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256|回复: 2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五) 大学堂里的教授们(其它)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1-27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五)大学堂里的教授们(其它)

“文革”后期,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文革结束后,各条战线都进入恢复时期。为了迅速恢复教育秩序,一大批老高中的知青被抽调回城短期培训后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1970年后采取推荐、考试等方式招收了一批工农兵学员;1977、78年恢复高考,又有一批知青步入高等院校。毕业后,相当一批人出类拔萃,留校执教,有的继续考研、出国深造,有的成为博导、教授,有的成为个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的成为国家各名牌大学的校长书记、掌门人,桃李满天下,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发展、振兴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北大荒知青成为大学堂里的教授、学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由于教育界的两院院士、大学校长书记们、清华北大的教授们等已独立成篇,在这里就不再列入。
由于大学堂里的教授们人才济济,数量众多,只好按京津沪黑和其它分篇编辑。这一篇为其它篇,包括浙江、江苏、广西、河北、辽宁等地高校的教授们。
何佳,男,上海市市西中学学生,上海知青,1970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所长,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後工作站学术总指导,美国休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领军教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大学研究基金评审委成员(RGC、Panelmember)、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金融工程学会顾问、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并担任中国金融评论主编,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等国际期刊副主编辑。
1971-1975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61团(创业农场),曾任电影队放映员;1975-1978年黑龙江大学数学系工农兵学员;1978-1980年地质部计算研究所150工程助理工程师;1980-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决策科学工程双硕士;1983-1988年美国宾悉凡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财务学博士。

吴铁军,原名吴贝,男,1950年生,杭州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决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导航制导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工业控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69年下乡黑龙江省香兰农场四分场,第二年被提拔为农田连连长。1978年黑龙江省当年高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录取,毕业后分配江苏仪征化纤联合企业工作。一年之后,吴铁军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母校工业自动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之后他又考上了本校博士研究生。1990年12月至1992年1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系统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博士毕业后,留在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决策研究所工作,直至担任所长、博士生导师。他在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智能优化、计算智能理论、智能机器人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网络通信控制等领域研究成果累累。他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31篇,出版著作两部。
目前主要从事柔性机器人群体协同操作控制、空间行走机器人控制、用于复杂大系统的计算智能理论、海军舰艇高动态导航与制导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国家863计划)课题5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计划课题3项、国防国防科工委预研基金项目1项、各省、部委和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攻关项目多项,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15篇,其中SCI收录35篇,EI收录56篇。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分布式人工智能专业委员。
陈德人,男,1951年11月出生于杭州,杭州市四中读书,杭州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院长,浙江大学电子服务研究中心主任。
1969年-1973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0团(查哈阳农场);浙江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大学)和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1999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访问教授;2000年美国纽约IBMT. J. Watson 研究中心电子商务部访问研究员;2012年底首批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师资库,主讲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及互联网专题。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服务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部电子商务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现代服务业项目专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推广与普及教育专委会副主任、浙江省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宁波市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等。
中国电子商务年鉴人才培养篇主编,IEEE CEC等13个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或主席,主编电子商务相关著作教材8部。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服务学、云计算等信息化专题。已经主持完成70多个国家基金和科技支撑等项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专利8项,软件著作版权8项,主编著作教材20多部。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奖9项,精品课程3门。2009年被评选为中国电子商务十年发展突出贡献奖、首届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人物奖和杭州市数字人物。
项目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并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系列软件产品。
陈辉,男, 1949 年 10 月生,黑龙江明水县人。黑龙江省明水县知青。原任杭州师范学院理学院院长、杭州市数学会理事长、教授、硕士,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1977 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1981 年到绥化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85 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7 年后获理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数学系系主任、教务处长等职;1998 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1999 年 1 月调入杭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工作,曾任数学系系主任。
谷峰,男,1960年11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黑龙江知青,1977年参加工作。曾任浙江省重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负责人,现任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杭州市数学会理事,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师范大学基础数学硕士点负责人,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1977.07—1979.08 ,黑龙江省明水县宏升青年点,知青;1979.09—1983.07,就读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数学系,学生;1983.07—1987.10,克山师专师数学系,教师;1987.11—1994.07,黑龙江省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教师;1994.07—2003.07,齐齐哈尔大学数学系, 教师;2003.08—现 在,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 数学系,教师。(其中1998.8—1999.7 在四川大学数学学院作国内高访学者)

