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300|回复: 6

95、小炉匠

[复制链接]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8-4-1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8-4-19 06:53 编辑

    手没端住紫砂壶磕了条纹,心疼说了声这要是有“锔锅锔碗”的小炉匠就好了,花几个钱就能锔上,老伴说我说梦话,哪还有那样的手艺人。
    真的好久没听到小炉匠的吆喝了。
小时候,大街上经常听到“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以前哈尔滨这旮瘩就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一般都是上了点岁数的,肩上挑着一副担子,担子两头是两只有抽屉的木箱子,其中一只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有着抽拉手柄的风箱,上半部分则是可以点火加热融化铜铁的器具和挂在扁担上的一面小铜锣和一枚小铁球,担子另一头的箱子则是几层抽屉,里面装着各种各项的工具和铜铁之类金属的锔钉。他们行走在大街上,担子摇摆,小铜锣与小铁球相互撞击发出悦耳的声音,手艺人还不时地怪腔怪调吆喝着:锔锅锔碗锔大缸……可能是受手艺人这种吆喝声的影响,我们小孩子还有一种游戏,大家围成一圈,双臂交叉着手拉手,手臂来回拉动,嘴里就齐声唱着:锔锅锔碗锔大缸,锔老太太尿盆不漏汤……
    小炉匠的工具很简单,主要工具有锤子、剪子、钳子,一个小铁砧子外,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木制的金刚钻。这个金刚钻很原始,大约总长有一尺半,直径一寸左右,分上下两截,一公一母的圆木棒。上手柄有三寸长为母。下边的钻杆为公。钻杆上缠有一根皮条,连在一尺多长的一根木棍上。左手抓住钻杆上边,右手抓着用皮条链接在钻杆上的一根横直木条,推出去,拉回来,带动钻杆一反一正转动,便可在各种物器上钻上窟窿。不管钻铁锅,还是瓷器,都要往物器的钻点上点滴油。钉修单瓶、尚好的磁盘,钉锅匠是十分小心的,一旦有损是要赔偿的。常言一句话: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这些钉锅匠,凭手中的一个木制金刚钻,还真是什么活都敢揽。如今有各种强硬度的胶可沾任何东西,五、六十年代以前只有钯钉。钯钉有两种;一种是铜质的,一种是铁质的。钉好之后,安丝合逢,油蘸石灰一擦,即可。
    也就是说先要有钻。先把要锔的瓷器固定好,然后在裂纹的两侧合适的距离,钻眼儿,计算好一共需要几个锔子,钻好眼儿之后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书钉形钯锔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瓷器就锔好了。锔瓷器是很需要技术的,除了钻眼儿,锔锔子之外,还要尽可能把锔子锔在隐蔽处或者不重要的花纹处,尽可能美观一些。

