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大鹏影视

重发大鹏影视专稿245 读《返城前后》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1-12-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鹏影视 于 2011-12-13 20:20 编辑

重发大鹏影视专稿245        
                    
                     读《返城前后》




           在我读过的知青回忆录中,网名“革命同志”写的《返城前后》(可惜,随着前段时间网站的瘫痪,这篇文章已找不到了。希望“革命同志”能在网上重发),最让我唏嘘不已。
           从1968年下乡到1979年返城,11年艰苦的农场生活结束了。“革命同志”为什么“却全然没有一丝一毫高兴的心情”?——这既是全文的一个关注点,又是一个悬念。知青外的人想知道,知青内的人也想知道。因为世上没有两只相同的手印,这就是取证为何要按手印的原因。套用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经历的生活“人人相似”,遭遇的状况却“个个不同”。
           在狂热的年代,“革命同志”满脑子是“革命”是历史的必然。15岁的他的思维不可能不被“时代的潮流”所主宰。于是,他“满怀希望和憧憬”高高兴兴下了乡。
           如今怀念北大荒的知青,其实是怀念人生的起步和青春的岁月。事实上,“北大荒的生活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好”—— “革命同志”当然是指物质生活贫困、艰苦方面。平心而论,他并没有觉得北大荒多么恐怖,也没觉得那一段生活恍若苦海。因为知青得到了北大荒人的重点培养。参谋干事、连长指导员、医生教师、出纳会计,凡是重要的岗位都有知青的身影。
          全国几个大城市知青的思想、道德、观念、知识、信息汇聚到一起,生活上,吃在一起,彼此之间建立了同志加兄弟般的情谊。于是,渴望自己被理解、被信任、被关怀、被重用,他“放弃满脑子的歌与梦,面对严酷的现实”,“以苦为乐,以累为荣”。甚至“排哑炮我冒着生命危险不怕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寻找个人出路和价值的想法不可能不在口号和誓言中蔓延;坚定的信念也不可能不开始动摇。
“革命同志”看到了:“想尽办法返城成了知青们公开的秘密”。
          不用考证是“什么原因”、“什么办法”、谁“第一个”离开了乡下办回了城。让“革命同志”无奈的是“一次次参军、招工、推荐上大学,我们只是陪绑而已”。
          在返城的大潮裹夹下,“革命同志”也返回了城。
           “一夜之间没了组织、没了工作,待业的困苦、惆怅、屈辱时时困扰着而不能自拔”。我们都有这种感觉。正如一支歌唱得那样“老哥哥呀,老姐姐,多少年后我回到城市的大街呀,总也找不到青春的感觉……”   
          青春的感觉,火热的生活,沸腾的热血不仅留在了北大荒,更是长久地留在每个从北大荒走出来的知青的心里和记忆中。而且作为一个无形的标杆和参照物,每遇生活和社会的种种不顺和不如意,内心必然产生强烈的失落,甚至痛苦——这就是很多知青都会产生“革命同志”一样的“高兴不起来”的精神状态。
           回城生活,面对的不再是曾经离不开的热火朝天的战天斗地和相互交流的趣味与满足,而是“每天屈居斗室,彻夜不眠,精神的痛楚、工作上的失落”。  
            “吃父母的饭,这嘴难张啊!”
            找工作干,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革命同志”痛楚地展示了这样一个让人心酸的场面:“找点零活干。这里早已聚集着一大批待业知青,有男有女,有当年北大荒的连长、会计、司机、教师、医生、农工……站着的、蹲着的、坐着的,像一群散兵游勇、乌合之众,遭来的是饱受干扰的工作人员的白眼。此时此景酸楚、悲凉之感涌上心头,泪水盈满了眼眶。”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不在乎小打小闹。让人钦佩的是,“革命同志”不抱怨生活的境遇(抱怨也没有用),怀着“随遇而安”的良好心态,纵然在“随波逐流中,也“游”得更好,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请看:到基建工地挖地槽,工长命令必须两天完成,他一上午完工了。这比起北大荒修水利时每人每天几十方土来真是小菜一碟,工长怀疑地拿起铁锹瞪大眼睛看了半天(精彩、绝妙、透彻的描绘!);到建筑现场挑砖,工长命令必须供得上瓦工用料。他挑起装有五码的担子,行如风,稳如钟。这比起北大荒的抬大木、扛着180斤的粮袋上三级跳来更是小菜一碟;断钢筋是个不是技术的技术活,没有机械设备,一人用大锤砸断,这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抡圆大锤,一锤一个准确无误,在里外三层人群的叫好声中,“我俨然是一个走江湖卖艺的”——这真是男子汉、“纯爷们”的自嘲!
           老天饿不死家家雀儿,皇天不负苦心人。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小弟兄“革命同志”经过努力,终于有了一份工作。他最后的结论绝对是人生的箴言和命运的真理——“不易得来的东西自然十分珍惜。无论在工作中个人得失与否,领导要求如何,我都会认真主动做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也是北大荒回报给我的成熟工作习惯”。
        和“革命同志”有过几次接触,他送我一本《黑土魂》知青画册,我如获看家至宝,精心保存,轻易不外借。2010年哈夏期间他邀我由他参与策划的京哈“名山”知青在哈联谊、联欢会,我为他录了实况,也从头到尾欣赏了京哈知青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和他的精彩的致辞。有时间我会在网上发视频。如今,在网上又看了他几年前写的《返城前后》颇有感触,就急急忙忙写了这么多,算是对“革命同志”的致敬。顺便说一句,新闻的观念不在于是不是刚发生的——你不知道、没见过、没听说的,500年前、5000年前刚披露的都是新闻。希望在网上多看到给人以思索、启迪和振奋的文章——哪怕是旧作。


                      2011年4月19日大鹏报道
                      2011年12月11日大鹏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1-12-1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同志 发表于 2011-12-13 15:58
谢谢!大鹏对我的赞扬,无形中也是对返城后一部分有这样经历知靑的赞扬。再谢!!!附此文
               ...

