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867|回复: 6

请各位哥哥、大姐帮我斟酌一下,多谢!!!

[复制链接]
小成子 发表于 2023-10-1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高歌,最近写了些散文,加上以前的旧作
,凑了百篇,想出本书,不知用哪个书名和开头好,请各位哥哥、大姐帮我斟酌一下,多谢!!!
                           第一个:《
逝去的记忆
引子
人老了爱回忆往事,或者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蹲在墙根晒太阳,抽袋烟,唠唠家常,以此消磨时光。转眼间,头发乌黑的我,从一个少年郎,变成了白发翁。回首往事,叹时光流逝,大有“弹指瞬间”之感。有时,我也想去蹲墙根,凑凑热闹。无奈身下的铁床对我太亲热了,牢牢地扯着我,不让我起来。50多年了,他对我总是这样。起不来就算了,好在冰城有两位知青大姐,送了我一个价值不菲的华为平板,闲来无事,趴在床上随手就能打上几句,不知不觉,竟凑了五十多篇;加上前几年写的,共九十余篇。不想应了那句老话‘集腋成裘’。这些记忆中的往事,正在逐年消失;把它挖掘出来合在一起,便是自己的人生轨迹。没人看也不要紧,算是自己在自言自语,或在发癔症。
第二个:《草叶上的露珠》
开卷诗
早上
草叶上挂了
一颗颗晶莹剔透
的露珠
有人说小草是仙子
把大自然
装扮得如此
美丽神奇
有人说
这是小草经历了
一夜风霜苦痛
流出的泪
01、从玩说起
小时候,我很爱玩。穷人家的孩子,可玩的东西很少。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爱玩的天性,也没有减少我玩时的乐趣。
打记事起,我就离不开玩具,几个玻璃瓶,一小堆沙土就够我玩上半天,把沙土装入瓶子,然后再倒入另一个瓶子,翻来覆去,乐此不疲。有一回,一个伙伴捉到一只小虫,大约有1厘米长,身上有硬壳,又黑又亮。他说这叫“磕头虫”,会磕头。我不信,他便把虫子放在指甲上,那个虫子果然“咔”、“咔”地磕几个响头。从此,我就迷上了昆虫;蜻蜓、蝴蝶、蜗牛、蝈蝈、蚂蚱、天牛……得到一只,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五岁那年,我悄悄地从家里溜出来,不知怎么到了附近的“西草场”(地名,店铺聚集的地方),见一家店铺前放着一只长方形的大木箱,里面有许多碗口大的乌龟,有的将脑袋和腿缩在里壳里,有的不停地乱爬。我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天快黑了,忽然有人拍了我一下,回头一看,是爸爸。爸爸说:
“你怎么跑这来了,叫我好找,回家吧。”
我不肯走,缠着爸爸要买一只,爸爸同意了。
我挑了一只最大的。回到家里,爸爸在乌龟壳靠近尾巴的地方钻了个孔,拴上了一根小绳,我每天牵着它在院子里玩,看着它爬,有时它钻进水坑里,我就一拉绳子,把它拽回来。伙伴们都羡慕死了。
一天,院里一个学生要借我的乌龟,说他要用龟尿治耳聋。我不肯,爸爸好说歹说,告诉我人家就借一个礼拜,我才答应。那时我并不知道一个礼拜有多长,第二天早上就要去把乌龟取回来,爸爸指着日历对我说,你一天撕掉一张,撕到第七张才是一个礼拜。接下来,我天天盼,苦苦等……乌龟终于回来了,我高兴得不得了。
