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维敏 于 2013-5-11 20:13 编辑
遗 爱 千 秋 ——谨以此篇献给我的母亲
母亲节来临之时,我痛彻肺腑的思念母亲……在此,我以一个母亲的名誉缅怀并致敬我逝去的亲爱的母亲。
2002年6月一个凄楚而又绵长的风雨之夜,深爱着我和我深爱着的母亲静静地、永远地走了。 因了母亲的离去,我的思绪常会处于飘然地冥冥之中。老人家瘦弱的身影、和善的面容、慈祥的笑靥常会在眼前浮现。每每回想起母亲生前那矍铄的精神,悦人的笑语,不怠的情致总会给我沉重的心引发无边的怀念…… 回望母亲平凡的一生,劳作、艰辛而又沧桑;感悟母亲生命的历程,善良、智慧而又勤俭。母亲以她的血肉之躯,以她毕生的虔诚, 倾其终生所爱,于家于她的儿女。 她纯然素朴的治家理念,,她真诚至爱的处事风范,她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她正直诚信的为人准则,都将作为历史的遗存,永远垂青在女儿的心中。 我要说,妈妈——您是我心中一盏永不泯灭的“长明灯”。
母亲——我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古人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母亲非为师者而是地道的家庭主妇。可在我由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中始终矢志不渝的认为,母亲——是我受益终生的第一任老师。 母亲生于清贫的书香世家,自幼喜读书爱学习。诸如《朱子家训》《千字文》《中庸》《大学》《弟子规》等四书五经类的典籍母亲悉数皆知并朗朗上口,几乎都能倒背如流。 在我刚刚读小学字尚认不全的时候,总会见到母亲的枕边经常放着一本或薄或厚的书。时常在我熟睡而突然醒来之时,就会看到妈妈正悄悄地躺在被子里手捧着书在读……那时,幼小的我总会莫名地思忖,妈妈为什么偏偏喜欢夜里读书呢? 是啊,那时的母亲既要八小时工厂上班,又要独自一人带着三个上学的孩子(父亲工作在外地),吃喝拉撒全凭母亲一个人照料,她哪里能挤出时间白天去读书呢! 记得在母亲78岁高龄时,一个周末的下午,我赶回母亲家去看望她老人家。当我打开房门走进她的卧室,第一眼便看到老人家正沉静地坐在沙发上,戴着一幅深度老花镜正全神贯注的看着书。我走到近前问母亲看的什么书?老人家将书摊开告诉我说《老残游记》。听了母亲的回答,看着母亲手中的书,我的眼眶不免有些发热发潮,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母亲患有较重的白内障,视力很差。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家每天还是孜孜不倦的读着喜欢的书。如此深奥的文言文,我看着有时都感觉费劲。而母亲不禁看,有时还会边看边给我们释义。母亲的行为怎能不让我这个做女儿的心生感动! 母亲读书十分认真从不走马观花。每次读毕后,会用一片自制的系着五彩丝线的简陋书签夹在书中做上阅读记号,每每如此,直至读完。 记得母亲在工厂工作时还自费订阅了当时国内仅有的妇女期刊《中国妇女》。不太厚的册子,妈妈总是认认真真的读过一遍又一遍。 母亲自费订阅《中国妇女》事虽不大,但在五十年代末期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举动。母亲的做法已经从传统意义上打破了旧时代捆绑妇女精神的桎梏,是一种求得精神解放的直接尝试。 母亲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在我懂事后的每一次回想,都会深深地为她感动。因为母亲的思想和觉悟已超前于她所处的时代,体现了新中国妇女政治的觉醒和对于文化的需求。 在母亲的不断引导和督促下,我很小便开始读书且兴趣越来越浓。在不断地读书中,我渐渐地明白了道理,丰富了知识,开启了智力,开阔了视野,逐渐地成长并成熟起来…… 回顾成长的历程,应该说,是母亲这盏引航的灯一直辉映照耀着我,作为我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施教我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可以说,我前进的每一步都倾注着母亲的滴滴心血,而前进中的我毎取得一个微小的进步,与我同欢同乐的更是我的母亲。
