望旧事重现,尽管那是悲剧,但毕竟可一睹唐氏芳姿。这当然是幻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又希望沈园此时的一池一台仍保持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情景,以便旧梦重温,借以Z·W。但现实太残酷了,今日不仅心上人早已作古,连景物也非复旧观。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可以想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3-15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凤竹 发表于 2022-3-14 08:33
孙兄辛苦,感谢。

谢谢版主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丹阳 发表于 2022-3-1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3-15 06:30
谢谢版主支持,问好。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 ...

谢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付梅 发表于 2022-3-2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丹阳 发表于 2022-3-25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3-15 06:30
谢谢版主支持,问好。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 ...

孙兄博学,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3-26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阳 发表于 2022-3-25 13:10
孙兄博学,学习了。

谢谢版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4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