过了几个月,乌龟死了,我难过得哭了。爸爸把乌龟扔到了房上,说以后下雨了,它就会活过来。于是,我天天盼下雨。然而,雨没盼到,天空却飘起了雪花。新年到了,爸爸见我整天呆呆地望着房顶,就给我买了一个空竹。
我很快就学会了抖空竹。空竹飞快旋转,发出一阵“嗡嗡嗡”的响声,像天上的飞机。一天,院里一个大我十几岁的哥哥,将我的空竹要了去,他说要“露一手”,给大家开开眼。他先来了个“撒地轴”,空竹像陀螺一样在地上飞快旋转地,接着,又来了个“张飞蹁马”,只见他抬腿扫了一下,那正在飞速旋转的空竹,突然飞起,落到他手的中竹棍上,继续飞转。最后,空竹又跳回线上。随即,又只见他到两臂奋力向上一扬,空竹嗡嗡响着,高高飞到空中,变成一个黑点。
“好——!”围观的人们一阵鼓掌、喝彩。
然而,叫好声未落,只听“啪”的一声脆响,空竹落到地上,碎了。我哇哇大哭,要他赔。大哥哥没赔我,只是用水胶把碎了的空竹重新粘合在一起。
空竹不响了,而且抖起来乱晃,我再也不喜欢它了。
后来稍大一点,见院里同龄的孩子,都在玩洋画。那是根据《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名著中的故事,印在硬纸片上的连环画,每幅只有火柴盒大小,一张七八寸见方的硬纸上,排列着几十幅小画,背面印着文字。许多摊床、小贩都卖这种东西,一分钱能买五幅。我买回家,用剪子剪开,像宝贝似的整天揣在兜里。父亲有空,就会指着画片告诉我:“这是周瑜打黄盖”,“这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而院里的孩子们却另有玩法:每人拿出五张或十张摞在一起,然后轮流用手掌去拍,使画片翻过去。当谁拍得只剩最后一张,就是赢家,这些画片就都归他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叫“赌博”。那时,可赌东西还有很多,如香烟盒、玻璃球、方宝、李子核、吃冰棍剩下的小棍……
我最喜欢的,是用冰棍剩下的小棍做手抢。先用二十几根做好枪筒和枪把,固定好,再用木头削个枪栓安上,一个可以发射小石子和小棍的手枪便做好了,小伙伴们拿着它互相射击,玩的可开心了。但,玩久了,也会生厌。这时最盼望的是,那些捏面人的、吹糖人的、耍耗子的……哪怕是补锅、锯碗、焊洋铁壶的到胡同里来,我都围着看。
一次,来了耍猴的,好多人围着看。那只猴子不但会翻跟头,会舞刀弄枪,还能学京剧中的角色,戴上纱帽、花脸等面具,在锣声中迈着方步走圆场。表演即将结束时,那猴子爬到竹竿顶端,学者悟空的样子,做了一个手搭凉棚向远处眺望的动作。
“好——!”人们大声喝彩,有的往场子里扔钱。
谁知这时,猴子在竹竿顶上洒了泡尿,浇到下面几个老太太头上,气得她们嘟囔着走了,看热闹人们一阵哄笑。
几年以后,不知为什么,这些走街串巷的人不见了,伙伴们眼巴巴的盼了又盼。有一天,院里几个比我大些伙伴说:“走,上天桥玩去。”
我曾听爸爸说,解放前那里有说相声的,说的都是荤段子,不让女人听。爸爸去听过一回,说的是:从前,有个赶马车的把式,家里有钱,老婆不生孩子,老婆怕被休了,就买通家里的佣人,一起来糊弄车把式。起初,她说怀孕了,让车把式和她分开睡。她悄悄往裤腰里塞衣服,塞枕头制造假象,欺瞒了一天又一天。到日子要“生”了,正好车把式没在家,老婆叫佣人买来一只刚生下来的小猪,将浑身的毛毛刮洗干净,然后像婴儿一样包裹起来。第二天,车把式回来了,佣人给他贺喜,说太太生了个“大胖小子”。车把式乐坏了,忙把孩子接过来,亲了又亲。这时,他觉得下面有什么东西在动,打开一看,又惊又喜,说:“嚯,真是我儿子,带着鞭子来的!”
