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返城后日记《我的1971》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15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3-3-15 06:21 编辑




                                  1971年4月19日
          接到陈强的信,他因为参加后勤部的积代会,结婚的日子又后延了。
          给天锡和宝龙分别写了信。
          学生们的先天不足,造成教学进度非常困难。那么简单的问题,那么通俗的解释,竟以木鸡相待。这让我有些沉不住气了。
           晚上去小华那里。要减轻父母对我们婚事的担心,显然是非常困难。有人怀疑小华身体太瘦,将来不会生育。对此我的态度是不生也没有关系,也不能放弃我们的爱情。小华就要离开哈市了,想到这一点,心里就腾起无尽的涟漪 。这也是病,需要自我调整。看来只有努力工作、学习和斗争才能克服爱情的思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1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4月20日
       下午又在小华处 度过。打算明天下午也请假送她。最近请假多些,小华走后,当以十倍的工作追回。好在没有耽误上课。 大婶很忙,为我做了个椅子垫,给小华做了一套棉衣,还给连里的女生做了些必须做的活,已经几天没有上班了。小华还给我跑了一双鞋垫。 中饭在家吃一半,小华那里吃一半,晚饭在小华那吃的。大婶家吃饭人多,加我有九口,热闹得很。明天小华走,会更热闹的。
                         1971年4月21日
      七八级的大风刮得天昏地暗。就是这样一个糟糕的天气,小华离开了家,离开了我。我固然是十分留恋她,但不能拖她的后腿,我为我不能去送她回赵光而遗憾。在火车上最后的握手,意识着我们要很长时间,或者要一年才能见面了。 为了送小华,大婶准备了小型会餐。大姐本来也要送的,因为风太大了,没有来。我给小华买了些水果和糕点,让她在车上吃。几天时间花去了一个月的工资,可我觉得没有干什么。 列车开动了,我一个人走了回来。小华,我的朋友、同志、未来的伴侣,愿你克服离别的恋意,用战斗的生活补偿爱情的别离吧。 到家看到俊太的来信。他很忙,在十连搞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他的精神状态很好,让我兴奋。我应该写信给他,告诉我的情况,让他为我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17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4月22日
      小华应该到连队了。我的情绪害怕寂寞,愿意和大家谈论,倘若学习,如今天早晨的一个小时自学和下午半天的哲学学习,我的思绪是迟钝的。需要一段时间的稳定和调整。
      下班 又去小华家看看,给志亭借来一本《创业史》,让他自己批判地看吧。   
      学校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我和老牛是对子。老牛是体育教师,家境贫寒,我们是和得来的。他有很深的事故,要很好地了解他,从他身上也学到东西。 中学组又来一名女教师,教文艺和政治,这样中学组就有八位同志了。
    桂琴在区教育局政工组,去她那里看一看,并到劳资办了解消息。据说再向伟建厂分配,有一千多名额,我们的说法不详。
                1971年4月23日
     回顾过去,有些东西实在应该批判,可我还没有那样重新评价的 功夫,将来吧。 不能说开始正式读书,应该好好搞搞家务了,使我和父亲的生活更加走上正轨。过去的日记毕竟是过去了。我早已经感到一种背离革命精神的东西存在了,它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到来,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应该引起反省和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17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4月24日
       星期六。晚上洗几件衣服,给小华写信,但没有写完。在信中谈的都是思念之情,回顾短短的十二天,我们爱情的一幕幕。我拿起书想赶走心中的烦闷和焦躁的情绪,但做不到,便拿起笔来梳理,用理智来控制那奔放的感情,在日记里倾述我的幸福,抑制我的不安。我对她说:“抬头就看到你的照片,怎么说你不在身边呢?在我的心中,你何曾离开过我呢?你微笑的眼睛使我惭愧和不安,无聊就统统不见了;孤独、怀念,也被热烈的感情所代替,我立刻安静下来,读书,干家务。”
               1971年4月25日
        照片取回来了,照的很好。尤其我们的合影,我有些笑的厉害,有点傻气,而小华则眼睛含着微笑,生动美丽。等她来信后,便把信和照片寄给她。

