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城知青 于 2012-11-10 11:51 编辑
梧桐河四队哈尔滨知青下乡三十八周年小聚随笔 l 雪城知青
2012年10月26日,在下乡三十八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梧桐河农场四队下乡的哈尔滨知青一十八人,齐聚在地处平房区中心地带的凤凤海鲜酒楼,共同缅怀我们下乡的难忘日子。 傍晚时分,秋风瑟瑟,寒意袭人,而在凤凤酒楼四层405包房内,却灯光通明,温暖如春,超大的圆桌围满了赶来的众位荒友。一会儿,风味不同的丰盛晚宴及酒水就摆满餐桌。荒友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四队的知青,其中也特邀十三队的付立华和十一队的闻世君二位荒友参加。特别是王建设、欧春英夫妇还抱着4岁的小外孙前来捧场,使聚会又增加了传承知青精神的味道。 端起一杯58度的高粱红白酒,我一番简短的开场白过后,纪念下乡38周年的晚宴就拉开序幕。应该说从2004年30周年聚会到现在,作为召集人,每逢此时我都心绪难平,喜忧参半,喜的是,荒友们几年坎坷的下乡生活,使大家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凝结成了患难与共的知青战友,大家从相识、相处到相知,感情真挚,肝胆相照,朴实无华,无不体现出人生的特别涵意;而忧的是,一年前后又有三名荒友过世,说出来真的有些心寒,王修全,58岁,于绪清,53岁,赵树民,56岁,应该说他们都是人过中年,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正是应该享受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年纪,却都过早地命赴黄泉,让人心存惋惜。正所谓,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 短暂的沉默之后,大家又回到现实当中。觥筹交错之时,大家又开始回忆着在农场时那一段段令人难忘的陈年糗事,忍俊不禁。为祝酒兴,作为东轻灯谜协会的会员冯跃斌还现场以在场人名为谜底,供大家射虎猜谜,捧场提趣。看着这群平均年龄都在“奔六”的知青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惺惺相惜的样子,酒席一直进行到晚上近8点钟。接下来,我们乘车来到“东轻家园”附近的一家新开业的《蓝调.量贩式KTV》,又开始了聚会的下一个内容,K歌、跳舞。 此歌厅刚刚开业不久,是此地装修典雅、设施完善、音响效果不错的KTV虽说是价格是稍贵了点,但偶尔消费一下还是值得的。经过询价,我就点了一间较大的包房,分头落座后,两套干果、酒水摆上茶几,大家便开始了轻歌曼舞,自娱自乐。作为农场宣传队原队员的我、王玉莲、佟滨生则在K歌跳舞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触景生情,看到荒友中有王学军、毛华,王建设、欧春英两对在农场就恋爱,回来后并结成夫妻的幸福场面,我首先送上了一曲邓丽君的《小村之恋》,为他们祝福。张国勇的拿手歌《我爱我的祖国》以热烈欢快、节奏鲜明的动感又一次奉献给大家。我的老同学王玉莲则展示出她音域宽广、声音高亢,如行云流水般的的唱功,主旋律歌曲《走进新时代》《为了谁》则掀起了高潮,给大家视听的享受。宣传队原大提琴手佟滨生还跨界唱起了刘和刚的《儿行千里》容中尔甲的《高原红》等当下人们喜爱的歌曲。而从不唱歌的伊亚飞也学唱了一首经久不衰的老红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随着大家的情绪互动、歌曲交流,二重唱、对唱也陆续登场,我和王玉莲共同合作演唱了前苏联歌曲《红河谷》《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丁月梅、冯跃滨的《歌唱祖国》《祝福祖国》,歌声此起彼伏,不唱歌的荒友则下场跳舞,付立华则不失时机的轮换着带着几位女士跳起快四、中四、华尔兹,劲歌狂舞。而既不唱歌也不跳舞的荒友们,就是一杯接一杯的痛饮着啤酒饮料,大家是各有所乐,使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融恰、和谐……
盛宴觥筹忆晚秋, 梧桐荒友聚凤楼。 卅八荏苒杳然至, 蓝调翩舞歌醉喉。
2012_10_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