听相声的人们哄堂大笑。有人发现,有个赶车的把式抱着鞭子,也在听,还呲牙笑呢。人们顿时明白了,说相声的在骂那个听相声不给钱的把式。于是,人们笑得更凶了……
我四岁时,东北的伯父来北京,带我去过一次天桥,我只记得那里很远,好玩。十岁左右时,在玩心的驱使下,我随伙伴们又去那玩了大半天,居然没有感觉到累。
在北京,天桥热闹好玩是出了名的。里面的店铺和棚子一座连着一座,拉洋片的、变戏法的、打把式的……各种杂耍,还有摔跤场、剧场、大大小小饭店、各种小吃,令人眼花缭乱。
我爱看变戏法的,一个秃顶,瘦瘦的老头,拿一颗龙眼大的珠子,往耳朵上一拍,珠子不见了,用手指一挖,却从另一只耳朵里抠出来;再往头顶上一拍,又从嘴里吐了出来。他拿一个鸡蛋放在地上,用碗扣住,敲几下锣,然后将碗翻开,鸡蛋就变成活蹦乱跳的小鸡;有一回,我看过表演“大变金钱”,取十六枚大号的铜钱用细绳穿上,抓住绳子两端来回“逛荡”几下,那铜钱就变成了金钱;还有一回,我亲眼见到他把一团纸塞进嘴里,片刻过后,竟呼呼地吐出了一尺多高的火苗……
大一些的伙伴,喜欢看摔跤和打把势(练武)的。打把势的是个的大胖子,叫“吴昌印”,四十来岁,领着他的三个儿子,在那舞刀弄枪,没有什么精彩。看过多次,只给我留下一个印象,那个大胖子能同时拉开六张弓。老北京有句老话:“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看来不是空穴来风。
时光流逝,四十多年过去了,不知故乡的天桥,今天成了啥模样……
02、最坏男孩
我敢说,如果评选全国最坏男孩,这第一,非“八戒”莫属。
请不要误会。这里的“八戒”,不是《西游记》中的,是我儿时邻居家的一个男孩。他姓孟,名国宏,属猪,长我四岁,壮实得像头牛犊,从小到大,不知啥叫生病。国宏长相欠佳,脑袋左右扁,前后长,大勺子;小眼睛,嘴唇很厚,而且外翻。伙伴们都怕他,当面叫他 “宏哥”,背后都叫他 “猪八戒”。
我们在一个院里住了十几年。不知怎么论的,父亲让我管国宏的爸爸叫“大爷”,而国宏称我父亲为“二姑夫”。
打我记事起,三天两头有人找到孟家告状,不是说“小宏”把张家刚会走路的孩子打哭,就是往李家的酸菜缸里扔了死耗子,再不就是跟在七八十岁的小脚老太太屁股后边,学人家走路。有一回,一个过路的哑巴找上门来,哇哇大叫,用手比划,说小宏骂他。当时我只有五六岁,非常纳闷,哑巴听不见,这怎么可能?大一些的伙伴告诉我,在地上画个圈儿,吐口吐沫,再踩一脚,就是骂哑巴。
惹了祸,少不了要挨他爹一顿胖揍,先是巴掌,后来发展到皮带,乒乒乓乓。小宏不愧是“天蓬下凡”,天生的“滚刀肉”,挨打从不哭喊,也不告饶,倒是他娘比打了自己还难受,哭哭啼啼,踮着两只小脚,用浓重的“老台儿”口音骂他老伴:   
“老东西,儿子是我生的,不用你管!今儿个,豁出这条老命,我跟你拼了……”
后来稍大一些,伙伴们给我讲了一个小宏给他老娘喝尿的故事:
小宏八九岁时,一天早上,孟大爷、小宏的哥哥和姐姐,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都走了,孟大娘也拎着篮子上街去买菜,家里只剩下小宏一个人,还在“沤被窝”。这回他不是不想起床,无奈又尿床了。等家里人都走了,他连忙穿好衣服,随手把地上,装着半盆尿的尿盆塞进被窝,然后若无其事地穿衣下地,刷牙洗脸。孟大娘回来了,动手叠被。一拉被子,半盆尿,全翻扣在床上……大娘叫苦不跌,他却在一旁哈哈大笑——把老娘瞒住了,我没尿床!
