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叶小舟 于 2016-6-30 17:49 编辑
抚今追昔说拔罐
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医家至少在公元 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现在拔罐疗法真正越出中医外科外治法的界限,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为针灸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疗法,则是最近数十年的事。其现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以几个方面: 一、创新,将拔罐疗法发扬光大 纵观历代拔罐用具,虽经数千年,亦仅只兽角、竹罐和陶罐、金属罐四种。现代,除了继承传统的拔罐用具外,已创制出很多新的器具,诸如玻璃罐、橡皮罐、塑料罐及穴位吸引器等。特别是玻璃罐及塑料罐,应用最广,似有取代传统工具之势。 在拔罐操作方法上,更为古人所望尘莫及。如以吸拔 的排气法分,有利用火力排去空气的火罐法,包括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等等;有利用煮水排去空气的水罐法;有利用注射器或其他方法抽去空气的抽气 罐法。如以吸拔的形式分,又有单罐、排罐、闪罐、走罐之别。另外,近年来,拔罐与其他穴位刺激法结合运用日趋增加,其中不少已成有机整体,如用中草药煎煮 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预行贮盛药液吸拔的药罐;在针刺过的部位或留针处拔罐的针罐;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刺破体表细小血管之后拔罐的刺络拔罐,等等。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上的改进和发展,有助于简化操作方法,提高吸拔质量,适应不同需要,扩大治疗病种,增进防治效果。 二、探索,适应症迅速增加 如前所述,古代应用拔罐法治疗的病症十分局限。近几十年 来,拔罐疗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所涉及的病症既有急性病症,诸如急性阑尾炎、胆绞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等, 也用于治疗某些为现代西医所束手的疑难病症,如牛皮癣、红斑性肢痛症、遗尿等。对其中不少病症取得了颇为独特的效果。 为了客观验证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大多数拔罐适应症都积累了较大的样本,以表明其的可重复性。如神阙穴拔罐治疗急性荨麻疹,近几年就有多家报道,总共例数达数百例之多,平均有效率超过90%。 三、深究,作用机理初见成效 拔罐为什么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长期以来都是应用传统的中医理论,主要是脏腑经络学说进行解释的。近些年来,人们开始采用现代科学主要是现代西医学的方法探索拔罐的机理,虽然工作做得还不多,但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 有的学者发现,拔罐所产生的局部吸力,可造成所吸拔部分的浅层组织发生被动性充血,有助于改善机体组织间的营养状况,调整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拔罐的局部刺激还可通过外周神经系统反射到大脑皮层,使其兴奋性增强,从而有助于病症的康复。 另有针灸工作者认为,拔罐疗法有自溶血治疗作用。由于罐内形成负压,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皮内出血,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进入体循环,调整全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最近,通过对实验动物模型(大白兔)臀部以药罐拔治试验发现,加负压组的动物131碘 的吸收率明显地高于未加负压组。表明,药物一方面可借负压使毛孔、汗腺等开放,药液的渗透可循穴位、经络而弥散,另一方可通过负压所致的局部瘀血,加强引 邪出的作用。从而达到新的生理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贮药罐的作用原理。总之,拔罐疗法无论在工具改革、临床治疗乃至机理研究在现代都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成绩。 但是也毋庸讳言,与刺法、灸法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穴位刺激法相比,拔罐疗法的研究,特别是较高层次研究,仍是薄弱的一环。还望海内外中医业内人士能够对此引起更大的重视,使这一独特的疗法焕发更为璀灿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