生动的回忆,深刻的感悟。令人感动,值得赞扬。谢谢革命同志,谢谢大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2-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同志 发表于 2011-12-13 15:58
谢谢!大鹏对我的赞扬,无形中也是对返城后一部分有这样经历知靑的赞扬。再谢!!!附此文
               ...

尊敬的大鹏老师你好!读了《返城前后》,很心酸。对于知青运动的认知,我一直是充满阳光的心态,读了革命同志的经历,我感觉到了自己原来的思想很幼稚很不全面。也许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他那样的磨砺,对知青运动的思考过于片面简单化了。我感觉社会对我们知青真的很不公平。我们这一代知青真的很不容易。我们无力改变社会,但愿我们经历过北大荒历练的心灵,能够坚强地面对不尽人意的现实,过好我们后知青时代的生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2-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2-7 22:22
尊敬的大鹏老师你好!读了《返城前后》,很心酸。对于知青运动的认知,我一直是充满阳光的心态,读了革命 ...

不管什么样的事实、经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有时,“是非”也不是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鞋有没有问题,只有脚知道。而个人的脚是不同的。但正视现实是得当的。计较往事,甚至抱怨和后悔是没用的,这与回忆和思考是不同的。因为“变”是常态,“不变”是非常态。有德有才不用你,真诚善良不被理解,热情向上不被认可,相熟的朋友疏远了你,心爱的东西丢了,该轮到你的荣誉被别人受领了,该你应得的东西你却得不到,等等,都不必弄个是非酸甜。人生苦短。提起抗日,都说打了8年,长。可是你经历的忘不了的事仿佛发生在昨天,其实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比如咱们当年的下乡和青春沾满了泥的日子,不管离我们多远,都感觉近在昨天,近在眼前。看过你当教师的经历,没有及时回帖,其实我是很理解你的。记住我的“名言”吧:有时对就是错,错就是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2-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2-7 22:52
不管什么样的事实、经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有时,“是非”也不是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鞋有 ...

尊敬的大鹏老师你好!"有时对就是错,错就是对。" 太给力了!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复杂了,凭我那平面思维的定式,肯东应付不了对事物的认知。其实我的很多经力也都印证了你的见解,只是我很不善于总结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听君一席话,受益匪浅。再次感谢你在回帖中向我传递了如此深刻睿智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兰花 发表于 2012-2-13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2-7 22:52
不管什么样的事实、经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有时,“是非”也不是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鞋有 ...

大鹏你好!我在这里等于又看了一遍网名革命同志的文章,第一遍是在十几年前,我和他同是《昨日风雨路》的作者之一。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就如你所说:往事像昨天刚发生的,忘不掉,有些还刻骨铭心。我们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有好多人不如我们呢。谢谢大鹏把 好文章推荐给大家,我看可以由大鹏拍成不同于《年轮》的电视剧。革命同志境遇后来应该是不错的吧?问候你新春快乐!还在文化馆工作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冬菊 发表于 2012-2-1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菊 于 2012-2-14 00:37 编辑

            看了大鹏老师发表的革命同志的《返城前后》的文章,真是佩服大鹏老师的记忆。一篇好的作品真的能打动人心,也能让人深深的留在记忆里。
           革命同志重新发表的《返城前后》,是那么客观的再现了那个年代,我们知青返城后的艰辛,尤其是男同志。我记得和我同班的一个男同学在一次在聚会时心酸的和大家说:他返城后没有房子住,媳妇和孩子会娘家住了,丈母娘不给他好脸色,他在外面打一天的零工,晚上就住在火车站的长椅上,一睡就是半年。现在看了你的回忆才理解还有更多的战友都是这样的境遇。
          我们是体会了人生百味更多的一代人,所以现在才更珍惜生活,更珍惜生命留给我们的每一天。大鹏老师、革命同志让我们携手一起在夕阳的映衬快乐的生活吧,让人生更具色彩,让生命更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3-6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同志的感悟非常到位:
    “怀知靑的各种活动实际上
     怀念——失去的青春,
     回顾——过去的生活与工作,
     重温——那时同志加兄弟般的人际关系。
     知靑的坚苦奋斗,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诚恳务实的优秀品质是每时每刻,每朝每代,古今中外都用的着的。一定会发扬光大!”
      学习了,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1-1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靑的坚苦奋斗,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勤勤垦垦
  诚垦务实,的优秀品质是每时每刻,每朝每代,古今中外都用的着的。一定会发扬光大!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8 2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