胡大可,男,汉族,毕业于杭州一中的老三届,1969年3月下乡到同江县三村大队二队,曾任教师。现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仪器系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系主任
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图象处理及嵌入式系统技术的研究工作。
已主持完成了“心肌定区域血流灌注测定”、“基于DSA的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等国家、省、市及企业项目。已发表“远程医疗中的通信问题”、“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DICOM协议认知”等学术论文。出版了《MSP430系列C语言程序设计及开发》等著作5本

郦剑,男,杭州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属材料研究所、金属材料实验室主任。中国热处理学会、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与杭州市机械工程学会的理事,浙江省热处理学会理事长,杭州市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属热处理》、《国外金属热处理》和《热处理》杂志编委。
1969年3月-1971年 黑龙江富锦县富民公社福胜村插队插队;1971-1973年,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务局七星矿掘进队工人;1973-1976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系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毕业;1978-1981年,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7-1989年,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及伯明翰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进修;1977-1978年,浙江省机械研究所工艺室技术员;1981-2003年,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任教。
1997年获竺可桢教师奖金,2001年2003年获柯元恒实验教学奖,2001年获材化学院先进工作者;多次评为优秀班主任。

钱酉山,男,浙江宁波人,宁波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萝北县太平沟兴东村。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总栽助理、浙江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杭州大学财务处长、高级会计师现为浙江大学后勤集团财务顾问,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会长,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1984年初任原杭州大学财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2年任处长;1999年初任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总裁助理,分管集团财务管理工作。
钱酉山长期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高校后勤产业资本运营、资产管理等工作。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第一、二、三、四、五届理事;曾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副秘书长、《教育财会研究》杂志编委;任浙江省会计学会理事、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会计分会后勤分会会长、《浙江教育财会》杂志副主编;曾先后主编《杭州大学财务规章制度》第1-4辑;主编《浙江大学后勤集团财务规章制度》第1-3辑;主编《高等学校后勤改革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结合高校和高校后勤产业财务管理实际开展理论研究,先后发表论文2余篇,其中多篇获奖。
沙江,男,1946年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嘉荫农场),担任过连队指导员、团宣传队队长。中共党员,返城后,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校长、杭州教育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院长助理、党委委员、杭州市教委(现为教育局)中教处处长,2006年退休。
担任社会职务: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青年专修学院、浙江省团校特聘教授;浙江省青少年宫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杭州市家庭教育专家组组长。
编辑出版了《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现代校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与社会》、《留守儿童家长手册》等书刊。参与了两办有关文件(中办委【2006】4号)前期讨论稿修订和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定工作;主持编制了《浙江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杭州市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十二五”规划》、《杭州市家庭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为浙江省关工委、省老年大学编写孙辈家庭教育教材。
近十年来,在全国有关会议、浙江省内外(包括黑龙江)为机关干部、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共青团干部、校长、少年宫主任、教师、家长、浙大等大、中、小学生讲课、报告、讲座150余场。

张鉴清,男,上海知青,1969年4月下乡黑龙江省永丰农场二分场13连。现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电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加州大学(UCLA)化工系访问学者;美国南加州大学材料系访问学者。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学术委员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研究方向: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环境电化学、腐蚀电化学、电化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电化学制备与加工技术、计算机在电化学中的应用。主要从事电化学与腐蚀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子课题---合金热腐蚀的电化学评价的研究工作,该项目获1993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负责863课题“水下机器人的腐蚀与防护”的研究及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腐蚀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的研究;于1996-1998、2001-2003、2003-2005年分别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铝的表面活化及负差数效应”、“薄液膜下金属的腐蚀”、“铝锂合金剥蚀”等。目前,已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300篇。从八十年**始从事电化学阻抗谱(EIS)法

