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620|回复: 10

凡人逸事(25)——十七连的峥嵘岁月(十)试射75无后坐力炮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8-6-6 08:54 编辑

         试射75无后坐力炮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以后,中苏边界形势骤然紧张起来,边境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我所在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正处于逊克县与嘉荫县之间,黑龙江畔,属于“反修前哨”。那时,黑龙江上,苏联一侧岗楼林立,装甲、坦克车隆隆,军舰、炮艇穿梭,探照灯扫射夜空如白昼一般。夜间,时常能听到军机的刺耳轰鸣声,战争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
   四团17连原在嘉荫县乌云境内挖煤,那时已完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军事训练成为头等大事。团司令部为连队配备了一门56-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记得1970年夏季的一天,我奉命带领炮班一行七人进行演练,地点在连队东南方向一座小山包上。到达指定地点后,按照分工任务,迅速将炮架底座、炮管等组装,装弹手、瞄准手、射击手、指挥员等各就各位。随着我的“装弹、瞄准、射击”的一道道命令发出,瞬间,只听到震耳欲聋般“轰”的一声,火炮的后方喷出一米多长的熊熊火焰,前方的荒草纷纷倒下,三百多米处的小山包烟尘四起,炸开了花。我宣布,“准确击中目标,试射成功!”全班战士欢呼雀跃,紧张的气氛顿时一扫而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试射75无后坐力炮这种重型武器,平生以来还真是“破天荒”、第一次。特别是后方喷射出一米多长的火焰,巨大的威力,魔幻的景象,更是不曾想象,着实震撼不已!多少年过去了,第一次试射75无后坐力炮,也是有生以来最后一次,但当时的场景、震撼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资料显示,56-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我国经过仿制、改进于1968年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其战斗状态全重52公斤,炮身长2124毫米,炮班人数7人。该炮炮身由线膛身管、锥形扩大药室、调孔环、炮闩座、炮闩、击发机构组成,炮闩为断隔螺闭锁结构;炮架为可折叠三脚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结合,必要时可不用炮架,实施肩扛炮身射击。
   在珍宝岛战斗中,56-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曾有不俗的表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苏联的T60主战坦克却缺乏有效攻击能力,暴露出明显弱点,在后来的中越、中印自卫反击战中退役,被更先进的武器所代替。
                      (写于2018年3月3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8-6-6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范兄详细书写75无后坐力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8-6-6 17:39
谢谢范兄详细书写75无后坐力炮.........

陈年旧事,很不祥细,浮光掠影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加雪 发表于 2018-6-7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在的连队,就是炮连,有6门加农重型火炮,每门火炮由12个人操作、发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加雪 发表于 2018-6-7 07:54
我所在的连队,就是炮连,有6门加农重型火炮,每门火炮由12个人操作、发炮。

你们那才是正规的值班连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8-6-9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仍然如数家珍,可见记忆之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9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8-6-9 06:46
仍然如数家珍,可见记忆之深!

年轻时的新鲜事、磨难事是终身难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8-6-9 06:46
仍然如数家珍,可见记忆之深!

年轻时的新鲜事、磨难事是终身难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山 发表于 2018-6-9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山 发表于 2018-6-9 12:31
欣赏美文!向你学习!

谢谢分享,互相学习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3-29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