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位于 哈尔滨 市道里区经纬街162号。又称犹太新会堂。设计师为犹太建筑设计师约瑟夫• 尤里 耶维奇•列维金。1918年9月开工,1921年9月落成。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砖石结构。建筑呈正方形,主入口处设三开门,圆心尖顶券架在4个廊柱上,形成了三连券外门廊;立面交替使用砖块和石头形成红白相间装饰,左右两侧墙体上分别有双层尖券式木窗;屋顶覆盖一个巨大鼓座双圆心式穹顶,顶上耸立一个犹太教六角星。 哈尔滨 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为犹太式建筑风格。
犹太新会堂希伯来语称别依斯-加麦尔德罗什,是犹太教哈西德教派会堂,犹太新会堂是相对 通江 街犹太老会堂而言的。犹太新会堂可容纳800人同时做礼拜,是我国 东北 最大的犹太会堂。
哈尔滨 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和索菲亚教堂组成了 哈尔滨 建筑艺术馆, 哈尔滨 建筑艺术馆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专业展馆,国家文物局2010年5月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哈尔滨 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馆内二、三层陈列有“ 哈尔滨 犹太历史文化展”,用大量图片和雕塑模拟生活场景,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犹太人在 哈尔滨 的工作、生活的状况。
哈尔滨 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开馆时间为8:30-17:00,门票价格25元。
犹太免费食堂和犹太养老院 位于道里区通江街5号,现哈尔滨市税务局涉外分局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欧洲本已备受歧视和迫害的犹太人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哈尔滨犹太人社团向他们伸出了兄弟之手,成立了救助欧战难民委员会。1915年10月中旬,第一批欧战犹太难民辗转来到哈尔滨。哈尔滨犹太救助欧战难民委员会先后在商务街(现上游街)、药铺街(现中医院)、八区和沙曼街(霞曼街)开办了难民救济所,11月11日又在难民救济所开了免费和便宜食堂。据1917年10月统计,哈尔滨日救助犹太难民达360人。 1918年,为给衣食无靠和孤寡年迈的难民提供固定场所,С·М·拉比诺维奇和И·А·拉比诺维奇慷慨解囊,在炮队街(现通江街)原犹太祈祷所址修建了一栋二层摩尔式小楼,建筑入口处有尖拱式柱廊,屋顶两侧有两个圆形穹顶,一楼为免费食堂,二楼做养老院。1920年11月初,楼房落成。11月22日,哈尔滨犹太养老院开办。1921年初,犹太免费食堂也迁入新址。为此,哈尔滨犹太社区还成立了养老院照管委员会,И·А·拉比诺维奇被推举为名誉会长,А·И·考夫曼医生的父亲И·С·考夫曼担任院长。И·С·考夫曼老人1934年3月11日在哈病故,И·А·拉比诺维奇也于1935年4月15日逝世(二人均长眠于哈尔滨皇山犹太墓地)。养老院的最后一任院长(第四任)Г·М·布鲁苏克,石印厂厂主,是1949年犹太宗教公会会员大会推举产生的。 1919年7月1日,犹太免费食堂管理委员会改组为社会救济委员会。1920年2月10日,社会救济委员会还成立了劳动介绍所,为难民介绍工作,发放救济金。另据有关资料载,哈尔滨犹太妇女慈善会、哈尔滨犹太贫病救济会(犹太医院落成前)、哈尔滨犹太人水灾难民救济委员会(1932年)、犹太人慢性病研究所(1942年)也曾先后设在这里。1996年,该楼被扩建成六层办公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