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17|回复: 2

(1674)转发:自古英雄出少年——给90后讲讲马克思(一)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5-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激发青年人的学习兴趣,使年轻一代更加全面的了解马克思,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SMG东方广播中心、阿基米德FM五家单位继《19大精神19人讲》后,再次联手,采用更符合新媒体收听和传播特点的短音频,为听众奉献上全新打造的《给90后讲讲马克思》。
  《给90后讲讲马克思》是按照时间顺序,从他1818年在德国西南部小镇呱呱坠地到1883年在伦敦寓所与世长辞,通过介绍贯穿马克思一生的19个小故事,帮助现在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马克思这位伟人的人生历程以及他的重要思想成果对于现当代中国的意义。
    19个故事的主讲人是8位80后,他们都是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青年教师。80后给90后讲马克思,除了让年轻人在他们熟悉的话语体系中,能更好地了解这个“熟悉的陌生人”之外,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跟现在的90后一样大,而当他把这种理论发挥成熟时,又到了现在80后的年纪。
   转发者语:讲座虽然是给90后的年轻人听的,但我们40后、50后乃至60、70、80后的人也都应该听听。因为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需要再教育。因为了解伟人的生平业绩能深深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栏目将分数次连载完。

(1674)转发:自古英雄出少年
            ——给90后讲讲马克思(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你印象中的马克思是什么?
    一个名人?
    一座塑像?
    一种主义?
  
   《给90后讲讲马克思》带你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马克思
    背了很多他的名言有人诋毁他、尊敬他,不可能不知道他卡尔马克思,他目光如炬、穿透历史唯物史观真的晕恩格斯的好盆友复兴公园有他的雕像。 我们总是听到他、见到他,却没那么了解他。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总是听人提起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可实际上你却对他知之甚少?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你在书本上、电视上无数次见到过他的名字,可实际上这个名字对你来说,只是一个符号?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与你生活的世界联系特别紧密,可实际上你又打从心里觉得陌生?
   的确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动荡奔腾的十九世纪,他有一把浓密的大胡子,他目光如炬、身形魁梧、意志坚定,他一生劳碌奔波、博学多识、著述无数。有人特别敬他,有人怕他,有人追随他,有人诋毁他,却很少有人说我不知道他。这个人,就是卡尔·马克思。
   早在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和BBC电台先后发起了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在汇聚全球投票后的结果显示,爱因斯坦排名第二,位居第一的是马克思。在随后十年左右的时间内,类似的投票活动层出不穷,而榜首却从未易主。
   有一位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叫熊彼特。他曾这样说,他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却不是这样,它遭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
   的确,纵观人类整个思想史,还真的没有一个名字,能像马克思那样,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如雷贯耳;没有一种理论和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行动以及整个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如此深厚的影响,并且今后还在持续不断地影响着。
   总之,你可以赞同他,支持他,你也可以反对他,批评他,但你绝对绕不开他。他的学说和思想,经常是以“大道日用而不知”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
   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揭开层层迷雾,走进他波澜起伏的灿烂一生,还原一个最真实的他。
    两百年前,在德国的西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这座小城叫特里尔。清澈的摩泽尔河静静地穿过这座小城。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河谷里的桃树、樱桃树都会竞相开花,山丘上成片的葡萄树都冒出了蕾芽,点缀着美丽的原野。暖风拂过山坡,阳光亲吻河泽,这座静谧的小城也变得波光粼粼了起来。
   特里尔是一座由罗马人建造的城市,它地处德法交接处,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变幻中渐渐衰败,成为当时普鲁士的一个殖民地。然而,浓郁的罗马遗产、严苛的政治环境,以及从近在咫尺的法国飘过来崇尚自由的革命气息,却阴差阳错地汇聚在这座小城,滋养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
   1818年5月5日凌晨时分,特里尔城布吕肯巷664号住宅的房间里,一个名叫亨利希的律师神情不安地踱来踱去,时不时趴在里屋房门上探听动静,焦虑万分。直到来自城里的助产大娘喘着气儿跑出来告诉他,你要做爸爸了,你们家多了一个大男孩儿!他这颗悬着的心才落下地来。这个男孩儿,就是马克思。那一刻,可能谁也想不到,在这样一个极其平常的夜晚,一个极其普通的人家,却诞生了一个在世界历史上掀起波澜的伟人。
   马克思也许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自带“哲学之光”,注定要在这个世界上搞点事情,名垂青史。可能有听众朋友会疑惑,难道马克思一出生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是上天的宠儿吗?注定只有他才能成为流芳百世的大师吗?俗话说的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没有人生下来就能随随便便成功,也不是每个伟人出生的时候都含着金钥匙,长大后就能呼风唤雨。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可能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努力,也可能经历了常人不可承受的苦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信仰明确、意志坚定、绝不轻言放弃。