打那往后,孟大娘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地上的尿盆端走,免得儿子“作妖”。
几天以后的一个早上,家里的人都出去了,小宏还在沤被窝,来尿了,找不到尿盆,顺手抄起桌上的茶壶,尿在里面。然后穿衣下地,而且,破天荒地叠好了的被子。
不一会孟大娘回来了,小宏捧着茶壶亲亲热热地说:“妈,你累了吧,我给你沏了一壶茶,还热乎那。”
“都说俺宏头没出息,这不挺懂事吗。我早就说咧,树大自然直……”孟大娘高兴得不得了,接过茶壶,仰脖喝了一口,吧嗒一下嘴,觉得不是味儿。儿子扑哧笑了,说:
“妈,那是我刚才撒的尿。”
我五六岁时,有时不听话,家里保姆奶奶就吓唬我,“小心夜里鬼掐你!”那时北京城里经常停电。一停电,院里大些的孩子就缠着隔壁的教书先生讲《聊斋》,神仙鬼怪狐狸精什么的,我总去听,听完又害怕,大白天都不敢一个人呆在屋里,走路时总回头,怕有鬼跟着。
一天晌午,我和比我小一岁伙伴大周,正在院里玩耍。小宏溜到我跟前,坏笑着说:“你不是怕鬼吗?我告诉你一个招儿,以后就不怕了。”我问什么招儿,他说你没听《聊斋》里神仙老道都能降妖捉鬼吗?你变成神仙,以后就不怕鬼了。我忙问怎么变,他说我只告诉你一个,你可不许告诉别人,然后,趴在我的耳朵上说,吃了金鱼就可以成仙,并起誓他如果骗我,不得好死。
我深信不疑。正好隔壁教书先生、即大周姨夫家的鱼缸里养着几条金鱼,大周也想跟我一起成仙,我俩一人抓了一条,放在嘴里咬了一口,鱼鳞、肠子弄了一嘴,而且很腥,不好吃。我忽然想起大人们给猫喂鱼前,先把鱼放在火炉上烤干,然后揉碎拌在猫食里。于是我就和大周一起,把一条条金鱼放在火炉上烤干,统统吃进肚里。再后来就是等着成仙。
那天晚上,睡梦中我被保姆摇醒了:“今天作啥妖?人家找来了,说说吧。”我揉揉眼,睁开一看,只见大周的二姨凶神恶煞般站在床前,看样子要把我吃了。这个二姨非常了得,腰粗得像水缸,大腿粗得像柱子。两口子吵架时,脾气一上来,敢老公骑在身下乱拳捶打,院里的孩子们背地里都叫她“母大虫”。
“说,我家的金鱼哪去了?”母大虫喝问。
“我和大周烤着……吃了。”我战战兢兢,只得如实招认。
“我问大周,鱼哪去了?他说让你俩吃了,我还不信……”母大虫一把将我薅出被窝,“有这么祸害人的吗,啊?你爸成没工夫,今天我替他管管你!”
我被吓哭了,抽抽嗒嗒地说:“我听小宏说,吃了金鱼能成仙……”
听罢,母大虫脸上怒气消了,说:“老孟家这个鳖犊子,都‘作’出花了,明儿个,我找他爹算账!”
第二天,母大虫的账还没算,八戒又惹祸了:
先是把邻居郑姥姥放在院子里的烧火通条烧热,然后悄悄放回原处,烫伤了郑姥姥的手。尔后,一位走街算命的盲人,拄着马竿,一手打着挂在手腕上的小锣从大门外走过。他笑嘻嘻迎上去,对人家说:“先生,有人算命”。
“噢,哪啊?小朋友,领我去好吗?”
“行!”