张梦新,男,汉族,杭州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位,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理事。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同江县乐业公社青年庄(现在的乐业镇青年庄)插队,从教小学开始,转教初中、高中;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4香港浸会大学讲学访问;2000.5台湾铭传大学访问研讨;2001.12香港树仁学院访问研讨;2002.10-11美国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等访问;2003.4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访问研讨;2005年5月,韩国岭南大学等访问研讨。
学术兼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理事。
出版专著《茅坤研究》、《中国散文发展史》(主编)和主编教材《古文苑精萃》、《中国文学》、《大学语文精典读本》、《中华古文精萃》、《长兴茶文化碑刻集》等10余种。
陈绍芳,女,1954年5月21日生,黑龙江肇源人,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二龙山农场)2营13连.中共党员,教授,1974年——1977年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学习,1977年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事政治哲学研究。现任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学术论文、著作:《人类理性的三维结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2期;《民营企业家从自利性向公共性展开的途径》,《管理世界》2009年4期;《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融合的哲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9期;
主要科研(含专利)、教学项目:公共政策效能非正常衰减机制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11年, 主持浙商公共行为及其文化意蕴研究,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年,主持社会性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治理的政策创新,国家社科基金,主要参与人。
主要奖项:1999年,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2等奖;2003年,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2等奖

张昭济,男,1947年10月7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杭州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原浙师大杭州校区主任、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院长,教授,美术教育专家。
1956年7月前 曾读私塾两年,幼儿园一年,自幼从父亲习字;1956年7月 福州市古楼去第三中心小学,曾任小学少先队大队长,从小喜欢画画、音乐,师从小学美术教师李松老师; 1961年7月 福州市第一中学 美术师从福一中特级老师林鸿翥老师,曾获市中学生素描一等奖,小楷书法一等奖,大楷二等奖; 1965年7月 因父退休举家迁往杭州定居,从读学军中学(原杭大附中); 1966年 “文革”开始,自学绘画,篆刻; 1969年3月 黑龙江省同江县一庄大队插队,主要从事小学教师工作; 1971年7月 黑龙江省同江县电影院任美工; 1976年7月 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曾任系学生会主席,国画主要师从王秀成教授; 1979年7月 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幼儿师范学校任教(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曾先后担任副校长、校长、院长; 2007年退休;
2008年,张昭济得到了他退休后第一个绘画任务。“浙江省首批文艺精品项目扶持画册《人文浙江 美术解读》人物卷征集作品,这之后张昭济又陆续创作了《蔡元培》、《陈鹤琴》、《毛泽东》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人物画,成为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的会员。当著名的国画家蔚晓榕看到了张昭济的画作时,曾感叹道:“浙江多了一个校长,却少了一个大画家。”
现为浙江开明画院画师,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

张宗和,男,1953年4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三团(红色草原牧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总商会特聘专家。
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评为教授。
多年从事区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研究,1989年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成果获浙江省政府一等奖。1996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地位、作用和健康发展研究》,2000年主持浙江省全国招标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与浙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研究》,2005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民营企业突发性劳资群体冲突的形成机理和预控机制研究》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突发性劳资群体冲突的形成机理和预控机制研究》,2007年主持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省社科规划立项重点课题《全面提升浙商竞争力研究》;出版著作5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成果获杭州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三项、浙江省邓小平理论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浙江省政府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民营经济、政治经济学。

