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707|回复: 11

对话李少白 揭秘线条在摄影中的作用(转载)

[复制链接]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5-1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赵伟民 于 2016-5-11 16:30 编辑

对话李少白 揭秘线条在摄影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李少白,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多年专攻长城和故宫摄影,曾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及多所相关院校摄影系客座教授。何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快乐影友网”创始人之一,《摄影世界》《中国摄影家》杂志专栏作者。曾就职于中国摄影家协会,现任摄影杂志《中国卫生影像》执行主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5-1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话李少白 揭秘线条在摄影中的作用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放在摄影领域也同样适用,由此可见发现的重要性。摄影是视觉艺术,看,贯穿于摄影的整个过程。前期的观察与发现,就像深埋于泥土中的种子,对于最终的摄影作品这颗果实来说,种子的品质当然至关重要。

风光摄影家李少白先生参加过很多集体创作活动,如很多人在同一地点进行拍摄。大家所处的环境相同,光线也是一样的,但是最后拍摄的作品往往千差万别。有的人佳作不断,有的人成绩平平。为什么呢?关键就是缺少一双与众不同的“摄影眼”。优秀的摄影人在观察事物时,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摄影经验和想象力,采用多种视觉方式、不断变换视角来观察被摄物,从而寻找并发现值得拍摄的题材和构图,仿佛拥有一双有别于他人的“摄影眼”。

其实,摄影正是摆脱平庸视角、培养敏锐观察力的一种方法,借助镜头,可以弥补人们在视觉上的慵懒习惯,重新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下面就是李少白与其学生何星女士用对答的形式,对“摄影眼”的培养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李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5-1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话李少白,揭秘线条在摄影中的作用


许多摄影爱好者认为您是最有活力的摄影家,您与大家分享的不是冰冷的摄影技术,而是充满激情的创作方式。

●  李少白(以下简称李):感谢大家对我有如此 高的评价。

我想请问您,想要拍出好照片,在需要掌 握的摄影知识与技术之中,您认为哪些最关键?

●  李:当然是观察、构图和用光。

它们之中是否也有轻重之别呢?

●  李:有。我个人认为,想要拍出好照片,最重要、 最难掌握,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观察与发 现。说得通俗点,就是要学会“看”。“看”在摄 影中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看不见,即使拥 有再好的器材,具备卓越的构图能力,非常善于运 用光线也都白搭!

如果只是把摄影当做一种个人爱好或娱乐方式,那流于俗套也无伤大雅;但如果想在这一领域,将摄影水平提升至艺术层面,的确需要另辟蹊径。那您认为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有所突破或提高呢?       

● 李:如果你想在摄影中进行艺术的探求,就只有华山一条路——通过镜头认真地看、智慧地看、痴迷地看……直到看出面前事物的名堂,并有所发现为止。

您所谓的“发现”是指?

● 李:就是“别人看不见,你却看到了”!

何:您为何如此强调“看”与“发现”呢?

●  李:因为相机最本质的功能是复制与记录,凡是人眼所能见到的事物,相机都可以复制下来;而艺术的本质则是创造与创新,排斥简单地复制与记录。当你想利用具有复制功能的相机去追求艺术时,显然很矛盾。如何克服这种矛盾呢?在摄影实践中,人们找到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方法和品格,就是依赖训练有素的眼睛去看。近看、远看、横看、竖看、观看、察看……直至有所发现,再通过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将“发现”物化成照片此时,相机虽然仍然是复制工具,但它复制的已不再是大家都能看见的事物或现象,而是去除伪装形式后事物的美好本质。

为什么说事物美好的本质隐藏在伪装的形式下?

●  李:真正的美,很少赤裸裸地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造物者不喜欢目空一切的人,他往往将最美好的东西隐藏起来,以待那些喜欢探索、喜欢追寻和喜欢深究的人发现,并获得意外的惊喜,从而体验宇宙中无穷无尽的神秘。

您的话让我有所领悟,原来复制与创造并不是始终对立的,如果能复制出上帝隐藏的秘密,就是解密;而解密对于不知密或不识密的人来说,就意味着创造。我的理解对吗?

●  李:我认可你的理解。尽管相机是机械工具。但是它一旦与明察秋毫的眼睛合作,就能发现并复制由上帝创造,却又隐藏起来的美丽秘密。自从摄影这种新的观看手段出现之后,人类的视觉能力和 潜力获得了进一步地开发;而人类视觉潜力的充分 开发,也令摄影释放出更美丽的光华。

其实有不少摄影书也曾强调过观察的重要 性,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老调重弹呢?

● 李:虽然有些摄影家也曾就观察对于摄影的重 要性进行过阐述,甚至还介绍了一些如何观察的套路和方法。例如,加拿大摄影家弗里曼?帕特森的《摄影与观察艺术》,美国摄影家布莱恩?彼得森的《学会创造性观察》等。但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还有更实际且更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摄影式观看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了概 念上的了解。可是在奇妙的大千世界中从何“看”起, 能否请您为我们理出头绪或指出恰当的切入点呢?