八戒牵着算命先生的马竿,进了大门,奔向后院。
“如今新社会,小孩都变得懂事了……小朋友,你真好,太谢谢你了……”算命先生跟在后面,嘴里叨叨咕咕,不料前面的八戒,却仰着脖子唱起来:“拉瞎——拉瞎——拉到河里喂王八……”
“小朋友,不要这样……”算命先生连忙制止,可‘八戒’哪里肯听,为了生意,算命先生只好忍气吞声。
到了后院,进了一道房门,前面忽然没声了,“请问哪位要算卦呀?”算命先生问了一句,没人回答,一股难闻的臭味钻进鼻子,他伸出马竿四面一探,发现被领进了茅房,而刚才领他进来的那个小孩,早已溜了。
算命先生被气疯了,站在院里破口大骂。
孟大娘和院里的大人们闻声出来,又是劝说,又是赔礼,好不容易才将算命先生劝走。
这天晚上,孟大娘向老伴告了儿子的状,同时来告状的还有几个邻居。
邻居走后,‘八戒’挨了一顿有生以来最严厉的教训,孟大爷打累了,怒气未消,最后竟在儿子肩头狠狠咬了一口。
‘八戒’从家里逃走了。孟大爷咬牙切齿地说:
“谁都甭别找他!让他死在外头,省心!”
第二天上午,家里没人时,“八戒”溜回来了,撬开家里的门,进屋找吃的,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盆正在发着的白面。他捅开炉子,放上饼铛,抄起油豆瓶,咕嘟咕嘟,半瓶油全倒了进去,然后抓出一团面,按在饼铛里……不一会几张油乎乎的发面饼烙好了。他吃了一张,剩下的揣进怀里,转身要走,看见了凳子上的面盆,气呼呼说:“他娘了个‘攥’儿的,不让我吃,你们他妈的也别甭吃!”话到手到,一铲煤面子倒进面盆,又用煤铲‘揣古’了几下……
从那以后,孟大娘告一次状,八戒就挨一次胖揍,孟大爷上班后,八戒就在家里作一通。有一回,孟大娘气得坐在院里,嚎啕大哭,指着儿子用她那独具特色的“老台儿”话骂道:
“你这个汗憋的!你这个生大疔的!俺老孟家,咋出了你这么个孽种……”
八戒在一旁呵呵笑,随口应道:“你们老马家好,你娘家兄弟,偷俺老孟家的驴,牵到市上给卖了!”解放前,孟大娘娘家穷,有个兄弟不争气,确实干过这事,不知咋被儿子知道了,俗话说“家丑不能外扬啊”。
孟大娘脸都气青了,啪啪啪,一下接一下扇自己的嘴巴,随后又呜呜大哭……
说八戒一无是处,也不尽然。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八戒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孟国卿学习刻苦,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后参军,后来成了解放军某部雷达排的排长;姐姐孟国春学习也很刻苦,无奈天资欠佳,初中毕业考高中无望,进了“教师速成班”,毕业后被分在陕西巷小学,教一年级。
一天晚上,姐姐国春回到家里,不吃饭,总是哭。孟大娘问了半天,女儿抽抽嗒嗒地说:“教书这碗饭我吃不了……班里有几个闹将,我管不了,尤其那个带头的叫邓金宝,他一闹其他就跟着闹……”大娘好一顿劝说,女儿才勉强吃了几口饭。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第二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八戒的姐姐国春,在校门口正叮嘱学生们回家路要上小心,认真完成作业……那个叫邓金宝的同学突然怪叫起来,几个同学立刻跟着起哄,国春正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八戒不知从哪窜出,抡圆胳膊,对着那个调皮的学生就是一巴掌。那孩子应声倒地,鼻口窜血。
孩子挨了打,家长不干了——谁知那孩子的父亲是北京市公安局某处的处长。他驱车来到学校。结果,八戒的姐姐被学校开除了。
街道办事处给国春重新安排了工作,在和平门外延寿寺街副食店当售货员。由于她工作认真,态度好,对顾客“百问不烦,百拿不厌”,一年后,被评为北京市的“五好店员”,大幅照片上了《大公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了她的讲话录音……接着,好事成双,报为媒,在北京部队服役的一位解放军连长,跟她结为伉俪,次年他们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我们所住的大院被一家工厂征用,全院住户搬到了香炉营。没过半年,那里又被某机关看中做了幼儿园,全院居民被分散到个各处。我家搬到永光寺,孟大爷家搬到了海北寺,两家离得很近,有时逢年过节,也互相看望一下。
又过了几年,我们全家迁到东北,孟大爷一家不知去向,从此失去联系。如今孟大爷、孟大娘恐怕早已不在人世;“天蓬”哥哥若健在,该是近八十岁的人了。
                                      
03也,命也”
儿时,隔壁的教书先生,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对兄弟,嗜赌如命,家里的东西都输光了。有一天,老娘死了无钱发送。哥俩一商量,决定到五十里外的舅舅家去借。舅舅是个风水先生,将两个外甥臭骂一顿,拿出些银两,说:“你俩先回去,把该用的东西置办齐,我今天有点事处理完,明天一早准到。我给你娘选个好地方,将来你俩也能有点出息。”
哥俩从舅舅家回来的路上,遇到个赌馆,有些人正在那里赌博,不禁又犯了赌瘾。不到半天,二人把舅舅给的钱输得精光,这时才猛然想起,家里的老娘还没发送;害怕舅舅来了责骂,连夜回家,找了一领苇席,将老娘卷巴卷巴,扛到山上埋了。
第二天早上,舅舅到了,进屋就问:“人呢?”