王国臣,男,汉族,1950年生人,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原为黑龙江电视台导演,国家一级编剧;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教影视文学创作、电视文艺编导等专业课程。
1968年下乡黑龙江省苏家店农场,曾任宣传队队长,后调黑龙江省农场局黑河分局任文工团长并历任专职编剧、黑河地区文学杂志主编、黑河艺术学校校长等职。1986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宣传文教管理干部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业。1994年以前,发表文学、戏剧曲艺作品860余万字,出版《王国臣作品选》三卷、《广播影视文学脚本创作》;此后导演(撰稿)大型电视文艺晚会40多场,创作广播剧和各类电视文艺作品近百部。曾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黑龙江电视台大型节庆晚会导演200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被浙江传媒学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现任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学校重点科研机构“王国臣创造室”带头人。
王国臣治学勤奋,著作颇丰。1994年以前,发表文学、戏剧曲艺作品860余万字,出版《王国臣作品选》三卷;此后导演(撰稿)大型电视文艺晚会40多场,创作广播剧和各类电视文艺作品近百部,其中《云之南,地之北》、《关东人》、《龙腾新纪元》等晚会节目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6项,《地质师》、《追寻方志敏》、《历史的守望者》等广播剧获全国广播剧一等奖5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4项,全国“最佳编剧”,“最佳编辑”单项奖各一次。

张重辉,女,杭州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30团(江川农场),任宣传队员。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为浙江省声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协理事、杭州市声乐学会副会长、绿色浙江艺术团名誉团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教授。
1983年至今一直在浙江大学担任公共艺术教学,前后开设过《大学音乐基础》、《外国音乐欣赏》、《中外音乐欣赏》、《外国音乐剧舞剧欣赏》、《音乐剧艺术》、《视唱练耳》、《合唱艺术》、《歌唱艺术》等公共艺术课和通识课。其中有的课被评为浙江大学重点课程。
教授的学生张翎张振芳孔寒冰夏阳在全国青歌赛和其它大赛中获得优秀奖、银奖等成绩。曾在黑龙江省、浙江省和沈阳音乐学院多项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带领并担任艺术指导的浙江大学文琴合唱团在西湖合唱节、全国大学生合唱比赛、绍兴国际合唱节中获得金奖、银奖(国际)的成绩。曾获得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外国音乐欣赏》被评为浙江大学重点课程。

赵如松,男,1959年12月生,黑龙江省云山农场人,北大荒知青。本科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基本有机化工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教授。1996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石油学会会员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委主要荣誉称号2001年获“北京市群众性创新标兵”

周子炯,男,舟山中学1967届高中二班学生,浙江舟山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9团(597农场),团宣传队员。曾任浙江海洋学院建工系主任,教授、高级建筑师,著有《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管理手册》等多部论著。目前定居上海。

艾军,男,哈师大附中毕业,哈尔滨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苏家店农场三分场。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航空宇航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中国公路学会会员;日本土木学会海外学会会员

