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4474|回复: 286

返城后日记《我的1971》

[复制链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19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1年2月1日
       户口正式落下了,我又是哈尔滨人了。但户口的职业一栏却写着“无业”二字。
       主要的矛盾自然转到工作的问题上。面对困难,要坚持用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宇宙观观察世界,从革命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估计形势,看待事物。个人的困难是暂时的,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制度,对未来还是要坚定不移的。带着墨镜去看我们的今天,从自己的不能满足的欲望或不平坦的前途去评论今天和明天,只能是误入歧途,变成资产阶级或公开敌人的帮手。
       不能说我们的现实一切都好。阶级还存在,路线斗争还存在。还要和一切丑恶的东西做斗争。要继续忠实,坦白,积极地走自己的路——努力为人民,为阶级,为将来多 做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山好 发表于 2013-1-19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继续,等待看下一篇。实实在在,思想和语言都是有时代特色的,看这样的文章就想起自己的历程了。这就叫共同语言。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20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2月2日
      区安置办显然很忙,也换了一些人。吕冷同志病了,只和老董同志唠了唠,后来又和民政劳动科的老蓝头谈了谈。他们的答复是一个“难”字。现在没有分配指标 ,要等等看。不是从根本上拒绝,而只是说“难”,让等下去,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过,等,等多久?类似我们这种情况还要等统一的分配吗?经验告诉我,没有人际关系,就真是一个“难”字。
       晚上去看老师陈玉阁,正值他和一些工人朋友 便宴,我便成了其中一员。我谈了我的情况,也许可以得到他的帮助。
      劳动是我的第一需要,现在成了谋生;革命是我的生命,今天却挤不进革命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李再林现在是个失业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21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2月3日
       在俊太那里呆了一天,中午又吃的饺子。除我之外,还有老朴和另一个朋友魏中和。
       我们谈的很投机。谈形势,谈现实,谈今天我们落后的原因,谈未来的发展,也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力。很高兴。
                  1971年2月4日
        在安置办见到了吕冷同志。看来地位的转变使他对我的态度变得令我不能容忍。他的接待是例行公事的,生硬的,那为难的程度似乎比老董和老蓝还要厉害。他说返城的人很多,都没安排,或很少安排,(这意思还是有安排的)再说,上边也没有明确的指示,目前不仅没有指标,有指标也得研究,也不是肯定能够安排的。他让我写一个报告给学校,因为我是从学校下乡走的,再由学校交到安置办集中研究。他好像有很多事,把我推到学校,便办别的事情去了。
        面对这种答复,眼泪不知为什么涌上了眼角,一阵心酸,令我推门而去。
        当年,我带领第一批人马离开时,那时的安置办把我当成典型,如今我铩羽而归,安置办的冷漠无情,叫我心寒。
        难道这就是我生活的现实吗?我应该怎么办啊?人固然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该为大家,为人民,我连为人民服务的工作都没有,谈何为人民呢。
         在百无聊赖的情绪中看了一场电影“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我国西北”。那里的气氛和我的心情真是南辕北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22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2月5日
       俊太和我一起拜谒了母亲的墓地。
