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返城后日记《我的1972》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5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9日
     星期天。晚上值宿。
     去大华家,看到她的同学,也是好友孟淑霞。这是一位看去漂亮丰满的姑娘,在北安军管农场,原来教学,现在做妇女工作,这次回来是她未来的婆婆叫她研究她和未婚夫将来的事情的。她的未婚夫也是大华的同学,和她在一起,她们的恋爱史比我和大华要长的多呢。
    大华还没有回来让我不安,也没有来信,我几乎生气了。猜想一定是忙,年末年初,财务一定忙,总得安排好工作吧?
               1972年1月10日
    德胜走,我和柏苍去送。因为晚点,回到家已经近半夜了。
    想不到在车站碰到了连队的冯继纯,他是送他姐姐回来看望母亲的。他一个星期后回去,了解了一下连队的情况。
    喝了点油茶,解除了疲劳。不想多记,休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6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11日
      这两天的工作是总结试卷和布置作业,事情不多。
      晚上看电影《列宁在1918》《新闻简报》32、33、34号及《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日本》。电影散场后把小亓和小王送回家,不慎摔了一跤,自行车摔得不能转了,回家收拾了一个多小时。哈尔滨产的自行车就是差劲,圈好瓢,架子也不牢,真是样子货。
      还是没有接到大华的信,难受极了。
            1972年1月12日
      黄玲珠从上海寄来信,已经接到我的信和钱,正在帮忙买我要买的东西,回来时通知我。她还随信寄来四张年历,很漂亮,打算给大华寄去一张。还是没有大华的信,免不了着急,虽然知道着急也没有用处。
      还好怀芝二哥开始白班,晚上我们唠到很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13日
      下午革委会的同志找我谈话,告诉我区文教工作会议决定将育英校的中学摘帽,我的合同期到15日截止,他希望我考虑在小学代教,或者选择离开。事发突然,马上放假了告诉我可以走人了,我当然很气愤,但我还是决定选择离开。
      在不安的情绪中,接到大华的信。她真的很忙,说她已经向连里请了假,把工作搞利落了就回来。大华的信让我感到温暖,也很不安。她回来了,我的工作又没了,她怎么会高兴和愉快呢?
      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晚上看了电影,两部记录片一是《消灭害虫保护青蛙》,一部是《中国猿人》。一部故事片是《英雄儿女》。人类社会经过那么长的历史发展,将来还要继续发展。不管大自然和社会给人怎样的打击,人毕竟是发展了,社会毕竟是前进了。英雄王成的出现,更是最好的教育,让人勇敢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14日

      决定回我的母校十二中去。早晨就去了那里,和负责的赵作玉老师接洽,当然一拍即合,何况有学校开的介绍信。我十八号可以过去上班,这几天处理善后。
      下午去学校,就要离开了,不无感慨。我的离开是明智的,我如果留下,势必顶下别的代课老师,何必呢,谋生,谁都不容易。
      做了一锅高粱米小豆干饭,几天没有机会吃粗粮了,馒头让我发烦。和父亲两个人的饭,只能以父亲为主。我不能也不喜欢和父亲吃得一样。到十二中上班路远了,事情会多一些,只有辛苦些了。
      市场情况又有些不妙,60度的白酒竟然匿迹。父亲的麯香酒已经喝完,只得买一瓶白玉露将就了。


                      1972年1月15日
      按合同今天是我在育英校生活的最后一天,把应该办的都办了办,还洗了几件衣服。
     还是读《成吉思汗》。这是苏联作家华西里·戈里格耶维奇·杨维斯基所著,是一部荣获斯大林一等奖的作品。已经读了两篇,很吸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9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16日
      早上去陈伯苍处一趟,之后去阿妈家,直待到晚上才回来。爸爸告诉我李奎来了,坐了几分钟,说是明天再来。
      在阿妈那里是愉快的,阿妈总是热情而随便。阿妈给别人做装老衣服,我也帮助忙乎,并上街给买布和鞋之类。阿爸对我也很好,谈得总是很投机。弟弟妹妹都很尊重我,和我很有感情。我越发感到这就是我的另一个温暖的家。