        给姨母也写了信,寄去我们的合影。老人们关心着我们的事,这也是了却他们的心愿啊。
       在小华和小袁的合影照片上草一首小诗,录下:
       松水向东方,源远浪涛长。
       青春肩并友,依依 是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19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4月26日
       给俊太写信,谈了工作和学习。对于工作,我还是高兴干下去,也存在倘有另外的机会便离去的打算。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我知道的太少。马列主义没有学通,现实问题还相当糊涂,而年龄已使人喟叹不息。我唯一可做的就是尽力多学习和实践,如真能为人民有所贡献,也算没有白活,对得起今天的时代。但愿青春余热可变满腔热忱,更多地得到斗争乐趣。现实的复杂,常常令我困惑,致使我的思想由激进变成冷淡和中庸。我过去对人生的看法和批评,有些是多么脆弱,要重新认识。我的头脑有些冷了,但不会透底。我是不会落伍的,尽管我处在这压抑的几乎要呐喊的地步。我还是相信毛主席,相信马列主义的。所要做的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战士,一个自由的人。
       我向俊太介绍了我和小华的事,她一定会高兴的。 几首题照录下:
     (一)小华自照 笑如山花艳,二十三年间。激情遏心扉,烂漫是春天。
     ( 二)订婚照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只为革命故,红心缔更牢。
     ( 三)小华和小袁合影赠小袁 举步同行手挽手,平肩向上成诤友。奋斗最使人年轻,永驻青春志不苟。
     (四)小华和小袁合影赠小华 谦虚谨慎携友行,善处柔雨顶暴风。友谊即用心锤打,花开永研两心中。
      (五)小华和小毛合影 松江后浪推前浪,四季光阴一瞬长。天生我辈奋斗死,人间正道是沧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20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4月27日
       屠格涅夫的《浮士德附旅长》读完。这是两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爱上别人的女人,在封建农奴制后期的阶段,这似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在歌德之后,这是文学艺术的主题,形成一个特点。这固然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狭隘的东西,自私的东西或丑恶的东西,虽然在那个时代是美丽的。屠格涅夫在浮士德后面的一句话说明了他的思想——“生活并非儿戏,亦非消遣,生活甚至也不是享乐······生活只是苦役,弃绝乐趣,不断地弃绝乐趣。——这就是它的奥妙,就是它的解答。人类应该关心的事情不是满足自己心里怀有的梦想和热望 ,尽管它们是多么崇高——而是完成义务。假如他不用链锁,不用义务的链锁约束自己,他的一生就不能安然度过而不栽跟头。”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的主张和思想。这一思想和主张有他进步的一面,屠格涅夫也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人。
       晚上到风云处谈天。斗争再复杂,也有线头,要理出线头。要关心本质的,政治的,大的方面。总有恶劣的品德,也不怪,要斗争,团结,别无他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21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3-3-21 06:35 编辑

                             1971年4月28日
      小华来信了。她没有说太多,只说她总想哭,并说她能够控制自己。她说希望我保重身体,多照顾爸爸。虽然没有热烈的话,但处处字字体现她的怀念。我很高兴她的健康的精神状态,相信她一定能够战胜感情的思念。她第一夜做了好多梦,但一个也没记住,那是什么梦,难道还需要猜吗?
       晚上到小华家去,和大叔大婶谈了很久。我给志亭买了本新字典,让他好好学习。在那里看到小华写给家里的信,其中有给妹妹和弟弟的。她鼓励弟弟的话说的那样有力量,正确,为她感到高兴。
       大哥和大嫂昨天一块回赵光了,开始了有家庭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22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3-3-22 06:08 编辑

                     1971年4月29日
        学校里的情形总是在前进,以它固有的按部就班的步伐。人们也议论外边的大事,有时超出地球之外,也只是议论而已,绝无关心的意思。
       每人似乎都学习,但学习的质量、方法、内容。效果,没人去想,或想不出什么,便一天天地做下去。读,还是读毕则完;于是换以新的东西,还是读。
       今天下午学习路线斗争史,一读两个小时。人们时而散去,时而聚拢,最后所剩无几,但还是读。我们哲学小组只有六个人,学习定在每周二、四早晨7点到8点,还有些学习的意思,有些效果。那大范围的学习,机会只是形式而已。
       下班前召开了今年度的一对红誓师会,照例是一一读了自己的规划。我与老牛是对子,也免不了表演一番。说了容易,做了就难,总是要看做的。
       五一快到了,学校没什么安排,放两天假而已。家里只买了七瓶啤酒,还有肉馅,其他还无着落。
       接到胜利的信,他也快有探亲假了,目前还在二龙山打石头。
       开始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波华荔夫人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23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3-3-23 06:14 编辑

                    1971年4月30日
      给小华写信,发出。信中抄录了我的一篇日记,表达了我的思念之情。我希望她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用斗争的激情来弥补离别的恋意。
       晚上和石老师一块值宿。石老师对语文教学很有造诣,从他的身上我得到了种种的启发。只要虚心,总可以学到从来没有学到过的东西。
                 1971年5月1日
      昨夜一场大雨,今晨天空如洗,令人高兴。
      然而,不久,又风起云涌,落下几滴黄点,为节日增加了几成淡然。
      去东风帮助尤哥修房子,不期没有动工,只好回来。顶风骑车,步步艰难,十一点钟到达小华家里。
      大叔大婶都在,大妗子也来了,便一起包饺子。饭后,大婶和大妗子讲了姥姥辛苦劳作的一生,在旧社会的牛马不如的日子,受到一场阶级教育。我们年轻人,永远不能忘记老一代的过去,珍惜今天,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一生。
       回来时带志亭和百合到家认认门。介绍几本书给志亭,留他们吃了晚饭。
       新春的妹妹新诺来,给她拿去一本书。新春也没给家里写信,准备晚上给他写信。
       到阙老师家里看一看,有日子没有去了。谈了些工作,生活和形势。我和小华的事,他们也知道了,消息之灵通,使我愕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3-24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5月2日
     城市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家庭要有一台自行车,在我居住的胡同里几乎家家都有。今天,怀芝二哥陪我走了几个商店,终于买到了一台哈尔滨产的孔雀牌自行车。这车轻盈便利,样式美观,价格便宜,可也需139元,加上车锁,座罩,车牌和年税,要150元。对于我来说,至少省吃俭用一年啊。
      骑车去道外俊太家看望大娘 ,告诉我最近的情况。
      有三人来访,一是高中同学陈幼苗,也因家变返城,已经结婚,谈谈各自的情况。另两人是妹妹的同学李桂兰和她的同事,来借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6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