      墓地是肃穆的,罩在一片银色的装束中。微风吹过,灵幡熠熠地抖动着,挂在秫秸扎成的门上的拴着铜钱的红布,也像旗子一样飘动;花圈鲜艳的花枝在清雪的掩映下,更加艳丽。
      母亲,亲爱的母亲,就在这里长眠着,带着一生的辛酸,带着永远操不完的心。
      俊太哭了。听着他责备我们不应都离开家,我自责而惭愧,痛苦而愤怒。
      人总是要死的。但不能无代价地死。
      人应当活的有意义,死得重如泰山。
      母亲,你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儿女。你善良,勤劳,朴实的品质教给了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你实心实意地把儿女献给了革命,你尝尽了人间最大的痛苦,你是为革命而死的。你没有任何怨言,你伟大,你光荣。你叫我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23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2月6日
     晚饭在家请俊太吃饭,正好小学同学王世平也来看我,便一起进餐。俊太是回民,弄了个摊黄菜,一个鱼罐头,一个素菜,一个凉菜,十分简单。 他不会喝酒,结果包括父亲在内只喝了两瓶啤酒。吃了点元宵算是主食了。
     晚上又陪俊太串了几个门  ,一个是他的荒友朴乃光,一个是他的朋友孙德文,还有他的小朋友小白。老朴有脊骨压缩性骨裂的疾病,有病返的意愿,向我询问了一下办理返城的情况。孙德文家中很挤,条件和我相似,看来生活的磨练也是很深的。至于小白,见过几次面,很活泼,早熟得厉害,对俊太有一股劲。女孩子的心眼儿是怎么想的呢?太单纯了,正确地说还不懂生活中还有种种非甜的滋味啊。
       从道外归来已经很晚,我又在袁新华那里坐了一会。从那拿回一本书《鲁迅全集》第九卷。读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24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2月7日
      《 鲁迅 全集》九卷包括“两地书”和“书信”,是鲁迅的通信集。“书信”编入书信79封,其余编入第十卷。
        “两地书”是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因地分为三集,统名之曰“两地书”,包括第一集北京,第二集厦门——广州,第三集北京——上海。年月分别是1925年3月至7月,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1929年5月至6月。
       “一个人如果一生没有遇到横祸,大家绝不另眼相看,但若坐过监牢,到过战场,则即使他是一个万分平凡的人,人们也总看得特别一点。”
       大抵,鲁迅的伟大,方使我们对他的书信有十分的兴趣吧?现在读第一集北京。
       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后是夫人,在向旧世界投枪中是一个勇猛的女将,他们的通信“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在四周黑暗的世界里,妖域之多是常人估计不出的,鲁迅就是在那环境中独立支撑的大树,而如许广平这样的年轻战士还是一个不善“壕堑战”的初犊,她正是在鲁迅先生的“教训”下终于成长起来的。和鲁迅的其他著作一样,鲁迅的书信则更是清楚,尖刻,毫不留情地画出旧世界的本来面目。似乎是“口是心非”“往往故意写得含糊些”亦处处显出刀的青锋。
       年轻激进的战士固然十分痛恶那黑暗的一切,既然不愿”同流合污“,也就只得“总是吃眼前亏”,也免不了被人斥为“骄傲”与“不恭”,有时便做无谓的牺牲。鲁迅在3月11日信中谈到对生活的两个方法,实可供我们参考。其一曰:“歧路”。在歧路面前不能哭,也不能返,也不可太老实,自己去闯。遇到老虎当然要躲,倘躲不得,饿死也不让其食尸,“不妨也咬他一口。”其二便是“穷途”了。先生曰:也像在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荆棘毫无可走的地方过。不知道世上是否本无所谓穷途,还是我幸而没有遇着。第二个方法,“对于社会的战斗,我是并不挺身而出的”,这是因为“中国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当然“恐怕也有时会遇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办法,就短兵相接。”
      然而,生活和战斗毕竟是殊死的斗争,那苦闷的苦味并非因加入“糖”而减其量,何况哪里有糖呢?“没有法子”才短兵相接,“没有法子”也太多了。鲁迅说:“总结起来,我自己对于苦闷的方法 是常与袭来的苦痛捣乱,将无赖手段当做胜利,硬唱凯歌,算是乐趣,这或者就是糖吧?但临末也还是归结到‘没有法子’,这真是‘没有法子’!”