母亲——用至爱领我们走出饥饿 我曾经痛彻地领受过饥饿,在我成长的年代。 回忆饥饿,总会让我不寒而栗。诚如一位作家而言:“饥饿如同一只血盆大口,吞噬着我们的细胞和灵魂”。 我们兄妹的童年时代几乎是跟着妈妈一个人长大。记忆中从事铁路运输工程师的父亲好像永远工作在遥远的铁路新线,毎年只有春节时才能回家一次。由此,母亲成了我生命、生活中的唯一。 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上中学、小学、初小的哥哥、姐姐和我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特别能吃。加之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副食奇缺。国家每月定量供给的粮食紧紧不过是我们这个家刚刚够吃半个月的口粮,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几个半大孩子的基本饮食所需。成长中的我们几乎每天都处于半饥饿的状态。为了使我们少受饥饿的折磨,同样处于饥饿中的母亲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 母亲将不新不旧的被里几经剪裁(因为当时买布要凭布票),专门缝制了好几个方便携行的大口袋。每天下班回家后总要拖着饥饿而疲惫的身体到很远的荒郊野外去挖各种各样的野菜,记忆最深刻的当数曲麻菜、婆婆丁、苋菜、灰菜等等……有时还会趁人不备时偷偷地捋上几把榆树叶、杨树叶悄悄地塞满袋子(那时的人愚昧,还不晓得生态于人类环保之重要),然后沉重的一步步背回家中。 ……空空的肚腹,沉重的步履。母亲每天总要这样往返于野地和家中几次。但能挪动脚步母亲就决不闲着…… 挖来的野菜回家后妈妈将它们洗吧洗吧,便同玉米面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个绿茵茵的菜窝窝头,然后静静地等待着放学的我们兄妹几人。而捋回的树叶就不那么简单了。榆树叶还好,无需特殊处理即可与米面直接入食。而杨树叶则不行,一来因为它的质地如革较为坚硬,二来母亲也怕里面含有毒素给我们吃坏身体。所以每次都要将杨树叶放在一个大盆里用水专门泡上几个小时,待等杨树叶泡软且脱去苦味后,再将其煮烂拌在米面中做成干粮给我们吃。 在那饥饿的岁月里,每当我们兄妹几个饥不择食不管不顾地狼吞虎咽时,母亲经常会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们吃而自己不动筷子。待我们兄妹下桌后,母亲会用一些野苋菜或野灰菜(经过妈妈处理)拌点棒子面煮点糊糊吃了就算。 回想那个饥饿的年代,或许妈妈从来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为了我们的成长,为了成长中的我们,妈妈把所有的饥饿都留给了自己。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在那挨饿的年代里妈妈因很少吃到粮食,她的身体几乎总是浮肿,腿上一按一个深坑久久不起…… 记得有一次我突发高烧水米不进,就医后的第三天终于退了烧。看着一脸疲惫满嘴燎泡的我,妈妈轻轻地摸着我的头问我想吃点什么?我虚弱的嗫嚅着告诉妈妈说就想吃她做的不加野菜的棒子面窝窝头,妈妈听了后眼圈骤然红了……当我躺在床上从妈妈手中接过热气腾腾的金黄色玉米面窝窝头,伴着妈妈精心为我烧制的苋菜汤狼吞虎咽时,妈妈在一旁欣慰的笑着。在妈妈的眼中我看到了有晶莹水润的东西在闪…… 一生中无论是幸福抑或痛苦的往事,终始人刻骨铭心的不会太多。而这件事一直让我铭心刻骨没齿不忘。每每想起都会心痛到极致——为妈妈的辛劳付出,为妈妈的大爱无疆、…… 忘不了,在那饥饿的年代,妈妈不辞辛苦力克艰难为我们挖野菜捋树叶种庄稼遛土豆捡高梁拾玉米的幕幕情影…… 忘不了,为了不使我们饿晕在课堂上,母亲以她弱小的身躯,推着借来的不知超出她身体多少倍的手推车步行数十里,从哈尔滨很远很远的糖厂买回一坨坨参杂着泥沙草梗的甜菜渣子,经母亲细心处理后给我们蒸出的一个个甜丝丝的菜窝窝头…… 忘不了,为了儿女们上学的饥肠不鸣,母亲风里雨里披星戴月的轮镐开荒种地。镐下火星四溅,母亲挥汗如雨种庄稼的拓荒剪影…… 忘不了,每年冬天哈尔滨家中的菜窖里储藏的上千斤土豆和上百颗大白菜以及无数的红萝卜、绿萝卜还有胡萝卜。那是母亲拼死拼活不顾一切为我们储存的当饭吃的冬日口粮…… 忘不了,母亲每年秋末亲手串成的一串串干白菜、干萝卜片如同一根根大辫子在家中的窗楣上随风舞动; 忘不了,母亲经常彻夜通宵用擀面杖碾压用水泡发好的高粱米,以期扩充出一倍的实用价值的劳作场面; 忘不了,母亲每天为我们熬好的一锅锅香喷喷、热乎乎、绿茵茵的菜糊糊…… 忘不了,家中从春到夏,从秋到冬终日里弥漫着的沁人心脾的熏煮野菜的苦香味…… 忘不了——不知有多少的忘不了都随着母亲的离去而永久的定格为历史的画面。画面中母亲那饱经沧桑的生命历程和坚韧的生命意志将永远砥砺着我,并将遗存在我今生今世不能忘怀的记忆中。 亲爱的妈妈,您用一生的劳作、默默地付出为儿女们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您用生命之火,母爱之情点亮了儿女们心灵的天灯。在您最后一缕呼吸将近,行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冥冥中您是否听到了儿女们为您祈祷为您祝福的心声……
