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0-9-5 16:01 编辑
(五)航天战线的精英们 我国航天战线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北斗三号成功组网,探月工程挑战前人,宇宙空间站建设在即,火星探测正在开启,一次次发射,一步步跨越,一串串成功,中国进入了世界航天大国时代,走在了世界航天领域的前列。在这个英雄的群体中,在这个世界顶尖科技领域,也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曾经的北大荒知青,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透过他们的履历,不难发现一个独特现象,那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身,说明哈工大不愧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 今天,就让我们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一览他们的奋斗足迹,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为我们北大荒知青精英们而骄傲和自豪。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吴卓,男,汉族,1950年1月出生,湖北武汉人,北京知青,1967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3月入党,大学文化,1998年8月评为研究员,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他的父亲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1967年12月下乡到黑龙江建设兵团二师九团(绥滨农场)3连; 1973年10月在湖南长沙工学院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学习; 1976年12月在南京晨光机器厂18车间任技术员; 1980年2月在航天工业部二院四部二室任助理工程师; 1983年10月在航天工业部航天系统工程司任工程师。 1988年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系统工程司任主任科员; 1990年11月任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系统工程司副处长; 1993年6月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科研生产部处长; 1994年7月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科研生产部副经理; 1996年11月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人事劳动教育部副经理; 1997年1月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人事劳动教育局副局长; 1998年5月任航天工业总公司办公厅负责人; 1999年6月起至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00年6月至2005年2月兼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纪检组组长; 2004年3月兼任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 2005年2月兼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直属党委书记; 2005年9月兼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校校长;2006年2月兼任国际空间大学理事; 2007年9月兼任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上海航天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9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张邦宁,男,1946年11月出生于重庆市永川县,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清华附中预科。北京知青,1967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总设计师,研究员。 1967年-1978年,下乡黑龙江省绥滨农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9团28连); 1978-1982年,张邦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学习; 1982年毕业后,张邦宁开始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8研究所从事航天遥感器研制工作,很快成了技术骨干。从设计师、主管设计师、主任设计师。 30年来,他先后参与了从航天返回式胶片型遥感器到实时传输式遥感器等多种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研制工作,几乎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航天光学遥感专业的整个研究发展历程。张邦宁参与研制的多个遥感器运用在多颗卫星上,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资源一号卫星。此后,张邦宁又以副总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了资源一号卫星02星、02B星和02C星的研制,均取得圆满成功。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刘尔琦,男, 1957年生,哈尔滨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1968年下乡三年; 1978年高考进入哈工大无线电工程技术师资班; 1982年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航天高科技产业集团; 2007年任二院党委书记。曾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高级管理人才, 历任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技术员,航空航天部系统工程司主任科员,航天总公司科研生产部副处长、处长,航天总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华腾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社会兼职: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无人飞行器学会顾问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光电科技产业化委员会理事长 总装备部某技术专业组副组长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顾问教授等。 先后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型号总指挥,积累了丰富的型号研制、生产、试验、工程管理经验。组织完成了许多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成本工程等研究工作。出版《高科技企业整体式模式》、《汉英导弹词典》两部著作;组织研究《企业数字化建模与仿真》、《军工企业联合体构建模式研究》、《战术导弹武器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与应用》等课题,并作为第一完成人多次获奖;曾在《光明日报》、《瞭望》、《中国报道》、《中国经济导刊》、《企业管理》、《企业文明》、《国防科技工业》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 先后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二等奖,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防科技重大突破专项奖一等奖等荣誉。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徐博明,男,1947年出生于上海,1966届上海吴淞中学高三毕业生。上海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上海航天局研究所所长、副局长、现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四师41团(855农场)一连,25连,当过农工、矿工、木工,挖煤、种小麦、造房子……几乎什么都做过。1973年以后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978年高考入哈工大数学力学师资班机械系机械制造及工艺业自动化专业; 1982年毕业,分配到上海航天局; 1988年,参加国家举办的出国英语培训班。后来国家经委、航天部分别举办出国训练班,他又参加了一年半的培训,然后被派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在计算机自动化设计实验室参加计算机自动设计课题组。 2007年,已经60岁的徐博明从上海航天局副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作为风云二号总指挥更专心于“风云”。与其他的风云二号卫星相比,2012年1月发射成功的风云二号F星主要做了6大方面的技术改进。2007年,徐博明担任哈工大抓总研制的“试验三号卫星”的工程总师,又一次与母校的师生合作。卫星于2008年11月5日成功发射,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杨国权,男,1948年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原任中国航天建筑设计院(集团)上海分院院长。 1969年5月9日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60团(前进农场)工程2连,8月调到生产3连。1 0年中烧过锅炉,推过石磨[做豆付],伐过木,当过油料,另件保管员,操作过背负式喷药机,铁牛55,东方红100,75任车长。 1979年返城回沪; 现任中国航天建筑设计院(集团)上海分院院长。