白 鹰,男,1954年生,宁波知青,1970年参加工作。原任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副主任。
1970年-1973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阿木尔区阿木尔公社7连支边,任副连长;1973年-1978年,大兴安岭阿木尔区团委常委、宣传干事;1978年-1982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声乐班学生,任系团总支副书记,班团支部书记;1982年-1988年,浙江省宁波市师范学校音乐教师、校长(1984年4月)。1988年-1995年,宁波市文化局副局长;1995年-2002年,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调研员(2000年1月);2002年-2006年,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2007年-2011年,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兼学生处党支部书记;2011年5月-现在,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副主任。
获奖情况:2006年、2011年,两次获得宁波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晨风奖”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宁波市高等院校第二届“育人奖”荣誉称号。2006年,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评为宁波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曹红锋,男,1947年9月生,上海人,1967届高中毕业生。上海知青,1968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现任中共嘉兴市委党校和嘉兴市行政学院哲学副教授,理论研究室主任和校刊主编,兼任嘉兴市美学学会副会长。
1968年9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独立二团(铁力农场)屯垦戍边;1975年9月于黑龙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党校任教,曾兼任办公室主任;1985年9月调到浙江省嘉兴市委学校党校任教,曾兼任理论研究室主任和校刊主编。1983年和1985年连续两届获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直机关"模范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浙江省委党校函授学院企业政工大专部评为"优秀教师"。论文《青年毛泽东的人生理想》入编于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探索--全国党风和用人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集》(二)、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社科文献·改革发展文论》,获浙江省党校纪念毛泽东诞生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三等奖;论文《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哲学思考》入编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获嘉兴市社会科学二等奖;论文《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入编于华龄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海潮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发展文论》,获嘉兴市"五个一工程"提名奖;论文《精神文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入编于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探索》,获全国党风与用人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曹知博,男,1956年6月12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知青,曾任嘉应学院美术系主任、嘉应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梅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嘉应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学科带头人、美术学院油画精品课程带头人、嘉应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客家艺术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等院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为梅州市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津贴人员。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在中央美院进修;1999年9月被评为教授,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油画系主任、美术教育系主任、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曾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水彩画艺委会秘书长、黑龙江省第九届全国美展评选委员会委员。2001年调入广州梅州嘉应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山的呼唤》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十月·北方山里的故事》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向远方》参加全国第二届教师画展获优秀奖。《乡情》在全省首先教师画展中获一等奖。《永驻心中的黑土地》在省北国杯画展中获金奖。《乡村日记》在“徐悲鸿油画精品”大赛中获银奖。《大地丰收之后》在省第四届青年美展中获银奖。《北方》在省第二届水彩画展中获一等奖。《东方奇观》在省第三届水彩画展中获一等奖。《祖国我回来了》在庆香港回归主题画展中获银奖。《秋分时节》在东三省现代水彩画精品展中获铜奖。由香港十三艺术画廊出版了《曹知博速写画集》。此外还出版《曹知博速写集》、《曹知博油画水彩画集》。

戴光中,原名戴光宗,男,1949年生,浙江鄞县人。浙江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宁波大学教授, 图书馆馆长。
1969年赴黑龙江省集贤县乡村插队务农;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历任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学员、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宁波大学文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先后担任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宁波大学"宁波帮"研究所所长,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人文社科版主编、校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负责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宁波大学执教的戴光中受市委宣传部委托,为"宁波帮"人士马临先生写传记。他开始转向"宁波帮"研究,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被公认为是这方面的专家.同时出版了《马临传》、《马鉴传》、《现当代宁波籍商海巨子》、《梦的追求―――张济民传》、《经营奇才―――张敏钰传》等有关"宁波帮"的专著。

赵静一,男,汉族,1957年5月21日生,黑龙江省大庆市知青,1973年参加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燕山大学产业集团副董事长。
1973.12-1975.06,大庆知青农场,知青;1975.05-1978.01,大庆石化总厂化肥厂 工人,团支部书记;1978.02-1982.01,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液压1977级工学学士,学生会体育部长;1984.09-1987.03,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研究生84级,工学硕士,研究生会主席;1988.10-1996.10,燕山大学教务处实验室管理科,副科长,河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1996.10-1998.10,燕山大学学位办公室副主任;1995.09~2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学博士;1998.10-2004.03,燕山大学研究生部党委书记,学位办副主任;2002.06-2005.03,燕山大学博士后;2004.08-2005.02,英国考文垂大学工程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4.03-2010.03,燕山大学产业集团党委书记;2010.03-至今,燕山大学产业集团副董事长。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0.jpg
李福亮,笔名初照人。1946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辽宁金县人,齐齐哈尔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长年从事新闻记者与文学编辑工作,文艺学、写作理论、新闻学等研究。曾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新闻记者、文学编辑、文学作者、文学月刊《北方文学》杂志社主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参与创办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担任该专业教研室主任。现任燕山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教授、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主任。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福安农场;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后历任齐铁分局昂立溪铁中、齐铁三中教师,《齐铁工人报》编辑,哈尔滨铁路局《前进列车报》编辑,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创研室工作人员,《北方文学》杂志小说组长、副主编、主编,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
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传记文学《历代名妃》、《摇篮里的巨人》、《缪斯的孩子们》(均为合作),文学评论《李福亮评论集》,古籍整理《清任谓长白描人物》等。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文学·影视》、《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个自由的精灵在歌唱》,随笔集《憧憬高贵》等。
燕山大学师德标兵。其当代作家评论集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与黑龙江省政府文艺创作大奖。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4项。在《人民日报》、《新闻传播》、《当代作家评论》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在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1部,承担项目2项,获得校级以上奖励、荣誉4次。
姜桂荣,女,汉族,1953年9月出生,山东省乳山县人,北大荒知青,无党派。原任燕山大学教授。
1977年-1983年,大学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专业,从事军工产品QQ561双向自卸特种汽车与QQ361汽车等产品设计与制造工作。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高等学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和机械结构设计工作,任燕山大学教授。
主讲本科生的技术基础课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工程制图;创研球式立体教学法,在校多次组织教学效果综评中连续获优。省级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与实践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3等奖1项;主编、参编教材4部。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和横向课题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3等奖1项、中机工业科技进步3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1等奖1项。主持完成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主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容器封头无胎冷旋压设备及工艺” 课题组与系列产品推广研设工作,项目组获机械工业部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4.jpg
卢秀春, 男,1954年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五团(庆丰农场)。原任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燕山大学工程培训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
1976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轧钢专业;1988-1989年任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金工教研室主任;1989年-1995年任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设计专业主任;1995-1997年任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二系副主任。
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5篇,主持、参加“2400mm封头冷旋压机研制”、“3000mm封头热旋压机研制”、“不锈钢钢筋矫直、滚压、抛光生产线研制”等纵横向科研课题多项,累积科研到款400万。

