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271|回复: 7

辛亥革命百年随感

[复制链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1-11-15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书香气华 于 2013-2-13 18:06 编辑

近代中国,风云变幻,辛亥革命,历久弥新。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到2011年的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胜利整整100年。
百年之际,我参观了武昌起义纪念馆、孙中山故居、黄花岗72烈士墓、中山纪念堂。观看了新闻纪录和电影、电视剧《辛亥革命》。

穿越百年时空隧道,弹去覆盖历史的尘埃,重温那段历史,对辛亥革命认识更加清晰起来,许多让我敬佩的志士活生生地站立在我的面前。对烈士们的牺牲奉献敬佩不已。

    我不会忘记:腐败的清政府面对外国列强,签出一串串辱国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仅一个瑷珲条约就割走中国地盘150万平方公里,仅一个辛丑条约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
    我不会忘记:孙中山在中国瓜分如列瓜的关键时刻,抛家弃子,有家不归,挺身而出,为共和奔走呼号17年,并为国家大局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
    我不会忘记:黄兴,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为革命把生死置之度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亲临一线,领导起义。
    我不会忘记:两年中各地连续举行了九次起义,次次失败,但志士们没有后退,前仆后继、矢志不移。
    我不会忘记:武昌起义被俘的刘复基等三烈士头颅挂在城门上的照片;成功刺杀安徽巡府的烈士徐锡麟被敌人刨腹食心肝的悲壮;女志士秋瑾“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走上刑场的从容;林觉民《与妻书》中“祝天下人爱其所爱,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的情长。。。。。
    我不会忘记:起义一次次失败,起义一次次举行,明知敌我悬殊,有去无归,壮士们怀揣绝命书,坚定上战场的豪迈誓言:“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死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
    我记住了一大串共和勇士的名字:陈天华,邹容、喻培伦、宋教仁、方声洞、林觉民、陈更新、彭家珍。。。。。。他们才华横溢、家境优裕、年轻有为。。。。他们为理想献身,悲壮惨烈,名垂青史。

    虽然辛亥革命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但其影响举世皆知。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凡是革命都是要流血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前进道路是无数先辈前仆后继,用鲜血铺就,得以把历史向前推进。 我们应备加珍惜,不忘先烈,团结奋进,走向复兴!

       辛亥革命的首义精神不朽!
       推翻帝制的革命精神不朽!
       开创共和宪政精神不朽!
      
                            郝志宏2011年11月15日随笔




                                                      摄影郝志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1-11-1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宝泉岭老顽童 于 2011-11-27 16:43 编辑


书香气华你好:盼望你早日回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陆华 发表于 2011-11-27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我们正在北京,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活动,整个天安门戒严。我们没能登上天安门城楼,但并不遗憾,以后还有机会。
        我们敬重辛亥革命的志士,他们流血牺牲推翻腐败的清朝政府。正所谓“虽然辛亥革命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但其影响举世皆知。“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凡是革命都是要流血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前进道路是无数先辈前仆后继,用鲜血铺就,得以把历史向前推进。 我们应备加珍惜,不忘先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边缘人 发表于 2011-11-2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边缘人 于 2011-11-27 17:32 编辑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对社会进步产生的推动作用,足以让后人不能忘记。作者的纪念文章充满激情,对投身革命的仁人志士崇敬之心溢于言表,只是,没有对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一下分析,使文章稍微欠了一点分量。
      网上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刻原因是: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其具体表现是:
      1.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2.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4.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上述弱点,是其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列强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的革命要求,但他们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异常软弱。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必然失败的命运。
      作者如果能将上述概括地写入文章中,该文会有更强的可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1-11-28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参加诸多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活动,深圳博物馆同时举办“辛亥革命百年”展览,可曾前往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1-11-28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锡麟之子,后来留学德国,娶到洋夫人,生女徐乃锦,嫁与蒋孝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1-11-28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庚子赔款,除了日本和苏俄,八国联军中的各国基本退还,成为清政府派弟子出国留洋的款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1-11-28 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革命的口号中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如今的鞑虏--满族,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当年的口号属过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8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