● 李:当然可以,那我们就从观察线条在摄影中的作用开始吧!

以线条为起始,是您随意选取,还是有特别 的原因呢?

● 李:摄影是以光为基本手段,而只要有光就有明暗,有明暗就会产生线条。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 认为,物体的形式是由线条决定的。正因为如此, 摄影的形式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线条决定的,所以 我选择从观察线条开始。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您的观点,能否结合照片阐述您的见解?这样更直观,读者也更容易理 解并获得启发,了解如何在摄影实践中进行有效 地观察。

●  李:有一次我和影友们在坝上拍摄,遇到了一片漂亮的白桦林。大家都非常兴奋,面对这片白桦林 拍了很久,每个人都拍了不少照片,但最终能获得 大家认可的,只有我拍摄的这张《斜阳与晚风相遇 在白桦林》。

李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5-1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伟民 于 2016-5-11 16:26 编辑

为什么?

● 李:因为我看到了他们没看到的东西。他人眼 中只有白桦林,而我却看到了线条,看到了线条的 排列与组合。面对这片白桦林时,我最初也和他人 一样看见了白桦林,看见了树林里的小草和二月兰。

但当我认真地观察时,我觉得这片白桦林之所以如 此美丽,如此吸引人,是由于它的形式美。而其中 最突出、最惹眼的,正是从笔直秀挺的白桦树干中 抽象出来的线条的集合与排列。我发现了这一点, 并且在拍摄时运用恰当的摄影语言,将我的发现强 调甚至夸张地表现出来,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通过 线条之美来认知,并且感受白桦林的艺术美。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您的拍摄思路。

● 李:我使用 180mm 长焦镜头,将视点(相机事物中最具有形式美的部分抽离出来)。

李03.jpg


以《国家大 剧院一隅》为例。在拍摄时,我站在 大剧院内较高的舞台上,透过玻璃窗向长安街方向 望去。作为背景的天空十分明亮,以当时的视角拍 摄,钢架结构相当于处在逆光中,于是钢铁的质感 消失了,完全变成了线条的组合,对称式的构图令 线条结构的张力更加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5-1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04.jpg

《是而非》同样利用了窗格形成 的线条。为了不使画面单调无趣,我借助车身的反光,将车窗上映射出来的窗格线条一起纳入画 面。于是现实中的线条与镜面反射的影像形成了 似是而非的有趣对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5-1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05.jpg

参观苏州园林时,我的目光常常被粉墙上攀爬 的藤蔓所吸引。细密的茎蔓百条千根纠缠在一起, 似剪不断理还乱的线,网住了整面墙壁。如果你细 心观察,会发现乱中也有秩序,所有线条都向着藤 蔓生长的方向伸展、蔓延,仿佛在传递着一个信息: 当夏的喧嚣过去,植物脱去了绿叶的华衣,在温柔的秋阳下,生命更显坚韧。于是我有意选择了一面带有图案的墙壁,拍下了照片《藤蔓》。画面中天 然与人工,无序与规则,动态与静止,杂乱与简约, 完全不同的两种线条形成的图案在彼此对比与呼应 中碰撞出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5-1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06.jpg

拍摄《竹影诗情》时,为了避免落入翻拍与复 制的俗套,我舍弃了竹子的枝叶,只选取中间部分, 并对粉墙曝光,进一步减弱竹子的细节,只突出其 形状。在长焦镜头的压缩之下,诗文如点,竹影为 线,粉墙好似一幅展开的画卷,别有一番古典诗画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5-1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化繁为简,摆脱了整体的干扰之后,将注 意力集中在最具有形式感的局部,的确有助于发现 富于创意的线条之美。

  • 李:也不能放任目光迷失于细节之中,既要善 于发现细节之美,又要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去观看, 如这张《晨曦中的箭扣长城》。




李07.jpg

长城是我一贯钟爱 的拍摄主题,为了彰显它奇崛且险峻的面貌,我曾 经一次次攀爬、拍摄过北京的箭扣长城。一次夜拍长城之后,我在山上静待黎明的到来。凌晨时分,东方虽然有了微光,可是月亮还高挂在天际。在微 弱的光线中,我眺望着长城。石砌的城墙蜿蜒于高 山之巅,线条感鲜明灵动,虽然不是我想要的铁马 金戈,但却大有“纵横十万里”的气势。我知道, 因为砖石的反光率比山体高,因此城墙迎着晨曦, 才会展现出优美的身姿。如果再有迟疑,阳光转强, 山体的细节就会逐渐显露出来,这美妙的线条也会 消失,于是马上拍下了这张照片。在长焦镜头的压缩下,将层层叠叠的远山最大限度地收入画面之中。 厚重的山体既是背景,又是长城依托的有力载体。 长城沿着蜿蜒的山脊从容不迫地前行,令宁静、深远的氛围中又隐含着一种动势。
以上内容节选自化学工业出版社《解密摄影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5-1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6-5-1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审美视觉是需要培养的,我很需要这些知识充实自己。谢谢赵老师的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3-29 05: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