王晓明,男, 1953年11月生于呼兰县城,哈尔滨知青,哈工大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控制与导航系统副指挥,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副所长,康拓集团公司总经理。 1980年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 198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工作。 1990~1995年作为东方红三号卫星、传输型卫星、资源卫星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的副指挥,组织完成了多种型号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产品的生产加工任务;完成了多项工艺攻关,解决了许多卫星控制系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多次查清并解决了为保证卫星控制级推进系统产品中的重大质量问题,为保证卫星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产品的研制进度和可靠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jpg 胥胜利,男,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9团(云山农场)10连。现任中国导弹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中国核工业第一、第二国际核工程指挥部设计总工程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常委、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垃圾发电项目中国区首席科学家。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郑文龙 ,男,1950年1月生,籍贯浙江绍兴,杭州十二中1966届初三毕业,杭州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任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教授。 1969年6月18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0团(852农场)二营10连; 1973年9月被推荐去长沙工学院上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8年长沙工学院改制后一直在国防科技大学任教。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程与试验》杂志编委会委员。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教授。 专业领域:金属材料试验,参加过多项国家标准和计量标准的制定,为GB/T 7314-2005《金属材料 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22066-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JJF 1103-2003《万能试验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评定》和JJG 762-2007《引伸计》主要起草人。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png 方 韧,女,上海知青,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1978年返城回到上海,后来又在日本“洋插队”。现任中国航天建筑设计院(集团)上海分院副院长。
国新杰,女,北京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4团(共青农场)8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高级工程师。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jpg 黄江川,男,汉族。1961年8月出生黑龙江省云山农场,江西省樟树市人,北大荒知青,1977年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国防科工委航天控制制导和测控系统标委会成员、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软件专家组成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可靠性专家组成员和嫦娥一号卫星软件专家组成员,研究员。 1977年7月参加工作,在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子弟校任初中数学教师; 197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师资班,学习自动控制; 1982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学士学位。之后,在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测试中心任助理工程师。 1986年毕业于哈工大微特电机及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8月被分配至502所工作,先从事惯性姿态敏感器研制工作,后又参加控制系统技术总体工作,历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 1997年,作为总师重点培养对象被推荐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个总师培训班; 1998年年底被选派到法国培训,学习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2004年任嫦娥一号卫星型号副总设计师。曾任总体室副主任、主任。现为国防科工委航天控制制导和测控系统标委会成员、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软件专家组成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可靠性专家组成员和嫦娥一号卫星软件专家组成员。他多次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院、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06年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jpg 金勇,女,1951年出生,北京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中国航天高级工程师。 1968年初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5团(七星农场)6队,后调61团4连任排长; 1969年代表知青,参加建国二十周年国庆观礼; 1970年入党,担任8连及加工连指导员; 1974年主动辞去任职,在服务连卖粮、照相; 1976年被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 1980年毕业回京,成为航天战线上高级工程师。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0.jpg 邵慰群,男,1966届老高三学生,浙江省台州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58团(红旗岭农场),任一校高中教师。1978年高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航天工业部第五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后成为高级工程师,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海峰,男,原上海新江机器厂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生,上海知青,1969年9月5日下乡至黑龙江省永丰农场,后调建边农场,先后在一连、电影队、宣传科工作,建边农场放映队队长。1979年4月病退回上海,分配在上海航天局空间推进研究所,现退休在一家民营企业发挥余热。
叶三豹,男,温州市二中学生,温州知青,1969年4月29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15团(宝泉岭农场),后任团宣传队指导员。原任航天部上海六三三所工程师,上实集团非洲总部副总经理。
祖起顺,男,哈尔滨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永丰农场,历任武装基干连战士、排长、二连连长、总场宣传科干事,1974年被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上学。毕业后分配到航天部,一直从事火箭、卫星的研制发射工作,直到退休。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jpg 艾军,男,哈师大附中毕业,哈尔滨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苏家店农场三分场。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航空宇航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 中国公路学会会员 日本土木学会海外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