俩外甥说已经发送了。舅舅一听火了:
“告诉你们了,今天一早我准来,你们着哪门子急呀!……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舅舅!”
哥俩只好哄骗他说:“舅舅,您别生气。天气这么热,路又不好走,我俩怕到时候您老来不了,娘的尸首放坏了……”
“葬哪了?领我去看看。”舅舅说。
哥俩将舅舅领到娘的坟前。舅舅前后左右看了一阵,怒气消了,说:
“是个好地方,只是此地不宜不用棺椁安葬,后人发迹得慢。”
哥俩一听连忙跪倒:“舅舅,不瞒您说,我俩用的正是苇席。”接着说出实情。
舅舅听罢,气消了,叹了口气,说:“运也,命也。下去吧。”
没了老娘,后来房子又输掉了,哥俩一核计,得找个吃饭的地方,于是辗转到了广东。那时正是鸦片战争时期,朝廷招募水军,哥俩就一起当了兵,守卫海防。一天夜里,轮到老大站岗,他迷迷糊糊地老打瞌睡,把手中烟袋锅往身边的大炮上磕了磕,想再抽一袋烟提提神,不料点着了炮捻子,只听“轰”的一声,惊天动地,大炮响了。营里忙派人下来查问为何开炮。站岗睡觉,擅自开炮,要军法处置。弄不好要杀头。老大忙撒谎说:
“我看见远处来了敌舰,害怕袭击我们,来不及报告,就先开炮了。”
天很黑,远处什么也看见。营里忙派人驾着小船出去打探。天快亮时,打探的人回来了,说昨天夜里确实来了敌舰,他们本打算来偷袭,见咱们的炮响了,误认为偷袭已被发现,又悄悄退了回去。
这下老大立了“大功”,后来不断提升,最后当了总兵。教书先生说,这是真事,而且说得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可惜我那时太小,都没记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23-10-19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歌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笔耕不辍,令人敬佩!