      对于我即将去十二中学的消息,人们竟感到高兴,岂不知那是无奈之举啊。就真正的水平,我怎么可以登那样的学府啊?我偶然翻一翻1964年北京的数学和物理竞赛题,我愕然了······
                     1972年1月17日
       彻底离开育英校。
      同志们,再见!我们再也不能共同为教育学生而战斗在一起了。这事发生的突然,但也是必然的,我们毕竟不同啊。你们是按着社会主义的原则,是事业的主人;而我则不过是按着资本主义的原则,按合同拿钱而已。再见了,谢谢你们的祝愿。
    亲爱的孩子们,一年来在你们中间,使我忘记了卑怯和耻辱,使我看到了人类的光明和人生的幸福。看到你们恋恋不舍地送来小本以表师生之谊时,那上面的“革命的李老师”“敬爱的李老师”字样时,我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一种幸福的,同时夹杂着心酸的热流通过我的心头。亲爱的孩子们,虽然你们怀着最真挚的心感谢老师的关心与教育,可是你们的老师却不能不辜负你们的愿望,谈不到彻底革命,也谈不到把教育革命进行到底了。他不过是一个谋生的人,不得已走上了讲台。如果他对你们有过真诚的教育和帮助,就让它成为回忆中的往事,多少鼓励你们在人生的长途中坚定地举步吧。
    接到大华和胜利的来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11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18日
       回到了我的母校十二中学。
       当我离开这里四年之后,以一个代课教师的名义回到这里,我有多少感慨,多少回忆啊。
       第一天我就感到了这还像个学府的样子,老师们的谈吐仍然有着当年的特点,让我心中感到舒畅。只不过,他们对于将来,却是怀疑大于信心,大有观望之态,也有些糊涂之状。中央的关于教育的纪要有十个问题,主要说大学,中学只有一两部分,至于省市的教育工作会议,也是具体问题少,绕弯的地方和谈政治路线斗争的地方多,尽是些空话。忘了路线不行,可空谈路线又怎么中?如果我们的儿童百分之二十得不到入学,学校的孩子一天上不了两节课,还谈什么路线呢?批判“智育第一”“读书做官”“天才教育”“知识私有”,造成的“领导不敢抓,教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学”的社会风气,又怎么遏制得了呢?归根结底还不是解决人的问题吗?学习不依靠知识分子可以吗?不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不尊重他们的劳动,等于泼洗澡水把孩子也泼出去了,何谈为孩子们的将来呢?如果我们的任务是过河,倘若我们没有汽船,只得用木船,只有傻瓜或糊涂蛋才因为没有汽船索性连木船都不用。在目前教育几乎停顿的情况下,想一下子解决问题,一劳永逸,实际上是最天真,最有害,最无用的思想,它不会使我们的事业哪怕是前进一步。如果我们看到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的数字,看到他们的文化生活,看到旧的资产阶级的东西在人们中间腐烂发臭,我们就应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一点,而考虑一下实际可行的问题。
       这里的生活显然是紧张一些,一是抓得紧,二是都有不甘落后的情绪,有一种正气。我参加了低学年的讨论组,初来乍到,又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自然只有听的份,虽然会议主持者希望我发言,我拒绝了。
      晚上给大华写信。我不喜欢没有出息的爱情,但爱情就是爱情,常常有没有出息的想法和念头,当这种想法或念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在感情上就产生痛苦和不安。要想使我们的爱情成为最幸福的爱情,真的要做多少努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12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19日
       逐字逐句地学习讨论中央纪要的形势部分、省会议总结的第一部分、总理讲话的第一部分、以及马、恩、列、斯、毛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述。这种咬文嚼字的方法,并联系实际的问题,对于加深理解纪要的精神有很好的作用,应该坚持。
      有几个问题是争论的:
      一是:十七年和后五年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那个占统治地位的问题。
      二是: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是旧的,资产阶级的,怎么还能为社会主义服务呢?