   事实上,马克思出生的家庭在特里尔当地算得上是条件很好的中产阶级。他的父亲,亨里希·马克思,是特里尔城的一名犹太律师,他学识很渊博,精通多种语言,对古典文学和哲学都很有研究。亨里希是个思想开明的人,在特里尔城他也经常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与同样思想开明的人一起激扬文字、碰撞思想火花。就在马克思出生前后,他选择皈依了新教。要知道,在19世纪初的德国,新教一直是理性主义、启蒙思想支持者的一种宗教选择,这个决定无疑对马克思今后的成长也产生了影响。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小时候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对我来说,可能就是睡觉前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了。妈妈会给我讲灰姑娘,爸爸呢给我讲西天取经。那你想知道,马克思睡前干什么呢?他的爸爸也会为他讲故事,只不过马爸爸亨里希为儿子大声朗读的睡前读物是法国知识泰斗伏尔泰的作品。每天晚上,在客厅华丽台灯的明亮光辉下,壁炉上的小小金钟滴答滴答地响,小马克思就趴在父亲的身边,听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一篇接一篇的启蒙读物,这无形中为马克思带来了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马克思的母亲罕丽达则出身荷兰裔犹太贵族,她带着非常丰厚的嫁妆来到特里尔,据说光现金就相当于特里尔一个普通手工业工作者三四十年的收入了,加上父亲靠谱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这些都无疑为马克思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环境。罕丽达的一生规规矩矩、相夫教子,被人评价为“一个典型的荷兰主妇,为家庭贡献了一生”。马克思的姨妈索菲亚留在了荷兰,嫁给了商人里昂·飞利浦。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我们经常用的飞利浦剃须刀,就是马克思姨父的家业生产的。因此,马克思虽不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富二代”,但起码也算得上是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马克思是家中第三个孩子,聪明伶俐,充满朝气。他尤其敬重自己的父亲,不但一直随身携带父亲的相片,在往后外出求学的过程中也经常与父亲来往书信,汇报思想动态,交流情感。在马克思不到两岁的时候,他们全家从先前的住宅搬到了西梅翁街1070号,和亨里希的一个老朋友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一家成了邻居。这家不搬则已,一搬不得了,为马克思送来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她是谁呢?这个我们以后再谈。有人可能会问,马克思家庭条件这么好,是不是从小就是当地私立学校的小学霸?不,马克思其实没上过小学,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爸爸。亨里希除了教他德文、算术和图画课程之外,还经常带他去参观各种展览,游览名胜古迹,给他讲历史故事,分享世界各地的风俗和最新的要闻。每次爸爸开始讲课的时候,马克思总是瞪圆双眼,认真听讲。隔壁好邻居威斯特华伦公爵也是个博闻广识的民主人士,当马克思来家里做客时,就给他讲讲希腊故事,背诵几段莎士比亚的剧本。日复一日,小马克思虽然没有进过学校,却在心里种下了许多智慧的种子,知识水平比同龄的许多孩子恐怕都要高一些。小马克思特别爱思考,他总是喜欢寻根问底,从小就显露出了对哲学的懵懂兴趣。
   有一次,他抓着母亲询问“抽象”和“具体”到底是什么,把罕丽达折腾得够呛。随后,他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早上起来,看到妈妈在做饭,我打开具体的窗户,吸了一口抽象的空气”。 如果马克思生活在今天,一个孩子写出这样的名言金句应该也能头条一把了吧!
   马克思的童年可以说过得非常无忧无虑,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上不完的外文补习班和奥数竞赛班,他大部分时间都与自己的姐妹、邻居一起玩耍,尽享童年的欢乐。他从小就机智过人,鬼点子特别多,成了左邻右舍公认的“孩子王”,小伙伴们都愿意跟他玩,听他调遣。小马克思总有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本领,他的小脑袋瓜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总能在做游戏时玩出新花样,给大家讲各种美妙动听的故事。当然,和大多数人一样,马克思的父母也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法官、大律师。可小马克思却年纪轻轻就想法特别独特,他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与众不同的择业观,你猜得到是什么吗?请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执着 发表于 2018-5-3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执着 于 2018-5-3 22:21 编辑

在我们党新宣讲“马克思是对的”同时,不但年轻的下一代要对马克思有所了解,就是我们这一代也应该对马克思有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他的理论和他个人的二、三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18-5-4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那位命中注定的人是马克思的夫人燕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19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