    锔锅,就是将裂了纹的铸铁锅修补好继续使用,是用钻眼的工具在铁锅裂纹两边均匀地钻上两排小眼,并使用一种特殊的锔钉,加热后穿在裂纹之间,并用小铁锤敲打锔钉的尖使之像铆钉一样紧固平整,铁锅就可以继续使用了。比较有难度的是修补铁锅较大的破洞,比如炸裂了的时候有小块锅体掉落了成了一个破洞,这就需要用熔化了的铁水进行修补。小炉匠首先将锅的破洞清理干净,好像还会用镪水之类的东西腐蚀一下破口周围的氧化物,再用一种物体堵在破洞一面,之后就用担子前面的小炉子生起炭火,用一种坩埚样的容器装上铁粉,拉起风箱吹旺炉火将铁粉化成铁水,最后以娴熟的手法,将铁水一下子反扣在铁锅破洞上,压上几分钟,待铁水凝固冷却再拿开坩埚,铁水就与铁锅成为一体了。这一过程充分显示了小炉匠的技艺,而且熔化铁水的过程很有趣,那反扣铁水的时候甚至还会有铁水的火花四处飞溅,煞是好看,所以我们小孩子总是喜欢不敢太近又不甘心很远地站在旁边观看。这样的修补有时候会失败,等铁水凝固之后,装上水试验,如果漏水,那就还要再进一步修补,总之是必须真正补上铁锅是只能继续使用。
    锔大缸,在我们哈尔滨比较常见的。东北这地方天冷,早年冬天没什么太多的新鲜蔬菜,除了用菜窖储存一些,就是用大缸或者坛子腌酸菜。花钱买个大缸不容易,而大缸或者别的坛坛罐罐都很容易破损,一不留神裂了纹或者打破了,扔掉了太可惜,便可以找锔缸的锔起来再用。锔缸与锔锅程序大同小异,只是这大缸不耐敲打碰撞,钻眼和敲砸锔钉的时候必须把握分寸,免得弄巧成拙敲碎了大缸。通常,锔好之后的大缸,小炉匠还要用一种特殊的腻子抹在裂纹和锔钉处,过几天腻子彻底硬化之后才能使用。因为大缸和坛坛罐罐所装之物通常具有腐蚀性,所以那些腻子实际上也起到了防止腐蚀的作用。
    相比之下,修补难度最大的是锔碗。碗是瓷器,是日常生活中硬度最大的器具,所以在瓷碗上钻眼是很不容易的。有句俗语叫做“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种修复瓷器的营生。小炉匠能不能锔好饭碗之类的瓷器,往往是其手艺高低的试金石,也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绝活,因此他们在干活的时候,常常吸引一些小孩子在边上围着看热闹。我小时候曾经亲眼看到过一个老头在街头锔碗的全过程,当时只是觉得好玩,还没有意识到那该是一种多么不容易做到的绝顶手艺。
    人们拿来要锔的碗或者盘碟,往往不是一般的粗瓷大碗,而是质地比较好,也比较好看好用的那种碗碟。小炉匠往往会仔细端详一番,看看这碗有没有修复价值,有没有修复的可能,如果是一只已经碎得没办法锔到一起的碗,小炉匠也不会贸然就给修理的。毕竟是修理旧物,活再难,手艺再好,收费最多也不能超过买个新碗的一半,否则就没人修了。如果双方谈妥了价格,小炉匠就会用一条带钩的细绳,仔细将裂了纹甚至破成两半的碗捆扎起来,然后放在自己两腿之间,开始用金刚钻在裂纹两边钻眼。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那时候的钻眼工具。那时候没有电动手钻,他们用的是一个木制钻杆,前端是钻头,后端是磨得圆润光滑的手柄。小炉匠用一只手握住钻柄,另一只手用一根扁平的弓形竹板,竹板两头拴一根皮绳,皮绳缠在钻杆上,来回拉动竹板,就带动钻杆飞快地来回旋转,金刚钻的钻头就在坚硬的瓷碗上钻出细细的小孔了。没有卡具,没有动力,一切都靠双手的感觉,因此这绝对是一个精细娴熟的手艺活,没有足够的功夫是根本做不来的。
    所谓“锔碗”只是个泛指,实际上包括了锔各种瓷器,如磁坛、瓷瓶等,但碗是很有代表性的,连碗都能锔起来,大些的磁坛、瓷罐、瓷瓶自然就不在话下了。碗、碟的形体较小,且一般都比较精致,因此所用的锔钉也都比较讲究,除了比较细小精致外,还分不同的金属质地,一般都是用铜质的锔钉,色泽好看,还不易生锈和腐蚀。碗高级些的,人家讲究一些的还有银锔钉,甚至还听说有金锔钉,就看所锔的是什么样的瓷器了。锔好的碗碟,可以滴水不漏,还能使用好久,至于美观与否,那个时代好像并不太在意,而且据说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家有悠久的传统历史,还以拥有锔过了的器物为荣呢,尤其是听说有的人甚至会将没有多久历史的南泥壶故意敲出裂纹,再用黄铜锔钉锔好,以冒充年代悠久的南泥壶,显示其家境殷实讲究,有历史。
    现在人们用坏了的日常器物基本就扔掉了,除非具有特别的意义,一般都不会再去费劲修复,即使修复,社会上也没有那种锔锅锔碗锔大缸的手艺了。现在,除非是六、七十岁以上的人记忆中才会有我这样依稀的印象,以后,这种曾经广泛影响人们生活的手艺就将永远地消失了,那种特殊的吆喝声也不会再在耳边响起来。这种变化当然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一想起来那种特殊的精湛绝技,那小炉匠走街串巷、饶有趣味的操作情景,总还是不免有点怀念,这样的手艺彻底消失了,总还是觉得有些可惜,不过,现在也只能在悠远的回忆中品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18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民间手艺都消失了,电脑、网络、微信取代了写信、电话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8-4-19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18 07:59
很多民间手艺都消失了,电脑、网络、微信取代了写信、电话等。

      旧时,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五行八作、敲着响器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循着他们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出门就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服务。可如今,它们消失的速度是如此缓慢而又如此迅速。缓慢得让人无法觉察,迅速得让人来不及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8-4-19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匠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看来是消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8-4-1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8-4-19 08:46
“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匠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看来是消失了!

是的,随着社会发展,有些手艺淘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8-5-2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生动细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手艺自然消失了,用文字留给记忆,留给历史,留给后人,也是我们的责任。感谢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8-6-1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8-5-27 17:45
写得生动细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手艺自然消失了,用文字留给记忆,留给历史,留给后人,也是我们的 ...

小时候经常听到这些声音,一条胡同,一位老者,一双有质感的双手,一句一句的呐喊,靠手艺谋生的老者,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叫:“手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0 08: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