王明智,1953年4月出生于满洲里,1969年参加工作。现为燕山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1969年下乡在牙克石莫拐农场工作;1975年-1979年被推荐到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金属材料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且留在实验室工作。历任燕山大学国家级材料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亚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中心主任,河北省超硬材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金刚石工具工程中心副主任。
1995年获得机械工业部颁发的“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称号,1998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并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多年来从事超硬材料及超硬复合材料、特种化合物相关内容的科学研究,自1994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和完成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iC、Si3N4中介的亚稳态ZrO2超硬复相陶瓷),国家攻关项目(超硬材料镀覆技术)、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离子放电烧结PcBN物相行为的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SPS非高压条件烧结PcBN的研究(重点项目)、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组织与性能控制研究、SiO2-B2O3-Na2O结合的立方氮化硼超硬复合材料、机械合金化对多元粉体不平衡烧结过程的影响、机械合金化制备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及其解析对烧结行为的影响)及政府攻关项目(机械合金化提高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烧结质量的研究)等各类项目多项,为企业服务项目多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指导博士研究生8人。于1995年获得机械工业部授予的中国科技专家称号,于199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吴晓明,男,1957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齐齐哈尔知青,1974年参加工作。现为燕山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博士、教授。
1974年高中毕业后为下乡知青;1978年2月考入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系;1982年1月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1986年硕士毕业并获得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于燕山大学获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硕士学位;2000“机械工业部部属院校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教授;2001年与燕山大学获得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博士学位。2002年和2005年分别于英国赫尔大学(TheUniversityofHu,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与第一重型机器厂合作,获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
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机械工业部部属院校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秦皇岛市第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秦皇岛市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邓成玉,男,1950年9月生,1968年参加工作。学士,教授。现任燕山大学教授、图书馆党委书记。
1968年—1972年5月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1970年10月入党;1972年5月—1975年11月重型机械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1975年11月—1996年8月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计算机系、自控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管理工程系、社会科学部党总支副书记、校组织部长;1996年9月至今 ,燕山大学副教授、教授,信息学院书记、图书馆书记。