      时代不同了,但阶级的存在,斗争的存在,差别的存在还让我们从切身的感受中去向鲁迅讨教精神的食粮。
       晚上,在王世平的陪同下,看望了小学老师刘正志和阙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25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2月8日
      俊太今天离开哈市。
      短短的十二天假期悠然而过,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见呢。
      我和老朴、永华送俊太,从三棵树送到哈站 。俊太的同行者是他的朋友孙德文。
      生活中又少了生气, 增加了孤独和无聊。如鲁迅言,人生的无聊是十分可怕的。但何以有聊呢?朋友离去,除了无业的痛苦,便是孓然一身,不得倾衷,苦哇。
      一切都是无聊的,只有读书仿佛还可以进入别的世界,使我想到“牧师”许的“明天”,忘掉无时不在的“现在”。
      《两地书》读完第一集,开始第二集。
      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工作应该是满腔热忱的,学习应该是孜孜不倦的,战斗应该是勇敢坚韧的。人应该是无论遇到多大的不幸,都要活下去,去争取生活、工作、学习、战斗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26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8-4-13 20:03 编辑

                           1971年2月9日
       上午未出门,全市防空演习。下午去学校,见到赵作玉老师,他已经是革委会的 要人,谈了我的情况。为难,研究,如此而已。又到区劳资科,一个姓姜的女同志将我的材料收下了。据说,前批安排有作弊之嫌,有人告状,正欲全面复查。在户口、安置两大问题上,徇私舞弊何止一二,那光明的招牌之后有多少黑暗的东西,不可得而知。我目睹一批女青年喧哗起哄,指名道姓揭露舞弊者,可见竞争之激烈也。
       晚上刘正志老师来谈他的一个亲属要求返城的事,无非了解应该怎么办。我看条件没有问题,办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倘若办事,尤其有关命运之事,不仅不离原则,还要有门路;倘若没有门路,则不仅事倍功半,亦终不得成功、或很难成功。
       几首小诗录下:
       (一)密友相逢故人稀,扬镳分路各东西。
                 觥筹樽影酕醄醉,日逼正午嗟何及。
       (二)未笑当年稚且寓,漫把牢骚化小嘻。
                 破帽脏衣原最妙,碰壁摔跤壮体肌。
       (三)只曾相识皆因权,适逢不语利害关。
                 花随季节人追位,万病归根只为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2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2月10日
      今天正月十五,也是母亲去世七七。
      大姐、二姐、弟弟和我,同去给母亲烧七。右邻石大婶硬同前往,执不过,亦去。
     有人替大姐给母亲扎了五盆纸花,还有蜡做的小灯,连同祭祀用的果品,以及给尤家大婶的礼物,装了一大旅行袋,还有一圆筐。
      祭祀是简单的,姐姐们烧了纸钱,免不了哭了几声,那盏盏的酒果之类,大抵也只是表明活人的哀悼,而亲爱的妈妈 -----那音容犹在,恩情永存的母亲,却不能于我们与面享受了。
      死去的母亲使我更懂人生的意义。人的活,倘能为大家,绝然不能为自己;然而倘为大家,而自身反为摧残,却不能得一社会之同情,则决不能为大家,只能为自己矣。我终于不能再去争取时代的风流,只有甘于命运的折磨,困阴霾一所,便同漆黑一色吧。
       祭祀毕,再去老尤大婶处,又得大婶诚挚之招待。不安之余,只有感激。十余块钱的礼物,聊表心意而已。
       归来已经下午三点多。父亲说有五人来访,猜想是连队之人,甚憾没有见到,改日回访吧。
      《鲁迅全集》九卷中“两地书”读毕。二三集读得较快,有轻舟下水之势。鲁迅的为人是牛吃草只为他人挤奶的。他不仅受黑暗的重压,负着因袭的重担,而且“友人”的“反戈”,俗辈的谣诼,“正人君子”们的攻击,几乎如蝇遍迹。鲁迅最恨的不仅是黑暗、是虚伪、是无聊、是空谈,而且亦最恨利用时快意利用,反目时则用力打击。喝了别人的血还要把债主打死。他目睹阶级的分化,于青年也绝不例外,他终于也绝不因青年而忍受打击和伤痛。“在金钱下呼吸实在太苦,苦还罢了,受气却难耐。”他说:“我想以后只要能以工作赚得生活费,不受意外的气,又有一点玩玩的余暇,就可以算是万分幸福了。”鲁迅虽是这样发发牢骚写给自己的H.M,但他何曾有一时的不动自己的伟大思想,不用他如枪之笔。“在旧社会里,对于一般人,需要一般法,孤行己见,便受攻击······不过人一受逼,自然会寻出路······”经过千砥万砺的鲁迅自然在他的壕堑里越战越使敌人胆寒的。
      月亮是亮的,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16 2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