母亲——您赋予了我生命的多重品质 母亲从小领受生活的重负,备尝生活的艰辛,由此铸造了母亲的刚毅和坚定,培养了母亲的简朴和勤劳。 从懂事起,母亲就忙碌和辛劳在我一直的记忆中。同时我也被母亲的勤劳质朴、刚强坚毅所熏陶所影响,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中行有目标,做有方向。 在母亲逝去后的日子里,在我长久地对母亲的深切缅怀中,心灵中最为震撼和最为感激的不仅仅是母亲生养了我,更重要的是母亲以她淳朴的思想道德和仁爱之心赋予并培养了我生命的多重品质——比如正直、比如勤奋、比如坚韧、比如勤俭、比如踏实、比如自强、比如自立……都是母亲以她自身的行为于不经意间给了我引导和帮助,潜移默化中为我树立了榜样积累了准则,从而使我在未来的征途上能够直面社会直面人生。有效地规范了自我行为,历练了自我人性…… 母亲是平常人,总能以常人之心对待一切。也常督导我们要以常人之心与人相处,凡事以诚相待大度为怀。 母亲与人为善。长幼尊卑邻里友人从不争高下。用母亲的话说,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都象过日子一样,没有里表可分,走到一起就是缘分。 母亲是个喜欢做事乐于做活的人。在母亲看来人不做事不干活就无法打发日子。就在老人家去世的前一天,自己还拎着水桶握着墩布一丝不苟地擦洗着单元楼道的楼梯,尽管母亲已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母亲常朴实地告诉我,生活在人群中要多做事多付出不攀比才能立身处世,才能和睦往来。 母亲是个节俭的人。依母亲说,“吃不穷,穿不穷,节俭不到才受穷”。生活中母亲缝补浆洗,剪裤裁衣,搓绳纺线,绣花纳鞋,开荒种地……为我们耗尽了一腔心血。 母亲是个简朴的人。一辈子布衣素食粗茶淡饭从无奢求。家什器皿服装鞋帽旧的不坏绝不换新。母亲经常说:“现在的日子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但有一点,那就是——艰苦朴素的祖宗本性不能丢。 母亲是个坚韧的人。要做的事一定做到底绝不半途而废。母亲多次告诫我,没有毅力的人终究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尽管最终我也没成什么大气候)。但母亲禀赋的这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人文理念和人文追求,让我一直铭记在心。 母亲,您这些生命的品质有如历史长河中的波波微澜,如同潋滟的涟漪悄无声息地滋润和莹洁着女儿的心田。打从记忆的年代起,母亲淳朴正直的行为便在我心中刻下烙印,也曾不懈地鼓舞和推动着我走向人生的险关隘口……
母亲——真爱的永恒 感念母亲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历遍磨难,节衣缩食终生勤俭。无论是在贫穷的日子里还是不愁衣食的现今年代,母亲永远都是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不奢侈不铺张——吃在人后,穿可他人,无需享乐,不图回报。母亲用她一生的心血和满腔的挚爱抚育了我们后人。 望着母亲庄严肃穆的遗像,缅怀母亲一生的困苦艰辛,我泪洒衣襟…… 回想母亲缝补浆洗的过程,追念母亲操劳忙碌的一生,我倍感辛酸…… 亲爱的母亲,您虽是一位素常而又平凡的女性,是一位与寻常人的母亲一样的母亲,可在女儿心灵的丰碑上,永生永世镌刻着您不朽的碑文;在女儿眷怀的史册里永远垂记着您海一样的情深。 母亲——尽管春花秋月冬去春来您的爱早已无声,可您早已把您的爱提前透支给了您的儿女和您的后嗣子孙。我会永远地读您、懂您! 亲爱的母亲——您的爱将遗存千古,也必将光耀后人! 於2013年5月母亲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