韩晓娟,女 ,汉族,1958年4月12日生,北大荒知青,197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燕山大学机械工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6年1月~1978年2月,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9团(绥滨农场)参加工作;1978年3月~1982年1月,燕山大学学生(就读本科);1982年2月~1987年7月, 教师;1987年7月~1989年8月, 讲师 ;1989年9月~1992年2月, 学生(就读硕士);1992年3月~1997年9月,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讲师 ;1997年10月~2002年9月,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2年10月~现在,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教授。
高良椒,男,浙江省台州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58团(红旗岭农场),任一校高中教师。1978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任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
高 敏,女,1957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祖籍辽宁省抚顺市,佳木斯知青。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
1982年哈师大艺术系毕业后,在佳木斯大学任教。1994-199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完成音乐学硕士课程学习。1997年由佳木斯大学艺术系作为人才引进调入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至今。2005年在南京艺术学院高访学者,师从伍国栋先生研究民族音乐学。2006年7月韩国首尔大佛大学教育学院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2011年任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侯广旭,男,1959年9月生于哈尔滨,1972年秋入呼兰三中,哈尔滨知青,1976年参加工作。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外语系(学院)教授。
1976年7月高中毕业下乡务农。1982年1月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留校任教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后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现哈师大)外语系; 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考入大连理工大学英语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87年升讲师;1993年晋副高;1994年5月-1995年7月国家教委公派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文凭。2000年南京农业大学外语系(学院)教授;2001年英语系主任;2004年南农大英语学科组组长,英语硕士点点长;2005年校文法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通讯评审专家。
已任教三十二年,自1985年在《山东外语教学》上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共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30多篇论文(多数是外语类期刊),其中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大学教学》等中文社科引文期刊CSSCI上发表10篇,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常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不包括CSSCI),在《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学报》、《江苏外语教学研究》等其它重要外语类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已招收过8届共32名硕士硕士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人。多次被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聘为各类项目专家评委等。
荣誉及获奖:1981年9月黑龙江省大学生书法竞赛二等奖;1988年9月获哈师大呼兰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6月获黑龙江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4年12月获曾宪梓基金会全国师专教师三等奖。2000年12月获南京农业大学华陟奖教金。
康志民,男,哈尔滨知青,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江滨农场),历任书记员、武装值班营(教导队)、作训股参谋,后被推荐上国防大学,任教导部主任,国防科技大学(前身为哈军工)继续教育学院院长(2003年6月至今),少将军衔。
楼松林,男,宁波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萝北县肇兴裕丰村。1982年毕业同济大学工业自动化系,分配到宁波大学理学院,曾任宁波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

刘秉钺,男,汉族,1948年6月出生于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中毕业,天津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任大连轻工业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
1968年9月18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4营(幸福之路分场);1982年1月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3年7月在大连轻工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1996年9月至1997年6月在华南理工大学由梁文芷教授指导作国内高级访问学者;
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化工系主任;2004年任大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馆长。
社会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造纸学会理事;中国造纸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轻工学会制浆造纸分会秘书长;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大连市图书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刘毅,男,1949年6月出生彰武县,1966届高中毕业,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大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1968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库尔滨农场);1978.3-1979.9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治系(史学学士学位);1979.9-1982.7辽宁大学(史学硕士);1995.9-2001.6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2.7-2003.7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7至今大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学术兼职:1998年至今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2000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1995年至今日本国学院大学特约研究员2000年;至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世界历史专业博士论文评审专家组成员;1998年至今教育部中青年人文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2003年教育部学位授权通讯评委(理论经济学)。