祝高歌大作早日付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10-1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高歌大作早日付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成子 发表于 2023-10-2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23-10-21 12:36 编辑

谢谢刘文喜和章文兄的美好祝愿,小弟也祝愿两位兄长健康,快乐,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成子 发表于 2023-11-5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23-11-5 07:55 编辑

   a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成子 发表于 2023-11-17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23-11-17 17:55 编辑

《倾斜的小船》目录
01, 初 到 冰 城         02, 省漫画会领导来访      03, 搭 炕
04, 阿城漫展            05, 房东变卦              06苦 熬
07, 百年不遇的大洪水    08, 挨 饿           09, 他乡遇故知
10, 友情似火         11, 心中有了希望      12, 申办商亭
13, 艰难的审批商亭   14, 房子漏雨了        15, 海外来客
16, 做 商 亭         17, 山雨欲来          18, 安放商亭
19, 修商亭           20, 小店开业          21, 失  窃
22, 报 案           22, 有理打输了官司     23, 法院开庭          24, 有理败诉
25, 得道多助         26、煤气中毒         27、二审开庭
28、除夕夜           39、团圆饭          30, 大学生来访
31、先行裁定         32、二审开庭         33、 好事成双
34、携手并进         35,二、陪同北京知青网姜成武一行看望知青保尔高继成
李再林
今天是哈尔滨知青联谊会最忙的日子。刚刚在哈尔滨火车站接到杭州知青歌舞团曹伯平一行参加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战友,把他们送到上游街的酒店,我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和美丽与茶茶陪同北京来的北京知青网的董事长一行前去看望居住在顾乡的知青保尔——高继成。茶茶开车,在龙门大厦接到姜成武一行7人,加上两台出租,一起奔向高继成一家居住的小屋。
提起高继成,他的不凡事迹在哈北网尽人皆知,不少的知青战友都到过他家慰问学习。他的自传体小说《苦成子》在哈北网连载,震撼感动了多少人啊。我是他的忠诚粉丝,我们在网上成为交流思想与感情的朋友,可我今天才第一次去他家。这真得感谢北京的客人,使我有了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

     我无法控制我的感情,当我握住横躺在小床上的高继成双手说出我是谁的时候,他的惊喜与激动,让我顿时热泪盈眶。面对着一个躺着的兄弟,一个用了一生的苦斗证明自己永不沉沦的生命,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除了由衷地钦佩与感动,只有那随时要滴落的泪水了。
今天的主角还是北京的客人,第一次认识姜成武其人,知道他是知青名人,一个肯于奉献与务实的人。他在2008年就关注高继成的问题,并为之做了鼓呼之事。他的办公室主任李丽华介绍说,他把大部分收入都拿出帮助困难的知青,到了几乎令人不解的地步。如果真的如此,实当引为骄傲与朋友。
在北京朋友围着高继成唠嗑的时候,我有机会接触他的妻子和孩子。这是那个躺着的“巨人”的又一杰作与骄傲。如果没有义无反顾用健康的身体照顾英雄的妻子,没有懂事活泼品学兼优的13岁的女儿,他是无法坚持到今天的。就是在6月初,妻子不慎摔伤,行动不便,在二十多天里,一家人天天顿顿吃女儿买回来的包子。终于可以做饭了,妻子让丈夫吃多了点,竟然引起他的胃肠感冒,连拉带吐。坚强的“小成子”无法去医院,竟然用“辟谷”的方式,一连6天没有吃饭,居然好了。这种奇迹般的事情只能发生在高继成这样的人身上。他才是真正的保尔,真正的知青英雄。
不得不说的是,本来响晴的天,我们到高继成的家时突然大雨飞临。我们本想尽快离开,不要让高继成与家里感到太累,可雨就是不住,热心善良的妻子和女儿,给大家切西瓜,递香蕉,大家感叹,这是上天也要多留我们多嘮一会啊。
感谢美丽与茶茶,又照了许多像。回来时,我故意拿了一把伞,为我再去那个小屋打下伏笔。今天我想给孩子钱,母亲和女儿坚决不收,无奈。但我的心,却是那么明亮,那样温暖。
正是:
岂止吃惊泪满眸,
坚贞苦斗震杰豪。
知青保尔堪珍重,
永不沉沦万古骄!

(完)小店被封         36, 小店失火   
37, 再次搬家     3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访39, 准备告状     
40, 进京上访          42, 在国务院接待站     43, 女儿入学         
44, 去密山法院立案45, 鸡西立案受阻         46, 明争暗斗         
47, 撤销律师代理资格  48, 激烈交锋         49,  焦急的等待   
50,活佛相助         51、住进上访村       52、见到了梁大姐     
53·活佛显灵          54·终于下了判决     55、回到哈尔滨      
56、天下知青是一家    57、联名上书发挥巨大作用   58、尾   声      
59、其他             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胸有朝阳 发表于 2023-11-2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写的几篇文章,文笔不错。用纪实的方式写下一生的经历,留作纪念也不错。个人看法第一好,真实的想法,耐看。
祝你早日完成出书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2 2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