      三是:关于文化大革命在教育战线上的得与失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做了笔记,都要辩证地看。从破旧看,是彻底地摧毁了旧的制度,方针,尤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从立新看,由于革命的冲击、黑线的干扰,还不能适应形势;从长远看,前途是好的,文化大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清楚;仅仅是从现实看,教育界的日子十分艰难,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问题。事物正处在幼芽阶段,还是新的东西,是过渡阶段,我们要正确地对待“乱”和“治”的问题,正确对待得与失的问题。不能散布惊慌失措的情绪,要在批判中发现新的世界。正如列宁所说,谁对这新的开端抱轻浮的嘲笑态度,那就是帮助资产阶级而反对无产阶级。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
      下班后去育英校看一看,叙叙友情。晚饭后去小王家看一看,据说她也解雇了。从小王处回来,得知学校的小亓和几位老师来看我,可惜没有见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13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20日
       学习进入摆事分线阶段。
       赵作玉同志对两天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指出克服急躁情绪和埋怨情绪;分清路线是非,是首要的问题,路线不清,人再多,条件再好,也是穿新鞋走老路。他批评了一部分年轻人对于讨论的观望态度。
       同志们对于十七年和后五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结论是十七年是黑线统治,一切基本上是旧的,教育革命非搞不可,旧的教育制度就是害死人,不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是培养资产阶级的精神贵族。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正在摸索自己的路,在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有力量的情况下,目前教育界存在严重的不景气和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的状况。怎么办?牢骚是不行的,更不能散布惊慌失措无可救药的情绪,而应努力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做出努力和奋斗。任何抱轻浮的知识分子的嘲笑态度,都是实际上帮助资产阶级而反对无产阶级。
      讨论限于一般化,还需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14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21日
      上午继续讨论,下午看电影。两部纪录片,一是国庆22周年,一是大庆的道路。
      讨论仍然很热烈。但糊涂的东西也接二连三地出现,很多问题回答不好将影响对路线的分析与认识,得出错误的结果。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五年教育战线上的路线问题呢?这里有一个全国的总情况,各地的特殊情况。就总体说文化大革命的五年是全面地展开阶级斗争的五年,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统天下。但无产阶级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占领教育阵地。彻底革命的号角吹响了,前提具备了,但彻底革命的步骤并没有顺利地展开,黑线在猖狂地干扰,以至于教育战线出现一度严重的破坏性存在,一不斗,二不批,三不改。黑龙江形势就更加糟糕,由于潘复生黑线的干扰,教育战线从根本上脱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上了邪路,甚至处于停顿状态。很多学校不能复课,以学生为主的问题不能落实,连“开板”都开不了,还怎么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呢?说红线在起作用,但未能统治;黑线不能统治,但在干扰,这是比较合乎实际的,不然就不能说明现实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1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22日
       我第一次参加了激烈的讨论。据说人们的观点都趋于一致,说文化革命的五年是“红线”统治,我不能同意。如果说毛主席的红线在教育革命中起着主导作用,黑线极大地干扰了这条红线,那是对的。但整个教育阵地距离无产阶级的统治还差多么遥远,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去下结论啊。中央纪要都回避了的问题,我们非要坚持肯定,目的是什么?心愿是好的,但这样的结论只能使人们糊涂,失去正确的估计,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仍然陷入矛盾之中。自己都不能解放自己,知识分子的这种毛病厉害着呢。
       应该说通过老师们的讨论,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到和他们在一起是一种鞭策和幸福。但是他们身上的片面性,某些人的难于改造的顽固的虚伪哲学,则是必须扬弃的。
                  1972年1月23日
      又是周日。
      上午在育英校洗几件衣服,之后去阿妈家,在那吃过中饭,下午去老朴和俊太家看看。
      晚上王淑波来看我。她曾一度解雇,又回到育英校了。这是个刚刚十九岁的姑娘,但看去成熟,虽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学习的心情是迫切的,而且很有热情。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学习的事情,我愿意帮助她摆脱环境上给她的平庸懒散、不求进取的影响,下决心学习一点什么。总是年轻,虚度的年华不必悔恨。只要努力一步步地前进,总是会有收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3-28 2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