卢黄熙,男,佳木斯市高中毕业,佳木斯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公共基础教学研究部副主任。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1973年被推荐入中山大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师从于著名的哲学家杨荣国;2009年从部队退役,到中山大学任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2014年入选第一批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师资人才库专家,同时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会员、广东省哲学学会理事、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等。
主编出版《大学军事理论简明教程》、《马克思主义原理简明教程》、《现代思维方法概论》、《现代西方哲学概论》、《领导科学与现代管理》等著作,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吕广忠,男,1948年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佳木斯知青,1968年下乡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北京钢铁学院毕业,一直在大学任教。曾任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固体矿床开采工艺与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及企业单位委托的科研课题10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完成地方中小矿山工程设计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孟庆伟,男,1951年6月出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哲学硕士,原任哈工大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任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教授。
1968年下乡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一分场;1974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哈尔滨师范学校化学专业学习;1976年毕业后先后在哈尔滨市第98中学校、哈尔滨市第54中学校任教;197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1983年毕业获哲学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1998年后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在职攻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1992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晋升教授。
师从国内著名学者关士续教授,从1990年起即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视角下,开始从事关于科学技术学及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社会环境保障、中间试验、风险、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自主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都做过一定程度的研究。曾作为课题负责人、主要参加者参与并完成了若干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在核心以上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9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包括教材)若干部,在该领域有一定影响。数次获省级或准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及佳作奖(1994、1996、1998、1998、2004、2006)。
现任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教授,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原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曾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史、创造学等课程。其间多次获学校、研究生院教学一、二等奖(1993,1994、1996、1998、2004,2006)。
社会兼职: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论科学学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国平,男,1948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6届市东高一4班学生,上海知青,曾任苏州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社会学院院长、苏南发展研究院院长、现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负责人。
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8团(850农场);198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硕士学位。
已出版专著、教材、资料集等共7种,发表学术论文50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项。
主要学术兼职:国家教育部全国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江苏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高校历史教学研究会会长,苏州市历史学会会长。
王行,男,曾为黑龙江省汤原农场老六队(现在的第八居民组)下乡知青。原任广东汕头大学教授。

王兆明,男,1951年生,哈尔滨1967届高中生,哈尔滨知青。厦门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61团(创业农场)历任连队教师、拖拉机手、团汽车连驾驶员。喜欢运动,是汽车连篮球主力队员,乒乓球拍每天不离手。1974年9月推荐到哈尔滨电工学院工业电子技术专业学习,毕业留校;1986年调入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
1991年年来到厦门集美大学,2010年9月任教授;2011年退休,返聘本校独立学院任专业负责人。
吴云飞,男,1951年1月生,宁波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萝北县团结东方红村。曾于宁波大学任教,1992年9月晋升副教授,现任宁波大学法商学院81890光明俱乐部常务副主任、教授。

杨春时,男,1948年11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知青,曾到农村插队。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海南师范学院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兼任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出版专著十余部,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2年吉林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发起“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成为“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曾经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多项。在美学、文艺学领域有重大影响,建立了自己的“生存-超越美学”体系,发起“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成为“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之一,现从事“文学现代性”以及文学主体间性研究。
作为新时期以来成就卓著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杨春时先生始终站在美学、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艺思潮、现代性等学科领域的前沿,视野开阔,思想深邃,理论的敏锐和锋芒处处可见,他的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有目共睹,在新时期以来的美学界、文艺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获奖情况:国家级奖一项:《文化模式的选择》1988年获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优秀论文选”;省一等奖两项:1987年〈〈审美意识系统〉〉获“广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997年〈〈走向后实践美学〉〉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二等奖2项:1988年〈〈系统美学〉〉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2年〈〈艺术符号与解释〉〉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美学》获福建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其他: 2003年〈〈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获福建省社科三等奖、厦门市社科一等奖。

郑文龙 ,男,1950年1月生,籍贯浙江绍兴,杭州十二中1966届初三毕业,杭州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教授。
1969年6月18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0团(852农场)二营10连;1973年9月被推荐去长沙工学院上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长沙工学院改制后一直在国防科技大学任教。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程与试验》杂志编委会委员。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教授
专业领域:金属材料试验,参加过多项国家标准和计量标准的制定,为GB/T 7314-2005《金属材料 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22066-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JJF 1103-2003《万能试验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评定》和JJG 762-2007《引伸计》主要起草人。
现已退休。
叶元平,男,宁波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萝北县团结四队。原任宁波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1-1-2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拜读美篇。谢谢介绍。点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1-2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21-1-27 19:29
欣赏拜读美篇。谢谢介绍。点大赞!

谢谢关注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