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408|回复: 0

【转帖】知青五十年祭

[复制链接]
雪莲花 发表于 2018-11-21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莲花 于 2018-11-24 11:30 编辑

      “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让"知青"的含义回归到原点,让我们在那里,静靜地倘佯在自己的田园里,渐渐抚平旧日留在心头的伤痕,融入新生活,新时代。
----------------------------------------------------------
       知青五十周年祭

       知青,它的含义在近半个世纪里,不断被填充,发酵,早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公众影响日趋广泛。甚至传说以“共和国第三代牺牲者"为由,预期国家将参照老红军解放军志愿军待遇标准,给这一特殊群体以相应经济补偿。
      其实,与共和国同期的其它子民相比,知青并没有遭受过特別的苦难,也没有格外的历史性贡献。最大区别在于:知青经历了一个时代中,特有的巨大精神和物质落差。曾经狂热激进的思想信仰和当年的温饱生活,在一次又一次叛逆倒戈下,和一年又一年贫困无望间,从巅峰跌入低谷,逐渐消蚀掉早年的光环。正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沟壑,触发了知青群体敏感的特质。
     人们开始反思,並重新审视这个充斥矛盾和迷惘的世界。南叶(辛)北梁(哓声)为代表的知青文化先驱,以"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等力作,最早描绘了处于蜕变中的自身形象。尽管他们的笔下人物依然充滿理想,仍旧怀着清教徒般救赎原罪的心理,寻求归宿和方向。而隐伏于作者思想深处的潜意识流,已经开始为知青的过去,谱写一曲悲壮的挽歌,並藉以暴风雪的渲染,启迪不确定的未来。
        时代在变。知青,作为时代的产物,那种工不工,农不农的特立独行社会群体,注定要成为过去式。人们开始转换视角,重新认识生活,逐渐学会用大众的思维和行动,适应着社会的各种变革。当兵,上学,招工,临时工,个体户等等出路,亦纷至踏来。政治家可以很快创造一个社会群体,同样也可以很快用政策瓦解掉一个非正常的群体,使其回到原有的社会组织机体中去。说白了,知青的诞生,不过是历史开了个玩笑而已,就这么简单。如果要说法,那就会有一千七百多万个秋菊的原型。哲人名言: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据此,私以为,现实生活有一个秋菊足矣。
        历史上演了一场荒诞不经的闹剧。当知青意识到自已被极左政治思潮所愚弄,从而扮演了一个小丑角色的时候,梦终于开始苏醒:“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但他们追求真理效命祖国的理想,仍然矢志不渝:“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中国农村现实生活的苦难磨砺,使知青体会到最底层的百姓是多么困顿不易,又何等善良朴实。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共担风雨,我们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国情?什么叫乡愁?什么才是现实的理想追求?也许当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初衷,是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的含意。但其设想者却未曾料到,一个不需要掩盖贫困,不需要同大风车斗争的鲁滨逊的时代里,不顾实际条件,夸大为理想信仰奋斗意义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知青最终会在"漂滿红罂粟"的路上,逐步走下神坛,渐渐脱去掉稚嫩的外表,趋向成熟。
       知青来源背景不同,思想行为差別亦大。在非正式群体组织解散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曾淡忘过它,甚至厌倦于回顾它的成败得失,血泪交加的过去。但是,这段用青春的血汗,甚至牺牲生命而成就的历史,是无须为它人作嫁衣裳的,更不必为此背十字架。人们自发地,不约而同地以一种思想文化组织的形式,在社会各界的赞扬声中,日臻完善地构筑着一座丰碑。俾众周知:知青的灵魂不灭,精神万岁!
       知青的今天,各方面悬殊亦较大。但既然命运安排在一起度过青春,那么当耆年来临之际,让我们相伴而行,用未泯的记忆,以平和的心态,叙述过去,面向未来。还是这样好,让"知青"的含义回归到原点,让我们在那里,静靜地倘佯在自己的田园里,渐渐抚平旧日留在心头的伤痕,融入新生活,新时代。
       我觉得: 这些,要重于所有的"补偿"。

      


   转自中国知青网      作者:臧民力 (杭州知青)
QQ图片20150413151021-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18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